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下月调离太原 【太原大事】耿彦波作政府工作报告:太原即将发生的大事都在这里了!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8页的政府工作报告,翔实的数字.扎实的举措,回顾了2014年太原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总体情况,客观指出目前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原因,同时提出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被定义为以"五个一批"为载体.发挥"六个表率"作用的推进之年.今年,太原市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年重点工作涉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等方面.2014年回顾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18页的政府工作报告,翔实的数字、扎实的举措,回顾了2014年太原市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总体情况,客观指出目前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原因,同时提出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被定义为以“五个一批”为载体、发挥“六个表率”作用的推进之年。今年,太原市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确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年重点工作涉及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省城环境质量、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等方面。

2014年回顾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8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6元,增长10.4%;两个收入增长均快于经济增长。

重点领域投资增多了

省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360.69亿元,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8.5%。 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到59.8%、58.5%、85.1%。 江铃重汽、阳煤化机、北车太原铁路装备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有的已投产见效。 富士康太原园区投资32亿元,新上苹果iphone5s智能手机装配线,完成工业总产值482.56亿元,增长21.4%。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5.8%。

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方便快捷了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9项,审批时间压缩21.6%; 全年受理审批事项近10万件,办结率99.6%。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预决算公开,市级117个部门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

改革红利让市场主体发展更有活力了

深化工商登记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等各项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深化政银企助保贷制度,为企业发展“施肥增养”。 开发区基础建设和开放招商引资有新进展,清华大学创业园、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城市交通更通畅了

继中环建成后,实施建设路、长风街、南沙河路快速化改造建设,快速路网体系日趋完善。 完成全长21公里阳兴大道快速路建设,缩短了市县连接时空距离。 改造长治路、太榆路等25条道路,改造小街小巷27条,总长139公里。

公共服务设施更便民了

铺设供水、排水、雨水、电力、通讯、供热、燃气地下管线745公里。 城南20万吨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更新清洁能源公交车600辆,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 公共自行车达到4.1万辆。 太原南站候车楼及地下停车场、西广场、主要路网全面竣工,并于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公园绿地面积更大了

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重点,加大东西两山生态建设力度,完成营造林27.91万亩。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绿地率达到35.5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1.26平方米。

污染少了环境好了

集中供热扩网2500余万平方米,拆除燃煤锅炉465台。 拆除城中村279万平方米,拔掉黑烟囱6000根。 拆除棚户区113万平方米,取缔小火炉12465台。 启动40个城中村气化改造,24个村实现通气。 大力推进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关停或改造。关停东山电厂等污染企业30个。 强制报废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38229辆。 广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省城主要街道全部实现机扫。 全年市区优良天数197天,较上年增加35天;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下降11.5%。

社会保障力度加强了

着力提升托底保障能力,民生支出270.6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9%,比上年提高1%。 城镇新增就业10.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 36.8万企业退休人员月平均增资238元,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13%以上。

民生改善效果明显了

推进教育医疗资源标准化、均衡化、优质化建设,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和市人民医院等开工建设。 新建开工保障性住房48270套、基本建成25375套,改造农村危房6500户。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站实现全覆盖。

2015年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抗氧化物氨氮、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PM2.5年均浓度值下降4%。

“互联网 ”

强化战略提升、管理变革、产品升级、产业转型的核心理念,积极实践和丰富“互联网 ”理念和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创新驱动,驾驭新常态。推进实施富士康太原园、江铃福特重汽配套园区千亿元计划,抢占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竞争高地,形成现代信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聚效应,带动太原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4.0“中国版”

探索和创新工业4.0“中国版”新思维和新路径,培育和发扬极致“工匠”精神,着力打造矿用成套设备、重型机械、铁路和化工、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深加工等产业集群,重点抓好阳煤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中天信安防科技、太原锅炉厂、太重轮对、北车工程机械等一批领军项目。 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太原制造品牌,实现低成本、高质量、新生态、可持续发展。 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煤电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认真贯彻省政府为企业减负60条新举措,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北扩南延战略规划

把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作为领先发展的重要载体,切实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实施北扩南延战略规划,近期拓展60平方公里左右,为开发区快速发展创造空间载体。 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强化对开发区经济增长贡献、投资开发强度、招商引资质量数量等主要业绩考核,树立发展导向。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创造区域特色优势。

总部经济

主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重点发展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效率化的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和培育总部经济、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产业,逐步增强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抓好华润万象城、万达城市综合体、山西国际金融中心、汾酒集团总部经济、中海和绿地集团楼宇经济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向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要动力。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发展养老、健康、文化等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产品升级。 适应城郊型特点,建设高质量“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基地。 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特色农业。 抓好宝迪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九牛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康培农业科技示范园等龙头项目,打造精品化、现代化、高效化新型农业。

简政放权

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市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市、县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中央和省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真正做到企业的事情交给企业、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社会的事情交给社会,创造公平竞争、开放创新的环境。

