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同花顺 通威股份半年度净利9.19亿 同比增长16%
8月18日消息,通威股份(600438)2018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农业(渔业) 光伏的协同发展,形成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水产饲料三大龙头业务并驾齐驱、叠加增效的经营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方针,实现营业收入1,246,066.
96万元,同比增长12.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935.44万元,同比增长16.14%,其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8,994.56万元,同比增长15.85%。
(一)饲料等产业链业务
随着我国商品饲料渗透率逐渐趋向饱和,饲料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大型饲料企业在采购、制造成本和生产稳健性上的优势开始受到客户越来越多的认可,饲料品质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弱,纯粹营销活动难以再成为企业的竞争手段,市场份额向具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企业集中,掌控养殖资源可实现终端溢价。饲料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并步入了全方位竞争阶段,体现在生产、销售、技术、采购、服务等各方面的竞争。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水产饲料为核心,以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和综合性价比,结合市场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优化两个"结构调整",包括提升水产饲料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提升水产饲料中膨化饲料、特种饲料等高端产品的比例。
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08,488.51万元,同比减少1.82%,毛利率14.07%,同比减少0.42个百分点,膨化饲料、虾特饲料、功能饲料等高端产品占水产饲料的比例为55%。同时,公司坚持推广实施"365"水产科学养殖模式,积极推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促进水产养殖行业集约化、产业化、智能化发展,带动营销转型,提高经营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营销体系与技术体系强化协同,进一步贴近市场,以公司的核心产品与行业进行对标,以"高质、高价、高性价比"作为产品定位,清理"低销量、低档次、低效益"产品,顺应行业向上的趋势,保障公司、客户足够的收益空间。推进以动保、种苗技术、金融担保为核心的支撑服务,结合与客户养殖水面的分享,增加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及客户粘性。
(二)光伏新能源业务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6.8亿千瓦,同比增长13%;其中,水电装机3.4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1.7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1634万千瓦。
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消纳形势持续好转,弃电量和弃电率"双降",全国弃光电量30亿千瓦时,同比减少7亿千瓦时,弃光率3.6%,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43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新增1224万千瓦,同比增长72%,继续保持较快速增长。
1、多晶硅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2018年上半年多晶硅报告》,2018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3万吨,同比增加8.5%,其中,中国产量14万吨,占比达到60.9%。
报告期内,永祥股份在"效能提升、价值营销、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的经营方针指导下,以"阿米巴 班组建设"双轮驱动,打造懂经营、会管理、用数据说话的管理团队,围绕装置的稳定性、设备的可靠性、指标的领先性,夯实企业管理经营基础,实现多晶硅销量0.
87万吨,同比增长6.73%,毛利率43.52%。为适应市场单晶用硅料需求的大幅上升,公司继续强化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在确保产量稳步提升和成本持续领先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升了单晶料的比例,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单晶料占比达到近70%的比例,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体现了公司在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位于乐山、包头的两个"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建设,新项目充分应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成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两个项目的建设和打造,在工艺设计先进性、系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和提升。
乐山、包头一期各2.5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将于2018年内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多晶硅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预计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继续巩固公司在研发、生产领域已经取得的行业领先地位,缓解国产高纯晶硅供不应求的局面。
2、太阳能电池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合肥太阳能作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电池生产供应企业,今年上半年电池产销量约3GW,同比增长66%,在5.4GW电池产能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满产满销,产能利用率超过100%的快速增长势头。报告期内,合肥太阳能通过不断提升的产品转换效率与产线自动化水平,优化人员结构,强化与主要客户及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取得了较好的降本增效成果。
单、多晶电池非硅加工成本已经进入0.2-0.3元/W的区间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虽然上半年受上游硅料行情高企以及光伏电池价格快速下跌的影响,但电池片毛利率仍达到16.68%,维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在保持现有产能、技术、成本优势的同时,成都三期3.2GW以及合肥二期2.3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将在2018年四季度建成投产,届时随着产能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各项降本增效措施的不断精进、与客户及供应商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将拉动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10%左右的降幅,进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3、终端光伏发电
在光伏发电业务方面,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40个,累计装机规模848MW,已成功并网发电的项目包括辽宁东港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吉林通榆20MW牧光一体光伏电站、巴彦淖尔睿斌30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江苏如东35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江西南昌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安徽怀宁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广东台山25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广西钦州4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四川攀枝花20MW农光一体光伏电站等,报告期内实现发电33,513万度。
