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医案:师承冯世纶教授医案精选(3)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三节哮喘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病例1]哮喘刘某,男,56岁,2006年2月12日初诊.咳喘有7.8年,服用大量山茱萸.白果等纳气平喘药未效,常用气雾剂维持.经诊察,该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咳也不多,常伴有有少量白痰,发无定时,但汗出较多,口干微苦,且发则双肋及胸胁胀满,四肢无力,苔白根腻,脉沉细.俗话说"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意思是说哮喘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之治疗不易.按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内有痰饮.瘀血,又感外邪而作,迁延反复,难以除根.所以临床更要见证治证,不可臆测.

第三节哮喘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病例1】哮喘刘某,男,56岁,2006年2月12日初诊。咳喘有7、8年,服用大量山茱萸、白果等纳气平喘药未效,常用气雾剂维持。经诊察,该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咳也不多,常伴有有少量白痰,发无定时,但汗出较多,口干微苦,且发则双肋及胸胁胀满,四肢无力,苔白根腻,脉沉细。
俗话说“内科不治喘,治喘丢了脸”,意思是说哮喘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因之治疗不易。
按本病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内有痰饮、瘀血,又感外邪而作,迁延反复,难以除根。所以临床更要见证治证,不可臆测。该患虽然咳喘,但病邪表现并不在表,所以用麻黄、杏仁等药是不会收到疗效的,中医虽有“纳气归肾”这一理论,但临床需要变通。

而本案取得疗效的关键还是在于辨六经和方证。
此病在半表半里,属阴证。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二诊,服七剂后,喘减,四肢乏力好转,仍有少量白痰,口苦苔白根腻,脉沉细,与上方加补骨脂10克。
三诊,服七剂后,又有些喘,腰酸膝软,口干苦,但可以平卧,喉中痰鸣,苔白脉沉细,上方去补骨脂,加射干10克
四诊,服上方七剂,有时喘作,口苦,腰酸,乏力,苔白脉细沉,病位仍在半表半里。仍用二诊原方。结果:服用上方14剂,病情得到控制,比较稳定。
备注:冯老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辩治哮喘主要还应当以痰饮瘀血为纲,然后区分为几大类别。临床辨证论治,收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病例2】喘息性支气管炎张某,男,64岁,2005年6月30日初诊。素有哮喘病,近日又作,服喘安等未效,来门诊看中医。证见咳喘,咯吐白痰,喉中痰鸣,且汗出口渴,下肢浮肿,舌苔白,脉弦滑略沉。
咳喘、痰白口干、喉中痰鸣、脉滑,为里热证,
该患外邪明显,又夹有里饮,遵照仲圣治法当发汗解表,化痰降饮,还需清里热。
属于射干麻黄汤加石膏方证。
与射干麻黄汤法:射干10克,麻黄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生石膏45克,白芥子6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细辛6克,清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
结果:服上方七剂,病症豁然而愈。
备注:本案如口不渴可直接用射干麻黄汤,有口渴则加生石膏为妥。方药相对,效如桴鼓。

【病例3】慢性支气管哮喘吕某,男,64岁,某啤酒厂职工,2004年10月23日就诊。患者2004年感冒后,诱发支气管哮喘,现症见:两肺哮鸣音明显,呼吸困难,胸闷,口苦,咽干,欲冷饮,情绪紧张时发作明显,且烦躁易怒,大便每日一次,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哮喘,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
该患者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之。处方:生石膏45g,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白芍10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12g,丹皮10g,杏仁10g,大黄6g,生姜10g,大枣3枚。
结果:上方服6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因患者工作调动,未再坚持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