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儿子与李女儿】送离耿彦波大同照片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耿彦波,出生于1956年,男,函授本科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在出任大同市长之前,耿彦波的仕途就早已与争议声相伴.究竟耿彦波后台是谁呢?耿彦波儿子和耿彦波老婆的相关情况如何呢?耿彦波后台如何?主政榆次,耿彦波是一位做官与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两栖式官员".伴随着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议,耿彦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他成功地寻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

耿彦波,出生于1956年,男,函授本科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共太原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在出任大同市长之前,耿彦波的仕途就早已与争议声相伴。究竟耿彦波后台是谁呢?耿彦波儿子和耿彦波老婆的相关情况如何呢?

耿彦波后台如何?主政榆次,耿彦波是一位做官与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两栖式官员”。伴随着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议,耿彦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他成功地寻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

当他离开灵石时,有人在天石新城摆上3个花圈“送行”;当他修复榆次老城时,有人打出“谢谢你,彦波”的横幅;当他调离榆次后,“吕日周第二”的争 论甚嚣尘上;当他离开榆次两年后,“耿粉”自发在网上开设博客“耿彦波论坛”;当他来到太原进行城市大建设后,“又一个仇和”的评价出现。这个人就是耿彦 波。

耿彦波后台揭秘:37岁耿彦波当上县委副书记,51岁的耿彦波出生在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一户农家。他自述说,家谱往上数多少代都是农民,因此从小觉得做官如果做到县长,就已经很大了。不料命运惠顾,1993年,37岁的耿彦波当上了灵石县委副书记,“在全省属第二年轻”。两年后,他当选为灵石县长,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耿彦波后台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

他当了“大官”做的第一件大事,至今仍让灵石县获益——灵石有一座晋商大院,位于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大院一直由王氏后人及灵石的其他普通百姓居住着。耿彦波将大院进行了修缮开发。很快,1999年,大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和“省级文明景区(点)”,后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这就是如今声名大噪的王家大院,“五岳归来不看山,王家归来不看院”是它广为人知的金字招牌。但是,耿彦波在灵石收获的并不都是掌声。在开发王家大院的同时,他也对灵石老城进行了拆迁改造,这引起了一些被拆迁户的反弹。

耿彦波回忆起当年的场面:几千人跟我辩论,拖家带口全来了,围着不能走,说怪话的多得很。我说你们要尊重人,你不尊重我我就不跟你对话,我当县长是民意产生的,你讽刺挖苦我就是对灵石人民的挑战。

耿彦波老婆是谁?耿彦波上任榆次市委书记有市民送花圈

“他们被镇住了。但是,随后他们就开始上访,国务院都去了好几次。一份中央信访信息上写着:灵石县长恭敬波,为了个人政绩大搞城市建设。”耿彦波说,这封把他名字写错的信后来批到了省里。

“还有给我寄子弹的,用报纸包着,上面写‘送魔鬼见阎王’。还有其他一些诽谤的传单,我至今都留着呢。”

修路不打大家的主意

更意想不到的事情还在后面。

2000年3月,耿彦波被任命为晋中市榆次市委书记(随后榆次改为区,耿任区委书记)。上任第二天,一大早,灵石一位干部给他打电话说:“天石新城前面给你放着三个花圈。”

耿彦波一惊,赶紧吩咐不要声张,“这总不是个体面的事,捂住算了,但还是传得社会上流言蜚语。”

在榆次,耿彦波初显城市改造的大手笔:2000年,4公里长的顺城街拆迁拓宽改造工程,仅用了6个月时间;2001年,拓宽改造了迎宾路,修复了常 家庄园;2002年,工业园区建设启动,榆太路改造完毕,区委大楼投入使用,东阳小城镇建设全面竣工;2003年,拓宽改造和新建了花园路、俞家街、锦纶 南路、南内环路,榆次文化中心、文化广场、榆次二中、榆次老城相继剪彩。

