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纪霖陈道明 许纪霖:文明养成 富裕之后的国人考题

2017-09-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主讲人: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许纪霖作者:沈峥嵘坛主小传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应邀在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凤凰电视台等地作了40余次学术演讲.核心提示● 如果富裕之后,很少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精神的位置在哪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那么,这样的富裕是令人担心的.● 看一个人的本性,不是看平时,而是看他发急的时候;一发急,

主讲人: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许纪霖

作者:沈峥嵘

坛主小传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的城市文化研究。应邀在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凤凰电视台等地作了40余次学术演讲。

核心提示

● 如果富裕之后,很少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精神的位置在哪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那么,这样的富裕是令人担心的。

● 看一个人的本性,不是看平时,而是看他发急的时候;一发急,他最基本的、平时被掩饰得好好的本色就会露出来。

● 一个国家,若没有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谦恭温良的国民素质,就难以称其为大国。

最近,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畅销全球的新著《当中国统治世界》中预言,到2050年,中国将主宰世界,人民币将替代美元成为全球货币,上海将替代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这尽管只是预言,但中国崛起,已经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确富裕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地方一些人群中存在物质攀比、精神缺失的文明误读。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很多人开始有钱了,“不差钱”。你现在到巴黎、去伦敦、去日本,到处都是中国人一掷千金甚至万金,这个叫扫货,让英国人、法国人看得目瞪口呆。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相当一批富裕起来的人,他们是用一种外在的身价,以拥有什么样的物质上的东西来体现出他们所谓的身份。通常会看他外在的东西,比如说他年薪多少啊?他有没有房子?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什么品牌的车?穿什么品牌的衣服?拎什么包?最好是LV的,而且不是一个,要有两个——用这样一些外在的东西,来考量一个人的身价。这让人觉得担心。

前不久,北京有个房地产的教授,他在博客上写了一段话,这句话是他对他的学生说的,他说:你们毕业以后,到了40岁,没有4千万的身家不要来找我,我不认你是我的学生。这个话就被疯传,引起一片批评声,这个教授还不服气,后来他说:哎呀,因为我是特殊行业,我教的学生都是从事房地产的,房地产这个行当最后就是要靠你挣多少钱、有多少身家来衡量你是否成功。

大家想一想,对于一个高学历者来说,如果你贫穷的话,就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我们如果同意这个看法,真让人不寒而栗。

什么样的人属于成功人士,不是看你有没有德性、有没有知识、是否精神高尚,而是看你拥有的外在象征:你穿什么品牌的衣服?开不开车、开什么牌子的车?有没有房、住什么档次的房?这些都是你在社会上是否被尊重、被看得起的身份象征。你消费得越多,过的生活越是高档,便越有身份、令人羡慕,活得越有尊严。这样的逻辑也让人越来越担心。

如果富裕之后,却很少有人思考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精神的位置在哪里?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富强之后,中国将展现什么样的文明?那么,这样的富裕是令人担心的。

文明国家,必有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

一个国家,没有气定神闲的社会秩序,谦恭温良的国民素质,难以称其为文明大国。

文明、教养,听上去很玄虚。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会感觉到某个人是有教养的、某些人是文明的;或者相反。这个教养哪里来的?能不能学呢?我说,它不是学出来的,它不是某一门什么专业的知识;不是你开什么课,老师教你就教得会的。它是日常生活当中熏陶的结果。熏陶的东西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是日常生活无形当中形成的东西。

怎么个熏陶法呢?第一个最重要的是家庭!家庭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座的都是做家长或者做过家长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对小孩子的教育跟他讲大道理没什么用,我们作为父母的谈吐,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是巨大的。

小孩子啊,你不要看他表面上不响,他实际上有数,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都看到,你觉得重要的,他统统没有听进去;你觉得不重要的,哪怕和谁打电话,他都听进去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家庭氛围的一个熏陶。

这种熏陶的第一步是在家庭里面实现的,所以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培养教养和品位的场所、空间。过去传统中国婚姻很讲规矩,父母指定,要讲门当户对。门当户对当然要看对方这个家庭和自己家庭处于同一个阶级,同一个阶层,不要太贫穷或怎么样,但是还有一个,他觉得这个家庭要有点教养,要有点品位,这是有道理的。

第二就是学校。小孩子离开家庭的第一个环境就是学校。好的学校,不一定说硬件一定多么好,而是说他有一种特殊的氛围,特殊的品位,这能对一个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过去儒家推崇的是礼治社会,礼仪很重要,现在我们越来越生疏了。

