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长的意思 宁浩:新导演要沉住气 资本不能拔苗助长
[日益扩大的电影市场中,商业导向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电影产量也得到巨大提升。宁浩认为,青年导演要沉住气,研发更有价值的、更有深度的作品,不要被太纷乱的环境与机会拉跑,面对资本的诱惑切忌操之过急。]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各项活动中,“青年”成为高频词汇出现在各种计划、发布会、研讨会上。处于转型中的电影市场,渴望新鲜血液的充实。
2004年,上影节在金爵奖之外,创设了亚洲新人奖。这是一个致力于发掘亚洲电影新生力量,推荐和表彰电影人早期作品的奖项。许多亚洲导演因为亚新奖被人们所认识,中国大陆的万玛才旦、曹保平,中国台湾的林书宇等从这里走向世界。
亚新奖创设的第二年,28岁的宁浩凭借第二部剧情长片《绿草地》获得亚新奖最受欢迎影片奖。今年上影节,宁浩以亚新奖评委会主席的身份再次回到这一熟悉的平台。由他领衔的评委会对新人作品的共同期待是:独特创造力、审美以及鲜明的个人风格。
当年还是电影新人的宁浩,正是凭借出色的创意与才华征服了观众,被称为“鬼才”导演。他将黑色幽默、荒诞讽刺、非线性叙事带入了主流视野,在他之后,许多年轻导演将宁浩视为努力的方向,渴望一鸣惊人。
然而,在接受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宁浩告诫青年导演不要过于功利:“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名的人一定无法突围。太多人陷入对成功的焦虑,跑在第二名都会觉得不幸福。这件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爱电影这件事,即便不成功,你也会拍,即便没有希望,也会拍下去。”
观照现实和小人物
宁浩电影生涯的头几年,电影行业非常萧条,“找钱”成为所有创作者面临的最大难题,没有投资人愿意花上百万的代价“打水漂”。
“那个时代电影产业还没有形成,拍电影根本没有回收的可能。”幸运的是,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热血的青年电影从业者,一旦得到拍摄的机会,所有人都会不计报酬和时间投入,拼了命地创作。
聊起16年前拍摄处女作《香火》的日子,宁浩说,能回忆起来的都是开心的事情。“那时候剧组很小,只有七八个人,找不着钱,只能自己凑钱拍,但是过程很快乐,十几天就拍完了。”《香火》获得了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DV竞赛单元金奖。
他的第二部作品《绿草地》在上影节展映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2006年,刘德华发起“亚洲新星导”计划,扶持六位亚洲新人导演,宁浩便是其中之一。刘德华提供300万元资金支持宁浩拍摄《疯狂的石头》,影片最终获得2300万元票房并轰动影坛,成为影评人竞相分析解读的经典案例,并且入围中国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等多个奖项。2009年,他执导《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元成本取得过亿票房,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
宁浩凭借高投资回报比和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中国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2013年,由他担任编剧并执导的《无人区》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4年《心花路放》以11.7亿元票房成为当年的全国电影票房冠军,今年春节档《疯狂的外星人》收获22亿元票房,截至目前排名2019年度票房第三。
从低成本独立制作到如今的商业大片,宁浩持续塑造着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草根人物,普通人一直是他故事的中心。“我本身是接地气的,我也没活在空中。大家都是普通人,我更关注我周围的普通人。”
宁浩的父亲是钢铁工人,他在钢铁企业的环境中成长,因此他的影片往往传递出一种粗粝感的审美兴趣。在成功执导商业类型片之后,他仍然坚持着作者性,去观照生活中的荒诞现实和那些被命运捉弄的小人物。对他而言,迎合所有观众喜好非常困难并且没有必要。“观众有很多种,一个人也有不同层面的需要,创作者本身也是观众,当你创作比较个人化的作品时,重要的是尊重人的真实感受,你的目标观众就能够接收到。”
随着中国电影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和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宁浩认为,对不同电影类型的探索将是中国电影未来最有潜力和空间的部分。“观众需求的多样性,为电影多种类型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和可能性。”
扶持电影新人新作
近年来,除了个人电影创作,宁浩持续培养和扶持电影新人新作。2016年,他发起“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扶植电影人才,目前已签约14位青年导演,并推出《绣春刀II:修罗战场》《我不是药神》等口碑与票房俱佳的作品。
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技术手段,如今的年轻导演与宁浩崭露头角的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日益扩大的电影市场中,商业导向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多,电影产量也得到巨大提升。对于青年导演而言,拍电影并不困难,投放渠道也变得多元,从网络大电影、自制剧等不同渠道都需要影像产品,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
“人人都会写字儿了,不代表王羲之就变得更多。”宁浩认为,脱颖而出变得困难起来,“在这个时候,作为导演能够沉住气,研发更有价值的、更有深度的作品成为难题,不要被太纷乱的环境与机会拉跑,这个很重要。”
如今,名目繁多的创投计划、新导演扶持计划充斥着影视圈。谈及资本与新导演之间如何建立健康良性的关系,宁浩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既不要像过去那样给饿死了,也不要过分地拔苗助长。”
对于新导演而言,面对资本的诱惑切忌操之过急。“不能过分浮躁和心急,再着急也不能因为有一笔钱在那里就赶紧去拍了。对待自己的每一部作品还是需要非常谨慎,把它视为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甚至是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那样去对待。”
随着互联网和影像技术的发展,拍电影的技术门槛变得很低,创作者不需要了解胶片电影的拍摄方式,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短片、创作影像产品。在渠道和信息多样化中,如何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出选择,对于年轻导演而言,成为眼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他担任影片监制的时候,经常问导演的一句话便是拍这部电影的理由,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导演,找到定位之后,事情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宁浩认为,对于年轻导演而言,才华是必要条件。“你可以作为一个平庸的导演生存,但你无法占据别人的观影时间。”而比才华更重要的是坚韧,对于那些没有资源、没有人脉、没有产业基础的年轻人而言,坚持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基本素质。
亚新奖评委、《编舟记》导演石井裕在媒体见面会上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在自己作品尚未获得认可的时候,如何保持自信,坚定不动摇地走下去,这一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