行政审批

真正落实“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办理,为企业高效服务,为创业提供便利。 大幅减少投资项目前置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 在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教育、卫生、养老、办公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和商品住宅、写字楼、购物中心等商业开发项目审批,取消土地预审、矿产覆压、水土流失等前置性条件,大幅简化审批程序,用政府权力的“减法”、依法办事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推进开放

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引进聚集一批行业领先、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好项目,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富集加快发展的资源要素。 加快中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搭建公平竞争舞台,厚植创业创新文化,更好地实现创业发展和自身价值。 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网状组织”,积极推进“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以组织构架和市场模式的变革,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交通

改造南内环、学府街、兴华西街,续建南沙河快速路、龙城大街东延等主次干道,尽快启动滨河东路南延工程,改造小街小巷30条。 完善中环路、建设路、长风街、滨河东西路等快速路重要节点,构建快速高效、级次匹配、路网完整的道路交通体系。 加快南站、太原站东广场建设,强化功能配套,完善周边路网。 优化线型和空间布局,推进地铁2号线建设。 大力加快城市静态交通建设。创建国家“公交都市”,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辆。

环境整治

认真落实控制燃煤、关停污染企业等改善环境的十大措施,深化“五大工程、五项整治”二级以上优良天气力争达到60%以上,实现环境质量全面好转的阶段性目标。 加快大气污染治理步伐,以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转换为手段,多措并举整治燃煤污染,加快古交兴能电厂一二期超低排放改造、三期2×66万千瓦热源电厂建设、太古热源长输管网建设,确保2016年实现供热5000万平方米。

加快推进交城晋能热源长输管网建设和华能东山燃气热电及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实现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0万平方米,替代既有建筑2100万平方米。

实施30个城边村气化改造和未改造城中村洁净煤置换,大幅度减少冬季燃煤总量。 关停搬迁主城区污染企业,完成太钢电厂和二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加快一电厂迁建工程、瑞光热源电厂建设工程,全方位推进重点企业环境综合整治。

严格控制面源污染,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绿色标准,坚决控制扬尘污染,禁绝秸秆垃圾焚烧,从严整治露天烧烤,依法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1.

15万辆。 全面启动娄烦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强水污染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建设晋阳32万吨污水处理厂、4500吨垃圾焚烧电厂、餐厨垃圾、污泥无害化处理等重点项目,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完成营造林29.07万亩建设。 建设东西山绿色生态屏障。新建北山森林防火通道59.4公里,形成东、西、北山完整的森林防火通道体系。 开工建设晋阳湖、太山植物园、和平公园等城市公园和汾河南部景观三期工程,凸现太原“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山水城市大格局。

城中村改造

全力推动城中村改造。加大整村拆除力度,同步实施安置房建设,落实拆迁谁、改造谁、造福谁的惠民目标。 城中村改造要以规划引领为先导、区级政府为主体、惠民政策为根本、平安拆迁为底线、合作团队为关键、审批效率为保障,牢牢把控社会风险、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 城中村改造要同步规划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社会管理、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步、配套水电气暖、道路、绿地、停车场、环卫等基础设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大力发展、培育和保护特色产业。

就业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大对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

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调整和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基础上建设职教园区,鼓励企业和社会发展职业教育。 续建52中、64中、财校等9所学校,新建太原五中、成成中学、十二中等11所学校,积极发展公办、民办等多元体制幼儿园,努力满足社会需求。 加快推进山西大学东山新校区建设。完善太原大学配套功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医疗

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规范配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搭建市级健康云平台,推进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人民医院和市公共卫生中心新建工程。

惠民保障

开工建设老年社会福利院、社会(儿童)福利院等民生项目,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事业,推动社区便民服务提档升级。 继续实施“一元菜”惠民政策。 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开工保障性住房57572套,基本建成42300套。 用足用活住房公积金,为改善住房条件和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提高5%、6%。

安全监管

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加强对煤矿、燃气、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门和环节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 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社会治理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 继续保持打黑除恶的高压态势,全力推进以“天网”视频监控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文化

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修复,保护好府城普光寺、文殊寺、关帝庙等历史遗存,综合整治天主教堂、纯阳宫、崇善寺、清真古寺等国保单位的周边环境。 积极推动钟楼街步行街保护性改造,融入现代元素,打造传统与时尚交融、老字号与新业态混合、历史传承与商业价值并重的城市新名片,增强市场活力和文化魅力。 不断提升“唐风晋韵·清凉太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晋祠大景区、太山龙泉寺景区、阳曲青龙古镇、晋源农耕文化等保护工程,发展太化工业遗址创意文化产业园,培育新兴文化产业的增长点。 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讲好太原故事,提升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加快市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力争年底竣工使用。

反腐

深化“六权治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纠正“四风”突出问题,严厉惩处顶风违纪现象,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

○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摘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设高质量‘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基地。” “要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最大限度激发创造活力。” “让人民从改革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城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发展载体。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是永恒的追求和目标。” “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民生的福祉。” “加快城中村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 “让法律成为劳动者的守护神。”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让人民群众增加温暖过冬的幸福指数。

” “把安全生产作为最大民生、比泰山还重的责任、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逾越的红线。”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文化的载体。” “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相关

今年的钱怎么花?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山西晚报4月26日讯(记者 要维维 实习生 何伟)公共安全支出11.15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9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60亿……今日,太原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太原市财政局局长陈向阳向大会作了《关于太原市2014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及2015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草案)的报告》。

今年,太原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中,在民生领域中,教育支出占比最大。 今年,太原市在教育支出上计划安排25.

