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潘玉良 潘玉良与王守义的关系 潘玉良与潘赞化的爱情故事
王守信和潘玉良的故事是发生在石楠的小说《张玉良传》中的,王守信与潘玉良相识是在巴黎,当时潘玉良和好朋友去巴黎学画,王守信便被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并对潘玉良在巴黎的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潘玉良却拒绝了他,因为当时的潘玉良已经为人妾室了。
王守信依旧对玉良一往情深,可是玉良还是拒绝了他,可能是心里面还留着丈夫的位置,可能是知道自己以后不能生儿育女,可能是看惯了世态炎凉只想和自己的画在一起。
潘玉良与潘赞化
父母双亡的陈秀清被舅舅收养,便随其姓张,十四岁被好赌的舅舅卖入妓院,改名为张玉良。潘赞化结识时为雏妓的张玉良后,对她生了怜悯之心,用两百银元替她赎了身。因好友柏文蔚、陈独秀参加的“倒袁运动”失败,被波及的潘赞化逃往上海,张玉良也随之同往。潘赞化曾提及此事,在那段惶恐的岁月里,他寝食难安,是张玉良每晚拿着手枪替他警戒。
经历了风雨患难,潘赞化对张玉良由同情转为爱慕,张玉良虽相貌平平,但多才多艺,好琵琶、京剧,让潘赞化为之心动。婚后,张玉良随了夫姓,并在潘赞化的支持下开始学画,不久后,她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取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同年,两人的情感起了波澜。原来潘赞化年轻时曾在祖父的安排下,娶过表妹方氏为妻,并育有一女,妻女一直在桐城老家,潘赞化对方氏并无男女之情,却因是祖父做媒又不能休弃,膝下无子的他也受到了来自家族的压力。
潘玉良婚后曾怀过孕,却不幸流产,而遭人非议的青楼女子身份也让她明白,自己那段不光彩的过去是不会被人淡忘的,即便生了孩子,他也只会在阴影下成长,与其这样,不如不要孩子。为了让潘赞化有后,潘玉良做出了一个决定,她以丈夫的名义写信给方氏,请方氏前来上海同住。不知就里的方氏抵沪后,潘玉良让出主卧室,自己在亭子间独眠,并真诚地表示,方氏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孩子。
多年后,潘赞化给潘玉良写信,带着内疚和感恩提及此事:“潘门之后是你一手培植出来的,从牟(潘赞化之子潘牟)出世起,老方是你未经我同意,私自作信叫她到上海来,你还记得吧?你到亭子间去住,逼我与她同居,我本来决意不肯,因你的诚意感动,再三苦劝我,不要因你使我断后,否则,不从你,你就活不下去的样子。”
1921年,潘玉良在上海美专校长的建议下,前往法国留学。送别时,两人在黄浦江码头站立许久,潘赞化取出一条金项链放到潘玉良手里,鸡心吊坠中镶嵌着两人的照片,一切的情感和言语都凝聚在这小小的项链上。
七年后,潘玉良学成归来,但她的青楼出身却犹如一个永远也无法摆脱的魔咒,在1935年第五次国内画展上,她的画作《人力壮士》被恶意指责为妓女对嫖客的赞歌,不堪的舆论催生了潘玉良再次留学法国的念头。
潘赞化依旧送她到黄浦江码头,他将蔡锷送给他的怀表送给爱人作为临别纪念,却不想这次送别竟是俩人的诀别,因为种种原因,潘玉良未能踏上故土,两人唯有相思之痛缠绵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