过去老师走上讲坛,学生起立毕恭毕敬。现在老师一上讲坛,学生在下面懒懒散散,三三两两,爱理不理的样子。我们现在叫礼失求诸野,倒是台湾的学生还是很有礼貌,看到老师毕恭毕敬的,微微地鞠个躬,还保持儒家的传统。

我们都看过那个电影《泰坦尼克号》,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冰海沉船的时候,这个船上有贵族也有平民,但是没有警察,没有什么城管来维持秩序,大家却非常自发地排队。排队干什么?上救生艇。因为救生艇很少,不是所有人都能坐,但是大家都自发地排队,结果有一个贵族绅士,一只脚已经踏上这个救生艇,无意中回头一看,他后面是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也不知道是贵族还是平民,他马上把那个左脚收回来,对那个女士说,请,女士优先,这个也是他从小受到的一个熏陶,女士优先。

即使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他也忘不了这套礼。整个《泰坦尼克号》是一个悲剧,但是它在下沉的那一刻,却成为整个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大家在这一刻都不忘日常生活的那套教养和品位来体现出自己这样一种精神。

有一个说法,当时船上有一个乐队,这个乐队要不断地演奏,即使到船要沉下,慢慢慢慢沉到海底的时候,这个乐队依然履行着它的职责,这个乐队还在演奏,然后琴声就随着这只船慢慢慢慢地沉到了大西洋的海底。

上海世博会,给你们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排队。我是在预展的时候就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铁栅栏,哇,简直一团糟啊。中国人不会排队,拿到预展票的人不是一般的人哦,都是稍微有点背景的人才拿得到预展票的。哇,那就挤作一团啊,乱哄哄一片,后来没办法,立即连夜赶制铁栅栏,然后出动武警,一队一队地把你们安排好,一直到世博会结束,所以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排队。

即使是排队,我也发现有一个问题,这个中国人排队啊,人和人贴得很紧,前胸靠着后背地排,你看外国人,老外排队不会这样,身体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是我们一定要贴得很紧。

后来发现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贴得不紧,马上有人插在你前面了,是吧?这都是我们的经验,这就像我们开车的一样,一有个空当,马上就有车钻进来了。虽然现在很多人物质上富裕起来了,但是精神上的文明不是一下子就能有的。

现在上海、苏州有学费非常昂贵的所谓贵族学校,一些富裕了以后的人把自己的第二代送去学习,除了教一些其他学校有的知识以外,还教你很多作为一个文明高尚人应该有的一套礼仪,各种各样,如弹钢琴,女孩子要学花艺。第二代经过这个学校的训练,出来好像看上去是有点高贵的意思,但是,通常到了一个紧急的时候,比如说和人吵架,一下子就露馅了,因为他原来这个家庭底子打得不好,一下子,原来的家乡话就蹦出来了,骂人话就出来了。

所以你看一个人的本性,不是看平时,而是看他发急的时候,一个人一发急,他最基本的、平时被掩饰得好好的本色就会露出来。

为公众服务,文明人的基本素质

江苏卫视在全国有影响的《非诚勿扰》节目中,曾经有个“疯狂男生安田”的故事在网上流传一时。这个安田刚刚上来的时候,那些女生们很看不起他,言语中颇带轻视的意思,后来他把大家震住了,倒不是他的身份、他的学历——哈佛本科、牛津硕士、伯克利博士,全世界最顶尖的三大名校,而是最后安田问女嘉宾一个问题:有了一千万以后你怎么办?他最后没有选择那个他本来已经心动的漂亮女生,而是选择了放弃,因为他觉得这些漂亮女生缺乏的是在他看来最重要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

为人民服务,今天好像已经被人们忘记了,但是竟然被这个哈佛的男生重新又拾了起来。当然哈佛大学校训不是讲“为人民服务”,他讲的是“为公众服务”。实际上也不仅是哈佛,这是美国从基础教育就开始的。比如说,你要考进哈佛耶鲁这些顶尖名校,你不能仅仅成绩好,你SAT考满分没有用,很多华人的小孩SAT考满分的,考了满分你以为能进啊?不行。

