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东医生 王守东:用生命坚守一份“钢铁情结”

2017-08-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84年2月25日,莱芜市第二水泥厂党总支书记王守东经多方考察,向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恢复上马炼铁刻不容缓,决心为振兴莱芜经济做出贡献>的请示报告,得到市委书记朱应铭.副书记何心振等领导的支持.1984年3月20日,筹建指挥部与临时党委正式进厂办公,召开会议.莱芜市铁厂宣布成立.建厂初期的王守东同职工劳动王守东办公桌上准备去北京参加会议的车票,而王守东的生命定格在了2016年1月1日(记者亓秀宝摄)王守东将与妻子外出参加活动的照片永远定格成为电脑桌面壁纸(记者亓秀宝摄)中共莱芜市铁厂第一次

1984年2月25日,莱芜市第二水泥厂党总支书记王守东经多方考察,向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恢复上马炼铁刻不容缓,决心为振兴莱芜经济做出贡献》的请示报告,得到市委书记朱应铭、副书记何心振等领导的支持。

1984年3月20日,筹建指挥部与临时党委正式进厂办公,召开会议。莱芜市铁厂宣布成立。

建厂初期的王守东

同职工劳动

王守东办公桌上准备去北京参加会议的车票,而王守东的生命定格在了2016年1月1日(记者亓秀宝摄)

王守东将与妻子外出参加活动的照片永远定格成为电脑桌面壁纸(记者亓秀宝摄)

中共莱芜市铁厂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众网莱芜3月20日讯(记者 亓秀宝)30年前,莱芜雅鹿山下一座几近废弃的小钢联炉火重温;30年后,泰钢集团实现年产值过百亿元,一举成为钢铁行业的娇子。泰钢从一片废墟到巍峨鼎立,离不开它的当家人王守东,王守东用30年时间竭力付出,让泰钢从一无所有实现了展翼腾飞。可就在2016年的第一天,王守东因操劳过度逝世。

借钱建厂:

难舍一份高炉情结,带着马扎坐火车南下筹款

1969年,在莱芜雅鹿山下,一座钢铁厂开始筹建,1981年建厂,然而经过十年的生产亏损达到了4600万元,最终因无力经营而下马。曾任高炉车间主任的王守东亲眼目睹了相伴十年的高炉最后一趟炉火熄灭,全厂1800多名职工各奔东西,只剩下100多名“无处安置”的留守人员。王守东被分到一个水泥厂当了书记,然而他对于高炉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泯灭。

1984年,莱芜撤县建市,王守东抓准时机向市委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恢复上马炼铁”的自荐书。经过市领导商议作出了批准钢铁厂恢复生产的批示,然而却没有能力给王守东资金的支持,这成了困扰王守东的最大难题。厂房、设备无法再次使用,职工都已各奔东西,技术骨干能否召回?几天几夜未能合眼的王守东想到了办法:借款!

经过对当时省内没有下马扭亏为盈的几家钢铁厂进行考察,王守东核算出企业要想恢复生产至少需要资金200万。对于目前的泰钢来说,200万微不足道,但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找谁去借呢?南下!

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南向北推进,南方同样有很多钢铁企业,辗转多次,王守东带着马扎坐火车找到了无锡化工局,然而一去便吃了很多闭门羹。“你的企业情况我们根本就不了解,对于未来发展我们也没有把握,凭什么借款给你用?”无锡化工局的负责人一口回绝了王守东。

为了争取到资金,王守东住在了无锡。局领导很难见到,王守东便和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靠近乎,每天等他们一上班,王守东便给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利用工作人员临下班时的空闲时间谈莱芜钢铁厂的情况及今后的发展规划。最终,被打动的无锡化工局工作人员把王守东再次带到了局领导办公室。十几天后,无锡化工局的考察人员来到了莱芜,并以通过生铁补偿的方式借给了泰钢200万元。

学习不止:

