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汽车 马骏:主要城市应将无限期汽车牌照改为有限期牌照
“如果将末端治理政策用到极致,全国城市平均的PM2.5也只能在2030年降到46,另一半减排要靠结构调整。要靠汽车保有量的变化”。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2月23日绿色和平组织的能源研讨会中表示。
他提示,目前税收体制,过渡同意了工业,而且中国工业用地供给太大,价格过低。如能相应把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的供给提高,使他们的价格相对下降,整个经济的资源就会从工业转向这个工业。“有很多数据证明,服务业产生的PM2.5是九分之一”。
他认为,主要城市要有汽车牌照拍卖制度。“北京的现在还没有牌照制度,上海已经搞了。我们建议上海把无限制的牌照改成有限的牌照。到十年之后还得再去买一张。按照现有的制度,把所有的减排的成本都压在了新买牌照人身上。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很多人开十年二十年的车,每个人对PM2.5上升作出了贡献。从谁污染谁付费的角度这个原则来讲,更多人要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把这个无限期牌照改成有限期牌照,至少从功利角度来讲,比目前更加有利。在改的过程当中能不能给现有牌照增加限制”。
他提出要考虑区域间补偿的问题,应该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如,北京经过一段时间本地的努力之后,继续减排PM2.5的成本会比在河北减排PM2.5要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政府企业如果拿出一些钱来帮助河北减排PM2.5,这样的效果可能要比在北京本地减排,从成本效益比来讲要好。
最后,马骏建议引入绿色金融,建立一套跟财政、跟金融、跟保险、跟教育相关的政策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绿色行业。如绿色贷款,ETF、绿色采购、政府投资、绿色银行,政府加强立法,明确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所投资污染法律责任等等。
以下为发言实录:
非常感谢,我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个课题组做这个绿色金融政策的研究,很多课题已经陆陆续续完成了。一个是PM2.5减排经济政策绿色金融政策。其实还有很多正在做一些基本制定完成。还有北京一个案例也请我朋友陈玉宇教授。其他的技术层面的做研究。
我今天讲这三个子课题的一些主要的内容。全国PM2.5这个数字大家看很多了。这是去年的主要城市的PM2.5,北京90,这是大城市PM2.5的情况。要研究我们中国的PM2.5有很多数据,估计是这么一个状态,燃煤导致二次污染45%,一个是建筑业以及工业废燃煤排放的20%,交通运输22%,其他的13%。
这一块控制住,非常分散的来源。具体怎么做,去年成立一个PM2.5模型,用量化的办法来估算各种各样的政策,所以PM2.
5效果模型非常复杂,所以给大家看一下形状做了很多工作。基本是这样的,减排PM2.5可以分成两大类政策,一个是结构性调整政策,绝大部分是降低单位能耗PM2.5排放强度。具体来讲不如说煤炭来讲,那就稍有成效了。
提高排放标准。最后发现在今后十八年当中,这是去年年初做的调整,通过清洁减排技术,指的就是强度污染排放能够下降70%左右,从汽车来讲由于各种各样的政策,每辆汽车每公里的排放量减到78%,第三工业和建筑物非排量降低80%,这是能做多少?达到50万效果的估算,除了这个还有很多结构性的因素,其实包括能源的问题、交通的问题等,这些结构都能够变,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看到PM2.
5在2013年减排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什么?我们做了一下估算,过去几年一个平均实际上PM2.5平均是65左右,这是年平均。2030年的环保部部长去年提了一个标准,希望所有的城市达到二级标准,二级标准就是35,如果所有的城市达到35,平均就是比35低。
我们估算了一下按照部长的目标,把它换成是74个城市平均就2030年降到3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目标治理政策以外,还有很多计划要达成。在产业结构方面,根据我们测算,当时占到层次是6,能源结构比较大变化。
常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68,降到46%。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把汽车保有量大幅度的降下来,过去是25%左右,每年增长。18年年均6%,同时地铁和铁路轨道交通来替代相当一部分的公共交通。具体数字2.5亿辆。8年之内增加60%,18年之内还有更多的变化。有兴趣回头数据可以拿到。
基本的结论,如果刚才讲的治理政策和结构调整都按预计实现的话,PM2.5下降的轨迹从2012年到2013降到30。这是模拟出来的一部分的结果,就是不同的指标,一些强度的指标,还有经济的指标等变化的轨迹。
展开解释一下其中一些内容,前面已经提到了,如果将末端治理政策用到极致,全国城市平均的PM2.5也只能在2030年降到46,另一半减排要靠结构调整。要靠汽车保有量的变化。对具体的细节都很关注,我把这个顺序变了以后,但是总的大的结构就是末端治理差不多能解决问题一半,这个是对的。
下面我想简单给大家描述一下,为什么结构调整能够降低这个PM2.5,这是一个简单的机理图,中间第二行降低能源,如果把比重降下来有三个效果,第一个效果就是左下方深颜色的,增长率给降下来的,增长率降下来相应的排放。
第二如果重工业比重下降,降低能源的能源系数,因为轻工业用的这个能源相对要小,第三可以降低交通弹性,如果这部分比重下降,从而降低交通运输带来的PM2.5,这是从经济结构角度来讲,为什么会影响PM2.