31亿元,比上年增加6.06亿元,增长31.5%。主要包括教育部门及所属各类学校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重点安排了太原幼师新校区等9项续建项目、中小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塑胶化改造等11项新建项目及小学生放学后免费托管服务等2项事项专项经费8.

95亿元。 报告显示,今年太原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安排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7.60亿,比上年增长5.5%;节能环保支出安排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02%;交通运输支出安排9.49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住房保障支出安排50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4%。

○建议

一口气提交5个建议的人大代表张建国,最关心城市规划问题

一张蓝图绘到底 预防治理“城市病”

“‘城市病’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城市决策人应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原则,严控‘城市病’的发生。”4月26日,太原市人大代表张建国一次就提交了5个建议,其中,治理“城市病”是他最期待解决的。 上跨下穿建高架,近年来,太原市的城市建设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规划”二字。

张建国表示,在太原,市民已或多或少感到了“城市病”的困扰,如上学难、看病难、停车难……太原这几年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需要高度重视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开发边界,着力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太原客运北站投资达8000多万元,建成闲置7年,在试运期每车日载客不到1人,有不少市民反映,车站位置太偏了。

这几年太原市向南发展,当初选择在北边建车站,就是选址和规划的失误。这个例子再次让人反思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

”张建国说,城市发展中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如何才能预防和治理这样的“城市病”呢?根据多方调研取证,张建国表示要防治眼下的“城市病”蔓延,就应以系统长远的眼光做好太原市建设规划,确保城市功能协调。

“政府部门应确立统筹区域发展观念,引导各种资源在市、县、区之间均衡分布。”他说,省会城市就意味着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更好的公共服务、更大的市场需求、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水平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优先选择向大城市快速集聚,在各种要素快速向大城市集聚的过程中,如果相应的配套建设跟不上,就难免会产生“城市病”。

张建国建议,太原市政府应在充分利用行政管理权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优先将各种优质资源集中太原的同时,确立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产业、资金、技术、交通、水电、教育、医疗卫生、人口等各种资源在市、县、区之间均衡分布,惟有如此,才能有效缓解目前各种要素过于向城市单向快速集聚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本报记者 路丽虹

○现场

太原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13名委员建言献策,耿彦波听后深受启发,他表示

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用最大的创新来面对今天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 李飞飞)今日下午,太原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参加讨论。两个小时的会议中,13名委员提出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教育等数条建议。耿彦波听后表示深受启发,并用了50多分钟的时间向与会人员分享自己听建议后的心得,梳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他表示,今后工作中,要把创新驱动上升到战略层面,同时,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放性思维去工作,去推动工作创新发展。

下午3时,由民革、九三学社、工商联、农工党、工会等界别的50多名政协委员进行联组讨论。会议一开始,大家直奔主题,建言献策。耿彦波边听边记录,最后针对每位委员提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喊产业转型,但到现在也没有实质性改变,问题出在哪里?从创新的源头来讲,如果没有创新主体,那肯定不行。创新的主体,一个是人,一个是企业。”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财经大学MBA教育学院院长卫虎林率先发言,他给出的建议是:“太原的创新驱动靠的是人才、科研院所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建议充分发挥高校在太原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加快‘一区多园’建设步伐,以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技术中心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优化全省的科研资源配置,构建区域科技创新机制。

”卫虎林说,还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机制,“降低商务成本,提供创新服务,也能够对发展起到变革性作用。

” 为了争取与耿彦波交流探讨的机会,政协委员们都积极发言。其中,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爱思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慷建议:“太原要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启转型发展新引擎。”太原市政协委员、山西省实验中学教师杨瑞国建议:“太原中考定向生招生工作,应覆盖范围大一些、定向生比例要降一些,把好事真正做好。

”太原市政协委员、太原市第十一中学副校长于迎伟建议:“在关注民生重大项目中,应把基础教育列入其中。

”“听了13位委员的建议,我非常受启发,很多建议都非常好。委员们反映的有些问题确实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不少问题长期存在,引人深思。”耿彦波听完委员们的发言,对前来旁听会议的政府各部门负责人说,“把今天委员们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带回去研究吸纳,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 耿彦波针对每位委员的建议进行分析。之后,用了50多分钟时间向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归纳起来,就是围绕“创新驱动”和“互联网思维”有感而发。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路,一定要用互联网思维、开放性思维,利用科技资源优势,引进创新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创新。同时要利用好大专院校、院士工作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进行创新突破。”最后,耿彦波总结,“人才是创新的灵魂,企业有了核心技术就有了创新力。在改革的时代,我们要有超前的眼光,用最大的创新来面对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