在发电业务开展过程中,公司主要强调差异化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突显"水上持续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复合增效优势。同时紧紧围绕"543"的降本目标,推进光伏平价上网步伐。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饲料行业
(1)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今年以来,国内原料市场供给及交易价格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尤为剧烈,给饲料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
采取的措施:组建专业化采购决策团队,加深价格趋势性分析判断,多角度构建分析数据库,加快应对市场变化的采购反应速度;突出采购战略联盟的原料质量、成本优势,优化原料供应渠道、提高直购率;加大季节性原料储备管理及结合趋势分析控制采购节点等有效措施降低采购成本,降低了原料成本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2)自然灾害疫情及行情的影响。饲料行业与养殖、种植行业紧密关联。自然灾害、气温反常、干旱、洪涝、疫情等周期性行情均会对行业经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采取的措施:全面推广科学养殖模式,特别是"365"水产养殖模式,持续升级服务营销内涵,强调对养殖过程的科技化、智能化配套服务,加强防病、控病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分散养殖客户投资风险点,通过全面提高养殖户生产水平及效益规避公司经营风险。
(3)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双向波动态势,对企业经营影响加大。
采取的措施:公司进口原料采购储备集中在2018年年初,专业团队密切关注和研究了国家外汇市场管理导向,选择了有利的货款结算币种和结算方式,增强了汇率风险意识,提高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的研究和预测能力,加强了进出口业务管理,积极进行远期结汇、售汇业务,规避了人民币汇率变动风险。
公司将继续充分利用公司规模、技术、品牌优势,积极打造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在价格、币种、结算周期等谈判协商机制中的主动权,积极推动进口原料的人民币跨境结算。
(4)中美贸易战对原料的供应渠道和成本影响。第二季度以来,中美互增关税,影响了美国进口原料的供应稳定性,提高了进口成本,对饲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针对进口大豆可能出现的供应紧张,导致豆粕及其他植物蛋白原料的成本上升,公司积极储备原料确保供应,同时利用植物蛋白原料进行同效替代,对乳清粉、鸡肉粉、鱼粉等原料,积极拓展其他海外供应渠道,优化配方结构,降低"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5)用工成本、环保约束、土地成本和社会物价总体升高,饲料行业整体运行进入相对高成
本时代将对企业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采取措施:提高技术开发水平,维持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提升产品性价比,通过产业链的有效传递而消化成本;继续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坚持以水产饲料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并逐步提升其规模占比,特别是随着社会消费升级,从注重量到注重质的转变,高附加值的特种水产饲料、高端水产饲料等在公司饲料产品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提升。
(6)国内宏观经济增速变缓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影响。
2、光伏新能源行业
(1)去补贴化加速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根据2018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今年暂不安排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并且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
05元,即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同时鼓励各地根据各自实际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根据接网消纳条件和相关要求自行安排各类不需要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
新政背景下,国家对光伏行业的去补贴化正在加速,今年光伏终端市场规模将比年初预计的规模有所下调,整个光伏行业将面临一次较大的洗牌。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仍高于水电、火电等传统发电,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能力。
随着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扩大等因素,光伏产品制造成本逐步下降,国家对补贴方式和补贴力度也在持续调整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能导致电站收益率降低和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未来几年的光伏市场将会由政策引导转向技术驱动,技术、成本优势将成为未来取胜市场的关键。
采取的措施:加强对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的研判,光伏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行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空间,公司将充分发挥既有的规模、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继续深入贯彻"543"成本战略,突出精细化管理及降本增效工作,维持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特性,以顺应终端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趋势。
(2)弃光限电风险。我国部分光伏电站建设地区存在地区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当地用电负荷不足等情况,导致光伏电站未能满负荷运行,即弃光限电,将直接影响光伏发电的运行效益。
采取的措施:公司在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上,将进行严格论证,优先选择在电力消纳能力较大、土地资源稀缺的华东、华南及华中地区大力推广"渔光一体",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在西部、西北等区域以配套电网设施完善、用电负荷大作为首要条件,以降低弃光限电风险。
(3)技术更新的风险。光伏产业技术更新换代较快,特别是多晶硅及太阳能电池属于技术、资本双密集型行业,企业经营效益对技术敏感性较高。近年来,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单耗不断降低,给企业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需要积极更新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采取的措施:持续保障科研技术的投入,以技术优势、成本管控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审时度势,随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并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
(4)海外市场贸易保护风险。2018年1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30%的保障性关税;7月16日,印度政府公布进口光伏电池及组件保障措施调查终裁结果,拟对进口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25%的保障性关税。基于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初衷,美国和印度相继对我国光伏产品发起了贸易保护调查,推高了国内产品出口的壁垒,降低了产品出口的收益。
采取的措施:公司一方面积极开拓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拓展公司海外客户,避免单一市场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也积极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下降。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饲料板块
科研技术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重点探索生态、健康、可持续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打造了江苏灌东现代渔业产业园和湖北公安县"双水双绿"产业园,对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公司加强重点成果转化,开发市场亟需的重点新产品,推出了可提高消化率和抗应激能力的发酵型饲料新产品"酵多宝"、"酵元素"、"虾肠健"以及"海为"、"鱼水情"加州鲈配合料、"罗倍康"罗非鱼高端料;开发出猪场圈舍自动杀菌、降温、除尘和除臭智能电化水系统,有效提升了养殖效益,解决了养殖难题,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专利授权21件,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75件;新修订行业标准1项,累计修订12项国家、行业标准。