5的运转,三种机制。还有两个机构,能源最下面那个小方框清洁能源比重上升,自然总的能源消费量会往下走。最后一个右下方结构变化,在交通比重伪造的,自然给定同样交通运输两PM2.5会下降。专家测算过相对来讲,地铁所产生PM2.5是私家车四分之一。所以这些都是经济结构如何能够帮助减排一些机理。
下面讨论是刚才提到那些,或者建议的结构变化目标,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几个月以前有一个研讨会,姜教授也参加了。也有一些朋友提出,你这个结构变化好像预测的太猛了,能不能做得到,有一个讲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的比重。
看一下这个经验,其他国家在人均发现这个比例以后,一段结构变化比较快速的阶段当中,我们选了18年。有些比重是下降14,有些下降16,有些下降8,所以降9个百分点,实际上在全世界有很多很的案例。是可以达到的,除了一些自然的两种结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还有很多政策性的因素。可以帮助结构的转型。
第二个就是能源结构的变化,这是在模拟当中提出的建议,蓝颜色和黄颜色分别以前的,咱们讨论PM2.5以前有预测和新的预测。新的预测就是黄颜色的,希望看到是在今后几年当中,2016年常规煤炭的总量降低,从此以后就开始负增长,随后十年要负增长,这样才能达到总的PM2.
5可以在2030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预测到底有没有可行性,看看其他国家的情况,中国的清洁能源现在占到能源13%,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在30几到60之间。很多国家都已经做到了。国际经验方面也是支持这个转型的。
第三个交通运输模式的变化。把刚才讲的变化更具体化了,交通运输的总量GDP预测,国际今后在5.5%的,铁路和地铁大幅度提高,铁路在6.6,地铁要提高到17%。这是当中一些细分的数字。最后讲一下要达到刚才所提出这些结构调整目标,到底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政策。
第一个标题,前面讲产业结构变化,引导产业结构变化的经济政策。为什么工业今后几十年,包括十年发展这么猛,中国的工业用地价是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百分之多少。
有些是土地分配制度问题,工业用地每年太多了。供给太大了,本身就会导致地价过渡的问题,这是需要解决。这个讨论我只是把这个问题给提出来,要改变这个工业价格体制。工业价值上升以后自然会抑制工业过渡发展的倾向。
如果你相应的能够把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供给提高。使他们的价格相对下降,整个经济的资源就会从工业转向这个工业。有很多数据证明,服务业产生的PM2.5是九分之一。这个是经济结构方面一个问题。我们和其他很多学者都做一些数量的研究,发现很多服务业的行业,高于工业。
目前税收体制,反而过渡同意了工业,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这两点直接跟产业结构相关,后面几点财税政策怎么样运用到来调整这个能源结构。我们要提的建议包括大部分提高结构,这些都是涉及到能源结构的问题。
最后几条跟交通运输结构相关的,我们在上海案例当中我讲到,要详细阐述了我们的观点,主要城市要有汽车牌照拍卖制度,虽然很想建地铁,面临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没有钱,没有钱怎么办,三中全会之后,要怎么用社会资本解决投资问题。
此外还有区域间补偿问题,最典型就是北京和河北之间的关系,北京经过一段时间本地的努力之后,继续减排PM2.5的成本会比在河北减排PM2.5要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北京政府企业拿出一些钱来帮助河北减排PM2.5,这样的效果可能要比在北京本地减排,从成本效益比来讲要好。最后的金融体系,简单展开讲。怎么样建立政策体系这是第一块。
第二块讲一下上海PM2.5减排经济政策。
这是我和复旦大学老师合作一个案例分析,给上海提的建议已经把PM2.5,2027年目标定为25,上海经济发展程度是远远高于其他的地方,而且十五年之后估计上海GDP要超过其他的国家。既然收入达到那个水平,生产质量和空气质量也有PM2.
