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考前冲刺及答案第四章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统一战线方针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2.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资

1.中国共产党初步提出自己的统一战线方针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2.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

A、资产阶级联盟 B、工农联盟 C、无产阶级的联盟 D、社会主义人民的联盟

3.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 )

A、政策策略问题 B、领导权的问题 C、工农武装的问题 D、革命目标问题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共一大纲领 D、新三民主义

5.第二次国共合作是( )的形成

A、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6.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

A、工农联盟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制

7.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现社会主义C、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D、推翻国民党政权

8.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同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

A、孤立顽固势力 B、有理有利有节 C、争取顽固势力 D、团结-批评-团结

9.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党内出现的错误倾向是( )

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C、王明新投降主义 D、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

10.新民主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

A、无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A、新三民主义 B、共同纲领C、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2.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 )

A、决定条件 B、团结对象 C、依靠力量 D、必要条件

1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 )

A、双百方针 B、和平共处C、又联合又斗争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 )

A、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推翻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 )

A、反对封建压迫 B、推翻帝国主义C、反对国民党新军阀 D、反对北洋军阀

3.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联盟的阶级有(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 )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以斗争求团结

5.中国共产党提出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

A、有效 B、有理 C、有节 D、有利

6.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各个历史阶段统一战线的( )

A、倡导者 B、创建者 C、组织者 D、领导者

7.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和方针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C、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

A、互相尊重领土 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惠 E、和平共处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2.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3.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试述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简答题

1.答: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革命阶段里,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正式成立,它是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民主革命联盟,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建立。掀起了国民革命的高潮,但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工农统一战线,基本上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共同目标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与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然坚持了统一战线,人民政协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统一战线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大法宝。

2.答: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统一战线之所以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是新式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是为全体劳动民众谋利益的、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中华民族求解放的运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政党,党能够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预见运动发展的趋势,能够提出符合实际、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一方面要讲统一性,即为结成联盟必须具有的共同的东西,统战各方都必须遵守;另一方面要讲独立性,不能因合作和统一而牺牲党派和阶级的必要权利。

(2) 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的原则。

(3) 坚持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统一战线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团结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主要的敌人,这就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斗争的矛头只能对准一个主要的敌人,凡属同这个主要敌人有矛盾的力量都应争取。

(4) 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就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对同盟者做出必要的、有原则、有条件的让步,同时要善于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四、论述题

1.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处在中间地位的阶级、阶层,往往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关键就在于能否处理好与这些阶级、阶层的关系,能否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2)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与不平衡性,决定了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由于中国革命所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列强和顽固的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大资产阶级,这就导致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导致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更加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

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近代世界矛盾的焦点。中国社会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发生转化和变迁。极端复杂的中国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2)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这一历史条件决定了无产阶级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答: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主要有:

(1) 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中国共产党认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应该对其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另外,共产党在加强自我批评和依靠群众监督来改正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应善于从民主党派的监督批评中得到帮助,这就必须实行互相监督。

(2)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它具有代表的广泛性和时间的长期性,能够最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互相监督,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3)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促进本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政策主张。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共处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被逐渐确立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