如此大刀阔斧的拆迁和改建,在平静的榆次一石激起千层浪。耿彦波在灵石的“恶名”传到了榆次,榆次百姓说:“耿彦波就好干这个事,这样才能搜刮钱财啊。”社会上开始传言干部和百姓要集资

耿彦波儿子是谁?改造榆太路时耿彦波总是清早5点到工地


当时的榆次基本处于吃财政饭状态,耿彦波回忆,他到任第二天去机关办公,看到机关食堂在放鞭炮,一问才知道是在办婚宴——机关食堂以办酒宴挣钱,可见财政穷到什么程度。

本打算“低调点”的耿彦波,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出来做些解释,他做了一次讲话。“我说现在榆次穷,穷是因为没有发展。小发展是小问题,大发展没问题,不发展是大问题。苟且偷生有未来吗?等能等来美好的未来?穷,就必须变,必须发展。”


他说,城市道路是公共产品,我不会打大家一分钱的主意,“大家就开始想,修路不打大家主意,这很少见,就拥护了。”

但是钱从哪里来?耿彦波有自己的经营之道。榆太路的拓宽改造,投资8000万元,全部通过开发商筹集资金。具体而言,新路设计路面宽60米,但拆迁 时实际为80米,两边各空出10米建商铺。这样一来,榆太路两边就配套有3万平方米的商铺,以每平米4000元的价格出售,回笼资金1.2亿元。

与王家大院并称“晋中双宝”的常家庄园,当年政府先行垫资100多万元开发后,再由山西电力投入5000万元,买断独家经营权后继续开发,现在每年有上千万元的营业收入。究竟耿彦波儿子是谁呢?

谢谢您,彦波

榆次的干部和市民开始发现这个书记有所不同:他经常清早5点多就来到工地,半夜才回家;他不按常规行事,喜欢现场办公,发现问题直接找到第一线的负责人,使许多中层官员产生“权力被架空”之感。

事无巨细,耿彦波都要掌握。修复常家庄园时,他一有空就到工地上察看,每一幅影壁、每一个雕梁画栋的细节他都要过问。他对施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对 下属不满,他会说:“你能完成你就干,你完不成有人能完成。”一位干部感慨:“在耿书记手下干事,不脱两三层皮,真交不了账。”

耿彦波后台揭秘 榆次网友留言耿彦波是最想念的书记

评价开始复杂起来,虽然仍有骂声,但赞扬声也开始传布。在榆次老城修复开业当天,群众自发地打出了“谢谢您,彦波”的横幅。

2004年3月,耿彦波被调到省城,担任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一位市民看了电视新闻后,写了一首长达85行的 长诗《足迹---送耿书记》:“星星知道你有多少不眠的夜晚,月亮知道你有多少思考的苦痛。苟利榆次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两年后,榆次网友在新浪上开了名为“耿彦波论坛”的博客。博客开栏语写道:“耿彦波于2004年3月19日离任榆次,至今已有两年,但群众对他的热情依然不减??”

在百度“榆次吧”里,至今有一个帖子仍处于显要位置:“亲爱的榆次人民,你们现在最想念哪一任书记?”后面数十条跟帖几乎都是一个答案:耿彦波。

耿彦波对此深有感受,他到太原任职后不久曾有一次回到榆次,“老百姓打横幅欢迎我,以后没敢再去,怕继任者工作不好做。”

对于离开榆次,耿彦波对媒体说:“其实我不想走,榆次老城改造没有完成,这是我的一大遗憾。”

耿彦波后台是谁?请让我干满一届

耿彦波将争议带到了太原。

2006年6月,他担任太原市政府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管理、国土、规划等方面。网上有人作诗:“整罢形象修政绩,大兴土木搞城建,挥尽百姓血汗钱,老耿岂能不升迁?”后来有人改了一句,变成:“为了百姓流血汗,老耿岂能不升迁?”

