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辉院士 郭孔辉论文 院士郭孔辉:中国汽车消费文化有缺陷
一些社会舆论对自主品牌往往是发现毛病就进行尖刻挖苦,对外国品牌有毛病则是遮掩。这种心态对中国发展自主品牌不利。
经历中国汽车50年,作为中国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对于自主品牌销量下降感到愤怒而无奈。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独家专访时,他希望中国汽车企业在树立发展自主品牌信心和决心的同时,在汽车产业链、产学研、汽车消费文化上形成合力,共同破除自主品牌连续下滑困局。
行业要自我反思
CEI: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连续数月下滑?
郭孔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外资企业不断下探,自主品牌的市场外资品牌也想进来。外资品牌技术实力较强,随后又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使得自主品牌原有优势逐渐减弱。
自主品牌技术缺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对外资、合资品牌的技术和资金依赖太强。当初,中国车企没有技术、没有钱走合资的路是对的。日本、韩国也有合资车企,但是他们的企业都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总想有朝一日要自强,不能长期依赖外资。
在中国,当时有一种说法是“以市场换技术”。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市场给出去了,却只换来一点技术。中国企业学来一些生产管理、制造的技术,开发的技术基本没有学到,外企不愿意培养竞争对手,再加上有的中国企业也没想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这就像一个婴儿,没有能力,不会走路,也不能自己找饭吃,只能大人喂他、抱他,这是正常的。可是长到几十岁了还让人抱着,时间抱长了,腿骨都软了,整个人就废了,没有能力了。
当年中国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在合资谈判中,中方处于很不平等的地位,外资方要管财务、技术,零部件供应也是对方说了算。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不缺钱了,技术也逐渐学到一些,这不是合资企业恩赐的,是因为自主品牌的质量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合资生产汽车,不应该就30年前的协议到期再续签。韩国、日本不会如此,这些国家都是合资合同没到期双方就不合作了,因为本国企业掌握了技术。和韩国、日本相比,中国企业的实力差很多,品牌也不如日韩。
另外,一些人对外资品牌过于崇拜以及部分城市对车辆限购的政策,也对自主品牌造成冲击。
北京车辆限购以后,消费者要获得牌照很不容易,越来越多的人宁愿多花钱,买质量更好、价钱高点的车。这一方面是为了买好产品,另一方面还是把汽车当作了奢侈品,面子因素依然根深蒂固。
这需要政府进行引导。过去政府部门采购,很多都是买奥迪,如果用这部分资金买自主品牌,将对自主品牌产生很大的推动力。遗憾的是,一些人并不愿意如此,甚至有人说,中国加入WTO,还能只强调自主品牌吗?要一视同仁,要公平待遇。
这是不对的。美国、日本都在政府采购中保护本国工业。美国在1934年左右出台购买本国产品法,明文规定政府采购在条件相似情况下,必须优先购买美国产品。理由很简单,因为政府采购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应该花在对纳税人有利的地方。
我呼吁此事已经十来年。有人拿加入WTO说事,有人说技术不如人,就要讲求公平。可究竟什么叫公平?哪个国家是公平的?
常年的合资加上过于依赖外资技术,让中国车企没能很好地培养起自己的实力。如果早一点把实力培养起来,现在不会是这种状态。
韩国汽车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其不如中国一个省大,应该好好反思,到底中国汽车业有哪些缺陷,要克服哪些问题。
还需形成合力
CEI:要改变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该如何入手?
郭孔辉:我一直在强调四点。一要自主。二要认真,不认真会导致质量瑕疵,质量不好是技术问题,其实就是不认真,能做到的不好好做。自主发展才能培养人才,认真才能做出好的产品。三要苦练,学本事不怕苦。中国乒乓球、体操运动员为什么能得冠军?都是苦练出来的。四要创新,学别人要超过别人,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走。
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合资的做法、政府的指导思想以及文化问题需要解决。文化问题比较重要,中国和日韩比,有很多优势,日韩虽然资源少,但企业要强,想跑到世界前列。中国车企也要有这种精神。中国车企有资源,人也不笨,有这个条件。
中国汽车业要形成三股合力。第一,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要形成合力。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实力十分薄弱,过去是合资生产,主机厂要求零部件供应商达到一定的要求,中国的供应商很难入围。
外资的主机厂和供应商是血肉相连、共存共赢的关系,而中国主机厂的心态是,要赚钱就得降低成本,每年都挤压供应商,要求他们降低价格,不然就寻找别的供应商。后来自己的供应商都垮了,有的供应商宁可去国外找出路,也不愿意给自主品牌当供应商。如果双方主动一些,变成强大的组合,就能形成合力与外资品牌竞争。
第二,要形成产学研合力,或者政产学研合力。美国、日本、德国这方面做得很好,中国就不能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把企业放在主体地位是正确的,但是过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或者政府项目的钱都给企业,就会出现问题。有的企业对研发没有太大兴趣,把钱用到其他方面,最后拿出小部分资金给学校,就算给个交代了。这种情况不少。
产学研积极性不能发挥,特别是高校研究机构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国外主要靠市场来拉动,企业需要技术,高校、研究单位有技术,企业愿意用足够的钱去购买技术,这是市场行为。而到了中国,这成为政府行为,产学研必须结合起来,否则政府不给经费。经费可以给企业,但是有多少经费真正用在了研发上,能激发多大研发积极性很难说,高校和研究单位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
第三,要发挥社会文化和舆论的合力。一些社会舆论对自主品牌往往是发现毛病就进行尖刻挖苦,对外国品牌有毛病则是遮掩。这种心态对中国发展自主品牌不利。
比如红旗新车一出来,各界就指出新车的一堆毛病,被贬得非常厉害。其实汽车有一点毛病很正常,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要像对自己的孩子,要鼓励它,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其发展。
例如,天津的威姿汽车,其引进的是丰田技术,威姿出产以后,很多客户把威姿的车标抠掉,去4S店买丰田的车标换上,以此标榜这车是原装进口的,是洋品牌。如果天津厂在车出场时把丰田的车标挂上,价钱就可以提升30%。
这是中国汽车消费文化中的缺陷。在韩国,一直都鼓励国民买自主品牌产品,韩国汽车业发展快与此有很大关系。
中国的政府采购也应该尽可能买自主品牌车。有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听说红旗新车要生产出来了,赶紧把车报废换成奥迪,避免以后换车只能换红旗。这种觉得红旗汽车一定不好的心态需要改。
现在一些城市对车辆采取限购措施,由此一些人更愿意买进口车,也导致自主品牌越来越不好卖。长期文化的积累,在民众当中形成一种心态,这种心态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慢慢扭转,培育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