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笛不写了 90后少年作家张牧笛:我就是一个爱写诗的孩子

2017-08-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是满族,八旗中哪一支,到我这里,已是不知.电视上嗲声嗲气的格格,于我也实在是远得不能再远的幻象.在我看来,那华丽亮泽的绫罗锦缎,远不及我一条花白的牛仔裤;那柔风飘柳的娇媚,也远不及我在软垫上一个闪亮的后滚翻."张牧笛在<像南瓜,默默成长>里写道.这个17岁的高一女生是天津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12岁开始写作,张牧笛已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50多万字,在全国性征文中夺魁40余次.去年,她连出了三本书:长篇小说<走走停停>

“我是满族,八旗中哪一支,到我这里,已是不知。电视上嗲声嗲气的格格,于我也实在是远得不能再远的幻象。在我看来,那华丽亮泽的绫罗锦缎,远不及我一条花白的牛仔裤;那柔风飘柳的娇媚,也远不及我在软垫上一个闪亮的后滚翻。”张牧笛在《像南瓜,默默成长》里写道。

这个17岁的高一女生是天津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12岁开始写作,张牧笛已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50多万字,在全国性征文中夺魁40余次。去年,她连出了三本书:长篇小说《走走停停》、诗歌精选《看不见的风在吹》和作文精选《像南瓜,默默成长》。

在日趋低龄化的写作群体里,“90后”张牧笛的文字赢得不少专家的认可和读者的认同,目前她的作品发行量超过8万册。“张牧笛的小说充满生动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富于诗情,没有拘泥通常长篇小说的形式,为小说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新鲜文本。”中国作协原书记处书记束沛德在日前由中国儿童新闻出版社主办的作品研讨会上对张牧笛赞赏有加。

张牧笛从小就是一个“书虫”。她回忆说,不到五岁,她开始阅读大量的童话集、故事集以及连环画。从11岁起,她的阅读变得丰富起来。“我用了一个星期,读完了第一本大部头《飘》,接着,又读了《荆棘鸟》和《简爱》,读得懂和读不懂的部分,都保留在我的记忆里。”张牧笛说,她也开始写阅读笔记《生命无悔:读〈老人与海〉》《与青鸟幸福飞翔:读〈青鸟〉》等。

大量阅读激发了张牧笛创作的火花。在读了《汪国真诗集》后对诗歌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写了第一首诗《人不长大该多好》,后来被选入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感动孩子的一百首童诗》。同年,张牧笛第一次投稿即被采用,使她备受鼓舞。

对于“花季才女”“新锐作家”之类的称谓,她不以为意:“那些太复杂了,不适合我,我就是一个爱写诗的孩子,仅此而已。”“张牧笛把写诗看成是一件纯净的事,她是蘸着青春和朝霞来写诗的。”诗人金波这样评价她的诗。

她写最初的心动:“春天的时候,我不问你花期;故事开始的时候,我不问你结局;同行的时候,我不问你明天有没有风雨。”她写人生的困惑:“人的成长,是不是意味着诗意的迷失?”她写空灵的世界:“该怎样来形容你呢?莲花一样的女子/我无声地抵达/全世界最安静的角落/你挽着你的猫/问好/微笑。”

她在《走走停停》中讲述了主人公青橙9岁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首诗《孩子,送你一个花样的乳名》的故事。直到14岁,青橙才明白妈妈的用意,妈妈是希望她拥有一颗领略生活的心,用诗意和美好对抗现实中所有不幸,偶尔一次雨的洗礼,都是一种气度和一种深刻。

这样的领悟也是张牧笛自己的。“这首诗是我9岁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张牧笛就是这样,通过笔下的人物,表达自己关于成长、人生、信仰的思索。

这个剪着齐刘海、穿白色T恤、帆布鞋的女孩,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有自己的乐趣:看动漫、看电影、弹钢琴、吃麻辣烫、听日本音乐家久石让充满纯真浪漫气息的音乐。“如果有人让你写电影剧本,你会拒绝吗?”张牧笛笑起来,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为什么要拒绝呢?我对这些很感兴趣!”原来,她倾心的大学专业是编剧。

很多少年成名的作家在长大后就变平庸了,丧失了灵气和光芒,对此,张牧笛没有这种担心。“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希望可以随性四处行走,至于文学,它只是我永远的爱好,而不是职业。”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