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故居 再看阎锡山 阎锡山简历 阎锡山后人
阎锡山是一个军阀,自辛亥以来长期控制山西军政大权;阎锡山也是一个改革者,没有任何一个军阀,会像他那样,在自己的辖区内不断挑战既得利益者,试图造就一个“公道社会...
文/竹音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满脑子都给灌上了一种偏见,仇恨的目光。以为外界的世界很乱,人也很差。渐渐的有了文化,有了思想,才深愧于自己的无知。对我印象较深刻的有张献忠和阎锡山。张献忠与李自成同属明末起义领袖,历史课本说他们是农民“起义”领袖,而且课本一开始就讲到,反动人士说他们是“暴徒”,统治阶级诬蔑他们为妖、刁民、乱党。但当逐epi渐了解了历史之后,也免不得困惑。课本对张献忠评价极高,但实际上张献忠却在四川却人称为杀人魔王,四川有数百万人死于其残暴统治之下,其悍横暴戾ynd,令人发指,川藉一带满目凄怆,一片恐怖、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今日之撰阎锡山也是出于愧疚和感慨。历史我已不能再相信。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介绍阎氏故居的宣传小册子,读过之后,颇有感触,阎锡山之印象也因为这一小册子而改变了。在上学时,只能学到一个欺压百姓、消积抗日、奢华无度、无能于政的阎锡山,而今方知锡山兄亦有儒雅之度,大将风范。常言道文若其人。试想阎兄之一二楹联及家训即可窥其一斑了:
“当仁不让,气宇深沉山自静”
“树道勿滋,心源活泼水长流”
当仁不让,如一雄伟之山,无能使之撼,当仁不让,浩然正气使然也。世事难,人事难,多事之秋,国难民苦,惟大丈夫敢担此重担,但却不如丰子恺之“一肩担尽古今愁”的书生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除了发几句牢骚,掉几滴眼泪于世事民生何益哉!需有报国心之也就,更要有经世之才,此联之出不足为奇,因阎府有一家训:
力凭理壮,理凭力伸,无理之力必折,无力之理不伸,因有理无理不能使人听,有力无理不能使人从,故为人为政均须理力兼备。
写得很现实,有理无力不能使人听,确实!***中张志新烈士曾说过几句悲壮的话:“我对着墙壁呼喊,尚能听到回声,我对着千万个活人呼喊却如同面对着千万个死人!”国人如此!鲁讯哀yeu之不幸,怒其不争的看客国人。历史走过来,回眸往事,几多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困顿那时的年代,杯水车薪,于时局何补?能现实地看待国人,需要有颗清醒的头脑。如言阎锡山无才无德,难以圆的过去啊。
树道务滋,心源活泼水长流。面对这个滚滚红尘,三句不离道德,办事刻板,一付学究书呆子之相不是阎锡山的追求。多彩健康的生活方合适他和性格。风趣活泼,“座有谈经客,春风大雅淡如水:门多问史车,秋月华章道若弦”,正是他的写照。乱事之中担一重担,也难免会向往幽静惬意的生活:“柳香浮半月轻研竹露裁唐句,松影乱清风细嚼梅花读汉书”,幽静难得,也只好忙中偷闲:“闲将棋洒寻诗友,多置诗书教子孙。”
阎锡山不仅能弄文墨,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宽厚仁慈之心。在阎氏府邸旁曾有慈幼院赡养过近百名的孤儿。其它的有什么作为没有,咱不太清楚,但当时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生生曾赠与阎锡山“博爱”两个大字,由此推断阎平时至少还是有所作为的。
哎,历史就这样的修改,若不是一次偶然,阎锡山不知道还要被我误会多长时间呢,历史,有政治一搅和都变了味,没有骨气的文人造就着不幸多难的民族。
附阎府家训选录:
处世必须得中,宇宙间万象,人间的万事,均是得中即成,失中则毁,得中不偏不过不不及,横不碍他人,竖不碍将来。
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自己的利害的行为是不对的,是取辱的,是必失败的。
自处要常处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处人不可以不好的心猜人以伤,人皆有善人,亦何至于无心肝,然亦不可以太好的心不防人以中伤,人皆有恶心,亦何至于不能做出恶事。
自处贵笃实,须自责、自勉、自强、自计,非自责无以改过,非自勉无以上进,非自强无发立身,非自计无以裕财。
思深、虑远、审微、察渐,履中、踏对、慎始、图终。
业宏根于识足,国健凭于计周。
余世存 考察阎锡山的一生,他是有根柢之人.文学史家曾概括19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化的关键词,有“焦灼”、“心碎”、“嫉羡”等等.因为中西文明的冲撞,在西方的强势影响...
一般以为,阎锡山受的是旧式教育,儒家传统影响他的一生,在他人看来是一个局限,但在阎锡山那里,未必不是一笔财富. 阎锡山在列强环伺里能够自立自强,并非遗老遗少的冬...
对我印象较深刻的有张献忠和阎锡山。张献忠与李自成同属明末起义领袖,历史课本说他们是农民“起义”领袖,而且课本一开始就讲到,反动人士说他们是“暴徒”,统治阶级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