书法于建国 运建国:书法是“炖”出来的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法这个东西真是折腾人,有些时候很想放弃,不知道是书法在忽悠我们?还是我们太执着?书法越来越让人变得愚钝.笨拙,越来越缺失方向.和书法家运建国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得到的就是"慢慢来"."慢慢来"的答案,有时候静心想想,建国兄说的还是有哲理的,他对朋友的真诚友善和对书法的执着坚定,赢得了更多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尊重.运建国起步较早,20年前,他在家乡民勤县工作的时候,便钟情于书法,玩弄纸毫,颇有雅兴.近些年,在兰州开着自己的酒店,经营着自己研发的"砂锅锁阳

书法这个东西真是折腾人,有些时候很想放弃,不知道是书法在忽悠我们?还是我们太执着?书法越来越让人变得愚钝、笨拙,越来越缺失方向。

和书法家运建国在探讨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得到的就是“慢慢来”、“慢慢来”的答案,有时候静心想想,建国兄说的还是有哲理的,他对朋友的真诚友善和对书法的执着坚定,赢得了更多朋友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运建国起步较早,20年前,他在家乡民勤县工作的时候,便钟情于书法,玩弄纸毫,颇有雅兴。近些年,在兰州开着自己的酒店,经营着自己研发的“砂锅锁阳炖羊肉”,以“汤鲜、味美、肉嫩”在金城餐饮业界久负盛名,堪称兰州一绝。经营生意余暇,运建国投师交友,留心翰墨,乐此不疲。

运建国说,从本质上讲,品汤和欣赏书法是一致的,都需要“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好书法也需要靠时间和火力慢慢地“炖”,慢慢地“熬”,好汤养胃沁脾,好书法养眼明心,因此,掌控火候和时间就成了艺术中的艺术。

古人有“由欧溯王”、“由唐入晋”的说法,讲的是学习书法的阶梯。和建国兄谈起学习书法的经历,他感慨地说:投师如投胎,取舍最关键。不是吗?很多年临习“二王”,只凭着一腔酷爱,不舍昼夜,摸爬滚打,其收获犹如盲人骑瞎马,猴子搬玉米,终未窥得个中奥妙。

建国兄在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崔胜辉导师工作室学习时,崔先生一语道破他十年之惑:他决心选择由现代白蕉作为自己开启经典阀门的钥匙,理清一条由白蕉、米芾、杨凝式、颜鲁公、孙过庭、褚遂良拾阶而上,直至“二王”阁帖的学习途径。

遵循着导师以“精、准、纯、熟”解读经典法帖的理念,从临写“二王”一脉经典法帖的墨迹入手,先弄清基本运笔,得到二王气息后再拾阶而上,在临写时,于发笔处留意体会“二王”笔法的变幻,赋予刻帖线形以生命活力,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在经典法帖基础上的率性书写能力,步步探求“二王”一脉散淡冲和,轻松随意的超迈神韵。

建国兄这种对经典法帖的取舍与理解也是很多人曾用时间和生命实践过的成功之道。

从他的作品中,你不难发现,其行草及小楷,深得白蕉笔意,在气韵和墨色上都有白蕉恬美散淡书风的体现,对“二王”书法神韵似有所悟,这对他建立自己的笔墨体系和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对于运建国来讲,已经驶上了高速公路的快车道,要想在书法艺术的深层探索中超越前进,他还有一段很漫长的距离。

运建国来自“简牍之乡”武威,我曾多次去武威参加学习,武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举世瞩目的发现,中国的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很多医学简牍和汉简书风的著名文献“王杖诏书令”,以及唯一的西夏碑,著名的天梯山石窟,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武威文庙的牌匾和墓志也是敦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武威走出来的书法家,运建国其实应该花些时间和精力做进一步的研究,临摹和推广,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地域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运建国深知做好家乡文化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信运建国,他会呈现给我们更多的具有独特视觉体验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