耿彦波儿子和耿彦波老婆曝光 耿彦波年轻时能全篇背诵《论语》

耿彦波在争议声中大步前行。上任之初,他就提出:2007年是太原的城建年,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

根据规划,2007年太原投资137亿元,重点建设道桥、城市配套等48个项目---建设资金和规模均为历史之最---以往10多年里,太原每年的建设资金一直维持在10亿多元的水平。

而这仅仅是牛刀小试。按照耿彦波的设想,2008年才是“大干之年”,总投入将达200个亿。

只是,尚未来得及“大干”,2008年1月,耿彦波又被任命为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旋即获任大同市代市长、市长。上任前,耿彦波向省委请命:“希望能让我在大同起码干满一届。”

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中文系的耿彦波,年轻时能全篇背诵《论语》。他认为自己骨子里是个文人,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独特的情结。从灵石开始,他的所有精力几乎都被城建所占,但仍偶以诗句寄托情怀。耿彦波年轻时是这样的人,那么耿彦波儿子和耿彦波老婆是谁呢?

不过,采访中他也时常感叹,搞城建如同带兵打仗,“不打不骂不过关”,这让他性格都有些变了。

在常家庄园有一副对联,是耿彦波所题:“燕居田园,静听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财取天下,拓开长路万里,报国尽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有关耿彦波儿子和耿彦波老婆的相关信息小编实在无法在网上找到更多,如果有最新情况一定及时告诉大家。

“拆迁”这个中国各大城市的共同难题,在太原缘何能变得如此顺利?太原市市长耿彦波给出的答案是:征收谁、改变谁、造福谁,让老百姓利益最大化,让拆迁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机遇。“对开发商,政府是不跟他含糊的。富人和穷人,政府从来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9月23日新华网)

耿市长说,“政府从来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这句话对不对,还得从两个方面评判。从关怀弱势群体的理念上说,“政府站在穷人立场上”也不算错,政府政策、公共资源多向穷人倾斜,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然而,从法治与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政府不应该成为某个群体或阶层的代言人,政府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如果遵从制度公平的底线,就不存在“立场”与“代言”之说,而应该是一碗水端平。

现代政府,首先是法治政府。法治精神之所以成为现代社会的选择,是因为唯有法治可以确保社会公平公正;而只有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才能够保证包括穷人在内的各阶层的合法利益。而抛开法治与社会公正说“政府的立场”,既缺少合法性,结果上更具有不确定性。

对穷人来说,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政策博弈权利与社会竞争环境,只有社会公平、政策公平得以保证,穷人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群体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因此,政府只要能够站在公平的立场上,为社会公正代言,就是对穷人的最大关怀。

马涤明

原标题:太原市长耿彦波:对钉子户迁就对多数人不公平

绝不以“牺牲百姓利益”来搞城市建设--对话太原市长耿彦波

新华网太原9月22日电(记者高风、韩洁、张晶)从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到榆次的常家庄园;从再造大同古城,到太原旧城改造,他曾因所到之处对旧城的大拆大建被称为“耿拆拆”、 “造城市长”……也曾因改造旧城百姓受益在其离任时引发百姓上街挽留。

他如何看待城市中的棚户区现象?如何做到公平拆迁?如何解决“钉子户”问题?金秋九月,新华社记者走进山西太原,围绕城市棚改中的热点话题,专访了太原市市长耿彦波。

棚户区是历史的后遗症

问:您如何看待城市中的棚户区现象?太原的棚户区是怎样产生的?

答: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城市中央区就存在大量棚户区。过去城市规划不是连片建设,哪里有空地、哪里好拆就在哪里建,留下一个碎片化的城市,带来的问题就是高楼之下就有棚户区。

棚户区也是旧城改造的后遗症。以前在城市改造中将平房的毛地出让给开发商,拆迁也由开发商来做。很多开发商出于经济利益,只拆好拆的地方,难拆的留下,于是造成城市中大量棚户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