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六不治 现代名医八不治

2019-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帝内经>上说过:"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治病先治心,看病先看人大约诊治疾病遇到三种人的情况,都要加以正视:1.首先是病人的情况:每一个病人,他的五脏六腑功能各有偏盛偏衰,精神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忧思过度.有的因为惊恐或悲哀致病;又有先天阳脏的人饮食喜凉,先天阴脏的人喜热饮;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一样,有的人投的剂量轻则无效;有的则反之,剂量稍大副作用极其明显,甚至产生过敏中毒;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安静,饮食有的喜辛,有的喜酸或甘甜;有的病人医生需要

《黄帝内经》上说过:“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

治病先治心,看病先看人

大约诊治疾病遇到三种人的情况,都要加以正视:

1.首先是病人的情况:每一个病人,他的五脏六腑功能各有偏盛偏衰,精神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因为忧思过度、有的因为惊恐或悲哀致病;又有先天阳脏的人饮食喜凉,先天阴脏的人喜热饮;对药物的耐受性也不一样,有的人投的剂量轻则无效;有的则反之,剂量稍大副作用极其明显,甚至产生过敏中毒;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安静,饮食有的喜辛,有的喜酸或甘甜;有的病人医生需要把疾病如实告诉他,有的则说话应该婉转,语气不可过重;富人有的自以为是,不听医生告诫他治疗与调理的方法,有权有势的个别患者更是骄傲自大不遵医嘱。

贫困的人温饱都难以解决,有病用不起药;地位低下的人,往往劳逸不适,他对治疗的态度又难以与医生协调一致。有的患者陪护人无主见,对医生及他人多种说法理不出头绪,因此对治疗方案拿不出决定,延误了对患者的治疗。

有的患者对医生开的药不敢放胆吃,有的节约的吃,结果杯水车薪,枉废钱财。有的患者所处环境不顺利,要求没有实现,终日耿耿于怀,良药难治心病。

有人得了慢性病而性子急,左一个右一个急病乱投医;有的人得了急性病,而拖延时间最终难以治疗。有的人遇医生开人参、白术、心理首先惧怕补不得当;有的人对医生应用大黄、芒硝、就惧怕腹泻心理上不愿采纳;有的人对自已得的病情不愿或不敢详细告诉医生,或者对诊脉抱有偏见,认为切脉万能,不知中医诊法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没有单凭切脉定病辨证的道理,譬如切寸口脉实,如诊为伤食,但是那一日所伤,伤的是肉食或谷食,岂能以脉全部知晓;如上面所言皆为病人方面的种种情况,不可不认真了解与考虑。

2.是旁人之情,这里旁人泛指医患之外的第三者:有这样的人,他认为对患者的病情掌握的有理有据,其实只知其标不知其本,对医生认亲疏,而不是重才学,结果找的可能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不辨标本的庸医。或者推荐医生的人的是有权有势有地位的人,或者亲密的亲戚或朋友,患者又不好意思推辞与拒绝;还有荐医的人是为义气而荐的,或因为该医生偶然治好一个人的某种病而荐的,或者信口开河而荐的,更有甚者,吃了庸医的酬报而乱荐的;结果对医生好坏不分,乱加评论,称赞时可誉为再世华佗,诋毁时把凤凰说成猫头鹰。

最后导致有高明技术的医生不能积极参与治疗,只好不欢而去,使急重病人坐而待毙,此皆第三者胡言乱语造成的,不可不察。

3.是医生的情况:有的医生花言巧语欺骗患者;有的强词夺理,利用恐惧语言诈唬病人;有的医生结交患者的亲友,或拉拢亲近的人,代为病人推荐自己;有的医生腹中空空;假说自己的技术是神授或秘传;有的不懂四诊方法,用药不依法度,而自吹别人都不如他;有的医生嫉妒成性,排挤同事,对同事阳奉阴违。

有的医生本来无知,而对患者极不负责,患者病情本来复杂危险,高明的医生都难以下结论定方案,而他却草率从事,为了钱财,胡乱下药诊治,结果治坏了患者,反而又转嫁谤言,掩饰自己。

对患者会诊时医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高明的医生意见反倒不为众医所赞同,这就是曲高和寡,道高谤多。结果乱语调舌,决定不了诊治方案。患者及家属不知该听谁的意见,从而乱用药物。

有时请的医生多了互相推诿,遇到病重又避免出了问题牵连自己。唯有医生同道应该精诚团结,一心赴救,如果患者错过了抢救的机会,这是谁的错误呀?!因此患者就诊时需要充分了解医生的医德和医技,一旦让他治疗就该充分信任他,配合他积极治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