5达到平均水平。此后就是服务业结构的问题。上海服务业占到GDP60%,以后要成为经济中心、经济中心。最后一点关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宣称在2020年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希望在十五年之内。2027年达到国际金融中心PM2.5的水平,那么其他地方这个像纽约、东京、新加坡,他们PM2.5多少,为什么国际金融中心变成一个改革的抓手。
我最近在香港参加一个会,外资金融机构行长,吃饭的时候右边那个人说如果公司要把你调到上海去,你去不去。他说至少给我增加25%的薪水,左边那个人问他去不去,我死也不去,这是为什么?相当国际化高端的人才,这些人才流动是非常之大,不一定要在你这,可以选择其他,他认为生活质量更高的地方。
这是一些为什么,应该把目标定的比较激进的原因。这是上海PM2.5来源占比。我们用类似的数量方法做了上海政策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量化当中,量化了已经规划的环保政策,发现了强度方面达到这么一个效果。
但是最后结论是什么?这些末端治理政策无法达到我们希望看到的上海PM2.5的目标。降多少?只能从60下将15。再加上这个区域的一些减排给上海带来的好处,2027年我们估计由于末端治理政策加上正面影响,达不到所希望看到的25%这种标准。
得出的结论也是结构性问题,上还有几个结构性问题,目前上海虽然号称是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制,没有多少还有重要性,新加坡每年只有0.
5,地铁出行占居民出行比重太低,现在只有25%,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基本上70%左右。我们提的结构性变化,一个是重工业比重,今后十五年当中大幅度的降下来,包括污染型规划。把年均汽车保有量到2,同时大幅度提高轨道运输交通历程,最后在船舶结构方面调整结构。
我提出12条政策建议,举一个例子,北京的现在还没有搞牌照制度,上海已经搞了。上海本身我们建议要做一个改进,就是把这个无限制的牌照改成有限的牌照。到十年之后还得再去买一张,你拿到之后是永久性有效继续采用现在的做法,同时你要把汽车牌照,汽车保有量大幅度下降。
就表明新牌照发放的数量大将了。导致这个新牌照的价格飙升,事实上影响就是,你把所有的减排的成本都压在了哪些新买牌照人身上。事实上过去几十年,很多人开十年二十年的车,每个人对PM2.
5上升作出了贡献。从谁污染谁付费的角度这个原则来讲,更多人要承担这个责任。如果把这个无限期牌照改成有限期牌照,至少从公立角度来讲,比目前更加有利。在改的过程当中能不能给现有牌照增加限制。
还有一个绿色金融政策在中国的运用,太少投入相对清洁的产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机制问题,污染型的行业回报率太高,清洁回报率太低,怎么样改变这种GDP。
要有一套跟财政、跟金融、跟保险、跟教育相关的政策的体系,来纠正我们刚才讲的这些问题,事实上外部性没有内化。看一下其他国家金融市场怎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到绿色行业,一些具体的方式。有的通过绿色贷款,有的是ETF还有保险什么的。
政策手段对绿色金融的杠杆作用。提供担保、绿色采购、政府投资,绿色银行等等。还有金融制度建设,其实就是非财政类,基本上不需要财政出多少钱,但是改变投资者机制,这个当中包括立法,明确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所投资污染法律责任,在美国有一百多个案例,银行由于投资了污染型的项目,被起诉的,中国到目前为止,很多银行受到法律责任威胁的话,他会在投资项目当中就会,引入环境因素,我们德意志银行内部你们分析一下能不能听一下,怎么样改变评价投资项目的具体的模型,这个模型里面如何引入现在还没有发生的,但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案例。
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种环境的影响,以后可能会被政府用税收的办法,来控制。要把这个未来的税收要发展进去。以后被客户起诉,环境带来的成本,这些东西都没有在金融机构投资分析的框架当中,引入以后投资决策可能不一样了。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它的环境方面的影响和在环境方面的努力,建立绿色投资的网络,用这个网络给上市公司施加压力,希望他们更多承担责任。
我们根据国际的经验和自己对中国情况一些分析,这么一些建议。第二建立财政贴息绿色贷款,第四建立环境成本估算体系,这个提高应该是转公共产品,让他们比较便利的可以获得项目,信息披露机制具体来讲就是要求上市公司一定要披露PM2.
5。通过环保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偏好。我举一个例子,你用口罩来防止PM2.5,我说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你要宣传,像3M的口罩可以把鼻子夹住,PM2.5空气不会进去,另外戴阀门的口罩,不出去的时候脏的空气就跑出去了,这些东西需要宣传。
专门投资环保人跟他聊天,最大的抱怨就是我有很多很好的绿色产品。但是市场不知道,如果市场做大了,绿色起来了。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消费的功能,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