市场营销方面,公司坚持"渔光一体"差异化发展模式,集中优势力量,聚焦服务规模客户、战略客户,以提升经营有效性为驱动力,坚持科技营销、服务营销理念,与技术深度协同,优化客户质量,加速推进直销。水产饲料方面重点推广"开口乐"、"虾肝强"、"鱼倍健"等高档产品,体现了产品竞争力,推动了公司水产饲料的稳定增长。
继续强化动保产品的推广,结合公司独有的"365"水产养殖模式,进一步促使终端服务工作的落地。畜禽饲料方面,强调"261产品模式"、"通威333养殖差异化增效模式"以及"客户三阶段打造模式",通过"产品 服务 营销"方式,探索出独有的畜禽饲料营销模式,提升市场综合竞争力。
综合管理方面,公司践行"战略聚焦、扬长砍短"的经营发展原则,以"预算牵引、平台支撑、机制保障"为工作方针,继续深化精细化管理,重点推行预算管理,明确经营重点,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经营有效性,强化产品性价比优势,明确负责人经营权责,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团队目标一致性及内驱力。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已在科研、市场、生产、原料、财务管理、投资发展、信息化管理及传递等方面形成了成熟的协同联动机制,保障经营计划的实现,有效应对、规避各类风险。
(二)光伏新能源板块
1、多晶硅
经过多年发展,永祥股份在技术品质、成本管控等方面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多晶硅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截止报告期末,永祥板块累计申请专利102项,获得授权的有84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基于上述技术优势及精细化管理,多晶硅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把控,产品品质持续提升,硅体金属杂质、电阻、少子寿命等质量指标保持着较高水平。
报告期内,为适应市场对单晶用硅料需求的大幅上升,公司继续强化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在确保产量稳步提升和成本持续领先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结构,大幅提升了单晶料的比例,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单晶料占比达到近70%的比例,有效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在市场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彰显了公司在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
2017年,永祥股份先后启动建设乐山、包头两个"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新项目充分应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成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两个项目的建设和打造,在工艺设计先进性、系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数十项优化和提升。
乐山、包头一期各2.5万吨/年多晶硅项目正按计划推进,将于2018年内建成投产,届时公司多晶硅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同时,生产成本预计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
2、太阳能电池
公司下属合肥太阳能已形成合肥及成都两个基地共5.4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产能,根据光伏产业权威分析机构PVInfolink2018年上半年对全球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统计,合肥太阳能2018年上半年电池产能、产量均保持行业排名第一。
为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合肥太阳能着力打造了以行业内权威专家为主体的研发团队,并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多晶黑硅工艺、双面电池、多主栅技术、异质结电池技术、高效组件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
报告期内,合肥太阳能同国内异质结高效电池研究领先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异质结高效电池量产研究,预期在2018年底投产。异质结高效电池被业内认为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效晶硅电池,其具备转换效率高、弱光响应好、光致衰减低等明显优势,同时异质结高效电池为N型晶硅电池,具备天然的双面性,其背面效率可以高达正面效率的95%。
报告期内,合肥太阳能自主研发的高效组件经成都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认证,钝化发射极背接触单晶电池组件最高功率达到421.9W,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0.7%;异质结单晶电池组件最高功率达到442W,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1.7%,两次打破光伏组件功率和效率的世界记录。
报告期内,合肥太阳能累计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115项,另外获得软件著作权31项。报告期内,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及管理水平,还先后获得"中国光伏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杰出贡献奖"、"安徽名牌"、"四川省用户满意企业"、"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状"等14项国家、省、市级奖项。
报告期内,公司太阳能电池工业4.0智能生产线运行稳定,有效的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品质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后续公司将会把此模式扩展到现有及新增产能上,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基于以上技术及产业化优势,并结合公司精细化管理,公司太阳能电池单、多晶非硅成本稳定在0.
2-0.3元/W的区间并呈持续下降势头。根据中国光伏协会2018年1月24日在光伏协会年度总结报告中披露的信息:行业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在0.45元/W以上。
公司在成本仅为行业水平的50-60%情况下,电池转换效率、良品率、CTM值等质量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成都太阳能三期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合肥太阳能二期2.3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分别于2018年下半年先后投产,将进一步拉动太阳能电池加工成本持续下降,公司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3、终端光伏发电
通威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家主业同时涉足农业和新能源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以"光伏改变世界"为核心理念,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相比普通地面电站、"农(牧)光互补"电站等传统模式,突显出了"水上持续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优质水产品"复合增效优势,真正实现了农业与光伏高效协同发展。
"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在养殖排污、高效渔业生产、现代智能渔业设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打造智能生态健康养殖小区,变革传统的养殖模式,促进养殖效率效益提升。
光伏电站装机成本方面,公司实施"543"降本战略多年,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和技术创新,整个光伏系统成本实现逐年降低。目前光伏电站项目的综合成本已由两年前的6-7元/W下降至5元/W以内。随着设计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进步,2019年力争将成本降至4元/W甚至3元/W以内,发挥公司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快实现平价上网步伐,为绿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