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的故事 勤能补拙!青年曾国藩的漫漫科举奋斗路
说起勤能补拙,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会是曾国藩。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也没有一点即通的聪慧,志向远大自命不凡但是天赋又不够出色,像极了我们这些普通人,今天小编给各位讲讲他朴素的科举成才路。
我们都耳熟能详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曾国藩在卧室背书,一个小偷当时正躲在床下准备等他睡觉之后,把家里的财物洗劫一空,但是笨小孩曾国藩读了两个小时也没有把那篇豆腐块一样的文章背完,小偷在床下待得是燥热难耐,一气之下跳出来,恨铁不成钢的告诉曾国藩:“就你这脑子,还是种地吧!”然后他流利的背完了全文,扬长而去。在这个故事里曾国藩的笨可见一斑,不过也隐隐透露出他的坚韧。
坚韧的品格大概和家教有关,他父亲常常在睡梦中叫醒他读书,时常采用悬梁刺股的办法来激励他,好在曾国藩的意志力顽强,志向远大,这样的辛苦在他眼里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16岁那年,曾国藩开始的自己的科举之旅,第一次曾国藩意料之中的落榜,第二次,依旧落榜,第三次、第四次结局一样,但是这并没有击垮曾国藩的意志,他反而是更加的刻苦奋进了。
直到第五次,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的文章虽然被批“学理太浅”但是他仍然是获得了佾生资格,何谓佾生呢,其实这个资格对于已经考了五次的曾国藩而言实在是羞辱,因为他是指秀才资格虽未入门但成绩还勉强可以的人,只能说是半个秀才,已曾国藩的志向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安慰奖而已。
曾国藩咬牙努力,终于在第七次考试的时候他以倒数第二的成绩,秀才考试入围了。整个曾家都沉浸在无尽的喜悦当中,曾国藩也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第二年,他又顺利的获得了举人资格,终于他踏上了进士考试的征途,渴望平步青云。曾国藩来到了岳麓书院,在这里他的务实努力受到了院长欧阳坦斋的肯定。他始终保持着沉稳的学习态度,面对找茬讥笑他学习的同学,他也是不为所动,也不发生争执,这一点值得很多大学生学习。
在聚集天下精英的进士考试之路上,曾国藩同样遭遇了极大的挫折考验。连续两年,他都以落榜宣告结束,而且赴京考试的过程花掉了他的所有盘缠,他几乎是要饭为生。后来终于在1838年时他榜上有名,虽然只是等级最低的同进士,不过总算还是考上了。
其实据说这个不靠前的名次是曾国藩一生的遗憾,我们可能会想,就凭他的天赋这个名次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哪里有什么 不满意的?不过这就是曾国藩的自信,勉励他前行的动力。在他屡屡落榜的时候,他曾经说过,“科举考试,仅有文丑而侥幸者,而无文佳而埋没者”在逆境时还能不找客观借口,这便是一种伟人的气度,曾国藩的屡败屡战,值得你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