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泰山 梁衡《泰山——人向天的倾诉》赏析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人们会向往那雄伟.高峻的泰山.从古至今,泰山象征着权力,象征着伟大,象征着神圣,这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流传悠久.从历代帝王对泰山的企盼,到平民百姓对泰山所寄予的希望,泰山无不让人赞叹不已,我们能说泰山不是权力.伟大.神圣的象征吗?<泰山--人向天的倾诉>的创作,作者能独辟蹊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还是研读全文吧.<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是篇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要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游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清楚,使

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人们会向往那雄伟、高峻的泰山。从古至今,泰山象征着权力,象征着伟大,象征着神圣,这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流传悠久。从历代帝王对泰山的企盼,到平民百姓对泰山所寄予的希望,泰山无不让人赞叹不已,我们能说泰山不是权力、伟大、神圣的象征吗?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的创作,作者能独辟蹊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我们还是研读全文吧。《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是篇游记。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要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叙游途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清楚,使思想情感真实流露,必须讲究文章的立意和构思。立意、构思得当,才能选好材,表好意。

大凡写游记,运用“移步换景式”写作较多,例如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比较典型地运用移步换景式。李健吾在文章中按登山进程的顺序,移步换景,抓住景物的特点,既写了雨中泰山古老、朦胧、崔嵬、神奇的总貌,又写了别人驻足的祠庙、飞瀑、古柏、苍松、山石、云海等泰山的奇异而瑰丽的景色。

表现了作者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热爱悠久的文化传统的情怀。因为有“雨”,登泰山的情趣大增。有了水,泰山的灵气凸现。

又如杨朔写的晴天到泰山观日出的《泰山极顶》,也是运用“移步换景式”写作手法,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有关登泰山的鉴赏佳作。而梁衡在写法上是不同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根据立意,构思突出一个“妙”。总体上来看,笔者认为他的这篇游记写得别具匠心,除了写泰山的巍峨和雄壮外,更突出了它是人向天倾诉的绝妙场所。

首先,从文章题目而言,梁衡对此设定得非常好,他为全文的叙述、描写和抒情定了“格”。读完梁衡的《泰山——人向天的倾诉》会让人们觉得新鲜,仿佛从未在本质上认识过泰山,而今却忽然被作者推上了岱岳之巅。这种感受完全缘于作者出人意料的大手笔。

其次作者是以“天人对话”为主线,首尾相应,突出并深化主题。作者一改游记散文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传统写法,而是一笔落下,直上岱顶,俯察仰观,向天倾诉,直言泰山之雄伟,尽抒生命之尊贵。

下面我们可以欣赏这段文字,也是作者用力着墨,对“人向天倾诉的绝妙场所”的重点描述。请看:

“这岱顶的确是一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各种各样的人在尘世间活久了,总想摆脱地心的吸力向天而去。于是他们便选中了这东海之滨、齐鲁平原上拔地而起的泰山。泰山之巅并不像一般山峰尖峭锐立,顶上平缓开阔,最高处为玉皇顶。

玉皇顶南有宽阔的平台,再南有日观峰,峰边有探海石。这里有平台可徘徊思索,有亭可登高望日,有许多巨石可供人留字,好像上天在它的大门口专为人类准备了一个进见的丹墀,好让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愿。我看过几个国外的教堂,你置身其中仰望空阔阴森的穹顶,及顶窗上射进的几丝阳光,顿觉人的渺小,而神虽不可见却又无处不在,紧攥着你的魂灵。

但你一出教堂,就觉得刚才是在人为布置好的密室里与上帝幽会。而在岱顶,你会确实感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可见,文章妙就妙在着墨不多,意犹未尽。

 文章的耐读,其实还在于文字巨大的张力与丰富的暗示性。因为泰山毕竟是文化大山,所谓岱山、岱宗,五岳之尊,又有着浓重的政治、宗教色彩,她拔起于齐鲁平原,突兀峻拔、雄伟壮丽,须仰望与哦赞。要玩味的是作者的简淡而幽闲背后所蕴蓄的郁郁勃勃的浩气。

作者的气度之大,很多场景都是生动的,但都不能做等闲视之。值得玩味的是,作者如何将大景作婉约的处理,壮景如何显得瑰丽而妩媚,雄浑的景象如何变得绰约而可爱起来。

而读者又如何撇除种种庸见,使阅读进入一个渐进的心路,与作者一道去登山涉险,历览人类精神上的胜景的的努力与姿态是很重要的。怀着这样的心态,也许仿佛就能聆听到“人向天倾诉”的声音。从帝王到才子佳人,从将军到布衣无不对泰山的无限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