点火成功创新好学,敢于吃螃蟹连拿多个第一

1984年9月17日,泰钢“活了”,2号炉一次点火成功,王守东激动地留下了眼泪,泰钢有希望了。1984年年底,当年炼出生铁7500吨,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盈利53万元!莱芜炼铁10年亏损局面被彻底打破。用了3年时间,泰钢还清了无锡化工局的借款,并同样以生铁补偿的方式从上海冶金局借到了300万元的流动资金,同年,泰钢第二座高炉点火成功并投产,泰钢发展的脚步自此没有再停止。

在王守东这名舵手的掌舵下,泰钢一步步扩大着规模。但是,以炼铁这一传统手段出产生铁,企业如何更好地发展?2004年,泰钢建成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轧中宽带生产线,填补了华东六省一市的空白,实现了泰钢专业化、精品化发展战略的第一次转型升级;2006年4月,950冷轧机组竣工剪裁,填补了山东省无高档冷轧板的空白;2008年7月,60万吨不锈钢工程建成投产,填补了山东无大型不锈钢高档产品的空白。

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与王守东“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十分不开的。

泰钢集团技术总监陈培敦回忆说,每次去王守东办公室,王守东总是抱着书在看。有时王守东会让陈培敦写一写报告材料或者设计方案,长期从事研发的陈培敦虽然在会上说得头头是道,但真动起笔来却是无从下手。

“小陈,没事多看看书,光会干不行,脑子里得有东西。”记住了王守东的这句话,自此陈培敦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学习上,并把这种习惯灌输给了下属。王守东以身作则的带动作用,让整个泰钢集团形成了不断学习进步的风气,科技研发项目也不断获得省市及国家级的专利,用王守东的话说就是:泰钢,既出钢材,又出人才。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意识,是王守东带领泰钢不断前进的重要推动器。全国第一套高炉煤气余热发电机组,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型烧结机,第一条950板坯连铸生产线,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1700冷轧薄板生产线,世界第一条集群式转炉不锈钢生产线,这些都为中国冶金装备制造业和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使泰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铁厂,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钢铁企业集团,成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一心为厂:

钢铁遇“寒潮”毅然回归,操劳过度不幸去世

30多个春秋更迭,1万多个日日夜夜,泰钢在王守东的带领下顺势而为,乘风破浪,不断成长进步,发展壮大,由当初满目疮痍的下马工程,发展成为以钢铁生产为主导,能源电力、焦炭化工、机械加工、建筑安装、交通运输、商贸娱乐、煤气热力供应、高新技术产业多位一体、产学研齐头并进的国际知名钢铁企业集团。

为了泰钢的发展,王守东一身扑在了厂区,从建厂初与300名工人同吃共住奋战105天恢复第一座炼铁高炉,到成立泰钢工业园带领周边10个村增收致富发挥产业带动和产业辐射作用,王守东掌舵着的泰钢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钢铁行业一颗璀璨的明星。

2000年,泰钢发展形势一片大好,有老友向王守东建议:干了几十年,该歇歇了,该把时间还给家人了。然而到了2012年,中国钢铁形势急转直下,一时间整个钢铁行业“没有了未来”,下马、倒闭、破产风潮疯卷,年近70岁的王守东再次“满血回归”。

“总归是要回家的,也不急于这一会了。”他召开集团会议,商讨泰钢发展出路;外出考察,看同行业发展情况。钢铁行业“寒潮”冲击下的泰钢没有倒下,平稳的度过了难关,而王守东的身体却越来越吃不消,每天靠药物坚持着工作。

为泰钢拼了30多年,王守东依旧没能好好的陪一陪家人,就连和家人周末聚餐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女儿王永玲因为王守东的“忙”彻底失明;1993年小儿子意外坠楼终生卧床至今;妻子心脏不好也没能好好呵护……在王守东办公桌的电脑屏幕,夫妻二人的合影成为了永远的守候。泰钢成为了年产值过百亿的钢铁集团,而它的当家人却永远的离开了,2016年1月1日,王守东因操劳过度逝世,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