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门事件 香港文汇报:深喉与水门事件
中新网12月24日电 香港《文汇报》12月24日发表台湾政治评论员胡忠信撰写的文章指出,瑞士检察署的公文来函,引爆了陈水扁“海外洗钱案”,扯出了“前调查局长”叶盛茂竟然隐藏了“艾格盟洗钱通报”,“调查局长”不是扮演勇于揭发真相的“揭弊英雄”,却成为陈水扁指使的“抓耙仔”。对照于“深喉”费尔特的勇于任事、忠于道德良心,双方岂可以道理计?比较于美国的检调、司法独立,台湾还有一大段漫漫长路要走。
文章摘录如下:
震撼全美政坛的水门事件关键人物“深喉”、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费尔特(Mark Felt)于十二月十八日过世。二○○五年,费尔特自知生命已走到尾声,决心公开站出来揭露不为人知的真相,次年又出版了自传,他深知自己将陷入永无休止的争论:到底他是勇于揭露真相的爆料英雄,还是背叛长官与职务的公务人员?费尔特非常自信地自我定位:“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将真相和盘托出,这不正是联邦调查局的职责吗?”
水门事件发生于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七日,共和党总统连任竞选委员会与白宫幕僚雇用五个人潜入民主党水门大厦总部,他们偷拍文件、安装窃听器时被警方逮捕,结果展开了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冗长且痛苦的梦魇”——水门事件。
两位《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华德(Bob Woodward)与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发挥锲而不舍的精神,由“深喉”提供内幕消息做了调查采访,最后是“大阴谋”的幕后设计者尼克松总统在一九七四年八月八日辞职,二十五位官员入狱,司法部、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白宫幕僚都是“国王的人马”(All the President's Men),其所涉及的不法行为包括非法入侵、洗钱、伪证、妨碍司法、滥权、共谋与窃听,水门事件是行政滥权的负面典范。
费尔特在出版自传以后,曾接受CNN“赖瑞金脱口秀”节目访问,他说:“我对深喉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是的,我很喜欢和他一起被相提并论。”如今随着费尔特的过世,他也名留青史,成为美国司法史的里程碑。如果没有《华邮》两位记者与费尔特的联手出击,水门事件的真相势必石沉大海,尼克松不致辞职下台,美国史的进程或许因此改观。
《华邮》记者伍华德与伯恩斯坦,以及“深喉”费尔特,正是扮演苏格拉底所形容“马蝇”(gadfly)的功能,公开提出令人尴尬或难堪的质问,挑战既得利益与体系,甚至不惜成为当局的眼中钉。对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有深入分析的美国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依德(Edward W.
Said)如是描述:“知识分子的角色,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推翻人们的精神习性、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方法,粉碎人们熟悉的既定观念,重新审视既有的规则与体制。”“知识分子通常被视为圈外人,却是捍卫社会良知、核心价值与崇高理念的一群。”
以水门事件的“深喉”角色审思“台湾版水门事件”,陈水扁所涉及的贪渎弊案与即将来临的“世纪大审”,是再清楚不过了。从高捷泰劳暴动所引发的“高捷弊案”,最后是被检调系统“切豆腐”而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继之而来的SOGO礼券案与“国务机要费案”,则是在陈水扁运用“总统”行政权力下不断受到阻扰,也是办得稀稀落落、不堪闻问;瑞士检察署的公文来函,引爆了陈水扁“海外洗钱案”,扯出了“前调查局长”叶盛茂竟然隐藏了“艾格盟洗钱通报”,“调查局长”不是扮演勇于揭发真相的“揭弊英雄”,却成为陈水扁指使的“抓耙仔”。
对照于“深喉”费尔特的勇于任事、忠于道德良心,双方岂可以道理计?比较于美国的检调、司法独立,台湾还有一大段漫漫长路要走。
陈水扁虽被特侦组起诉,但又引发了是否羁押陈水扁的捉放问题,从两度羁押庭中显示,无论是特侦组、台北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都没有扮演中立、公义的角色,各方都在大打“迷糊仗”,将柏杨所形容的“酱缸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不愿发挥明智的判断力,是非、善恶、好坏的公义原则就无法彰显,陈水扁就会运用法律漏洞与政治压力将“世纪大审”转化为“最痛苦而冗长的梦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