SAT满分,只是说明你成绩好而已,再看看你,要看什么?看你有没有为公众服务的精神。

为公众服务精神看什么呢?要从你中学教育起就看表现。这个表现分为两个部分,有一个记分卡。一方面看你有没有到养老院去给老人去讲故事,你有没有到医院去做义工,你有没有到社区去服务,这张卡记录你去服务过多少小时,给你计分,这是个很重要的表现;另一方面看你的领导才华。

所谓领导才华就是你的特殊的才华,比如说你有没有在各种比赛中得过奖,你有没有在中学里面担任校报的主编,你有没有组织策划过某一个活动,这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指标,也记录分数。衡量下来,他最后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评,既读书好,又有公众服务精神的,同时具有领导才华的人,哈佛才会录取。这是作为一个世界名牌学校最看重的一种精神,而不像我们只拼一个硬成绩。

所以那年,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有一个女孩子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全额奖学金提前录取。提前录取的都是“优秀到不能再优秀的人才”,全亚洲只有两个,她是其中一个。而这个女孩儿在复旦附中排名多少?成绩排名百名之外,百名之外在复旦附中就是一个中等生。

后来这个事情很轰动,大家就讨论:为什么?原来哈佛更看中的是她的组织才华和服务才能。因为这个学生到美国一个高中交流过一年,她在美国的高中里面组织过几次学生的活动,充分展示出她的领袖才华,哈佛很看中这个,所以把她提前录取。

这个女生进了哈佛以后,第二年回上海,在浦东一家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由她策划、组织,然后去拉赞助,搞了一次中美中学生领袖高峰论坛,这完全是她一手策划组织的,她的确有这个才华,到了哈佛以后她同样体现出这个才华。所以为公众服务,这是国外顶尖大学非常看中的,而不是说你书读得好,书读得好只是一个条件而已,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条件。

安田为什么脱口而出:“你拿一千万美金,你竟然没想到你要回报社会,你做点好事,你只想到说,哎呀,我还是这样生活,哎呀,我要让我母亲不要工作了,你当然有孝心,你有颗平常心,这当然也不错,但你怎么就为什么偏偏没想到要回报社会,要为公众服务呢?”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素质,这个素质如果没有的话,他会觉得以后和你一起生活就有很多分歧,就有很多麻烦。

所以我们说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对一个当代文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才能来理解这个“疯狂”男生安田他在不经意间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文明的精神。

我在2001年到2002年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我发现一到周末,整个哈佛校园几乎是空的,你找不到学生,那哈佛学生去哪里了呢?全到社会上去了,他们到社会上去做公共服务。比如说,到华人社区,你很容易找到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那里做义工,虽然他们平时很忙,但是他们觉得,这是作为精英要承担的一个社会职责。

文明,需要荣誉感内在制约

有一年我参加过一次哈佛在东亚的一次校友会年会,会结束以后,我认识的一位哈佛教授告诉我,这个校友会的主要功能是捐款。他说这天晚上收到的捐款支票,最少的一张10万美金。这些校友很多是很有名企业的高管,他们知道他们的荣誉来自于母校,所以他们要回报母校。

其实,这不是重点,我要说的重点在后面,他们除了捐钱回报母校,更以自律回报。他们说:“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着我的母校,我的内在荣誉感制约我,要做好事善事走正道。”现在中国大学什么抄袭,剽窃,各种不文明的事件层出不穷,这里面有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说缺乏制约。

在国外,除了国家法律制约以外,相当一部分制约是软制约,软约束,就是荣誉。一旦校友当中有败类——哇,对不起,你就被这个学校除名了——没人理睬你,那你就完了。

尼克松是美国总统当中很少有的出身于平民学校的总统,其他总统大部分都出身于常春藤学校,不是哈佛就是耶鲁,偏偏尼克松是出身于洛杉矶的一个很小的学校。那年去洛杉矶,我刚好有一个朋友在那个学校教书,然后他就陪我去看了那个学校,那个学校真的很小,小到像我们一个中学,但是你们想一下,这样一个小学校竟然出了一个总统,会怎么样?还不赶快给他树个碑啊?这是我们学校最大的荣誉了,是么?

结果没想到,那个时候,当校董会提出要给尼克松做一个碑的时候,学校的教授和学生竟然一致反对,为什么?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尼克松有污点,他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的,这是很不光彩的,我们以他为耻,结果这个碑就树不起来。”他们要捍卫的是母校的荣誉,它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不少中国人缺少的正是这种制约。

(本报记者沈峥嵘根据许纪霖教授在泰州百姓大学堂演讲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