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文之死 知人论世世所罕见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当之!

2018-03-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能够真正预知未来是不可能,但是能够将知人论世分析到那种地步的人物是绝对有的,对于清朝,我们的认知就是签定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清朝也是不乏出现许多出色的人物,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然而重要的人物确实他的幕僚赵烈文!  赵烈文(1832-1894,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第一次进入曾国藩幕府的时间较早,那是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最艰难的时刻,他困守南昌,幕僚大多远走.赵烈文姐夫周腾虎在这个时候向曾国潘推荐了他.曾国藩拿出200两银子作为聘资,此时赵烈文刚刚年满24岁.在赵烈文<落花春

能够真正预知未来是不可能,但是能够将知人论世分析到那种地步的人物是绝对有的,对于清朝,我们的认知就是签定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清朝也是不乏出现许多出色的人物,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然而重要的人物确实他的幕僚赵烈文!  

赵烈文(1832-1894,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第一次进入曾国藩幕府的时间较早,那是咸丰五年(1855),曾国藩最艰难的时刻,他困守南昌,幕僚大多远走。赵烈文姐夫周腾虎在这个时候向曾国潘推荐了他。曾国藩拿出200两银子作为聘资,此时赵烈文刚刚年满24岁。在赵烈文《落花春雨巢日记》里还有与曾国藩的闲情记载:"雪霁,夜有月。晚同帅(曾国藩)登山顶望月。"

曾国藩让他去看看自己的劲旅周凤山的部队。赵烈文回来后,去拜见曾国藩,说:"樟树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侍。"曾国藩闻后倍感惊诧,以致怒形于色,赵烈文看到曾国藩如此生气便未深说。恰在此时,赵烈文得知母亲生病,便请求回家探亲,曾国藩只是点了点头,连一句礼节性的挽留都没有。就在要走的前一天,赵烈文听说周凤山在樟树大败,溃不成军。

这次准确的预见展现了赵烈文的军事才能,让曾国潘对他彻底刮目相看。

咸丰十一年(1861),赵烈文第二次入曾国藩幕并向他递交了一份长篇谏言,其中对当时外国情形给予了明确预见,正是这一预见,深刻地影响了曾国藩后来大力倡导洋务运动的举措。

当时太平军势力极其强盛,他却说太平军不是最大威胁,中国最大的祸患在外国:"外国夷人,政治修明,国家治理,民力富强。人人奋勉,好胜心强而以不如别人为耻,这些西方人对中国的政务民情,险阻风俗,今天一个图谋,明天一个说法,考虑事情唯恐不明确,观察事情唯恐不细微,搜集我们的文化经典,翻译传播,兢兢业业,从未有间断过。

他们的志向不在小,国家的祸患,再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在咸丰帝仓皇北上避暑山庄,举国震惊的时候,赵烈文对当时要迁都西安也记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分析西方用兵北京不过几千人,而北京的军队"禁旅如云,何必畏之若此,而出此迁都下策,殊不可解,且彼所欲驻兵国度,以空城畀之,岂能塞其意?我能往,寇亦能往,西安岂天上邪?"最后他感叹"朝廷聩情若此,闻之且愤且谈"。

关注时事,对外国情形了解,让赵烈文一直走在了清代知识分子的前列,所以视角独到,眼界达观。

曾国藩日记惜字如金,但却对赵烈文多见赞叹之语,私下记载说他"超逸之才",这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在庞大的幕僚队伍中的确不多见。赵烈文也第一个预见了曾国藩军事体系将严重动摇中央权威:"今师一胜而天下靡然从之,恐非数百年不能改此局面。

一统既久,剖分之象盖已滥觞,虽人事,亦天意而已! "湘军的胜利造成了什么局面?这就是后来王闿运在《湘军志》中所说的"其后湘军日强,巡抚亦日发舒,体日益尊"的局面,也就是曾氏所极不愿见到的"外重内轻"的局面,之后的这种风气间接导致了后期的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阀的形成。

正是基于这种透辟的认识,赵烈文成为那个时代极为准确地预见清王朝崩溃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