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首次访华实在 美前助理国务卿:尼克松首次访华异常用心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参考消息>驻纽约记者荣娇娇报道 "我曾为六七位美国总统工作过,从未见过哪一位总统对待一次访问像尼克松总统对待首次访华那样认真和用心,"40年前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进行"破冰之旅"的前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在纽约对本报记者说.在飞机上准备资料早在1971年,时任基辛格特别助理的洛德与基辛格一起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次年历史性地访问中国铺平道路.而洛德也因此成为"22年来进入中国的第一位美国官员"."我们当时从巴基斯坦乘巴基

《参考消息》驻纽约记者荣娇娇报道 "我曾为六七位美国总统工作过,从未见过哪一位总统对待一次访问像尼克松总统对待首次访华那样认真和用心,"40年前陪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进行"破冰之旅"的前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在纽约对本报记者说。

在飞机上准备资料

早在1971年,时任基辛格特别助理的洛德与基辛格一起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总统次年历史性地访问中国铺平道路。而洛德也因此成为"22年来进入中国的第一位美国官员"。

"我们当时从巴基斯坦乘巴基斯坦飞机秘密飞往中国。飞机进入中国国境时,我恰好在机舱前面,而基辛格博士在机舱后面。这样我就成为22年来进入中国的首位美国官员。基辛格博士也同意我的说法,"洛德颇为自豪。

洛德回忆道,即使是在1972年2月飞往中国的"空军一号"上,他仍然在帮尼克松总统准备与中国领导人会见所需的资料。

"当时我负责整理六大本厚厚的简报,里面都是关于中国的文学、文化及中国领导人的背景资料、政策立场、媒体剪报等内容。尼克松总统每页都认真阅读、仔细标注,还经常走到机舱后向我索要更多资料,甚至连祝酒词用哪一句中国诗词也仔细斟酌。"

洛德认为美中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胆识和对世界大局的把握,让40年前"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成功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启为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福祉。

《上海公报》"前所未有"

作为起草中美《上海公报》的见证者,洛德用了"前所未有"这个词来形容上海公报的意义,因为"不同于以往任何公报,《上海公报》先摆明分歧,再表明共同立场,而且具有持久的现实意义"。"《上海公报》为40年后、甚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准则,那就是承认分歧、扩大共识、加强合作,"洛德这样总结《上海公报》的意义。

谈起40年前《上海公报》的诞生过程,洛德仍历历在目。"1971年10月,我们把起草的一个联合公报文本交给周恩来总理,是那种很传统的写法,就是努力强调双方有共同点、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他回忆说,"但是周恩来总理认为这个初稿不能让人信服。双方敌对22年,这种强调共同点的传统联合公报会引起世界各国的怀疑,并在国内民众中引起混乱,不够坦诚。"

"周恩来总理建议采取另一种做法,我觉得他也就此征得了毛主席的认可。他建议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对于存在分歧的问题,也可以指出双方利益相吻合的地方,这样才更可信,更有意义。"洛德对当年周恩来总理的政治智慧非常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