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辅唐后人魏树武 青木川和魏辅唐
从民国13年,魏辅唐成为舵爷实际控制青木川的所有权利开始,至民国38年底(1949年12月)上宁强交枪截止,先后兴建宅院、开凿堰渠、种植大烟、兴办商业、创建学校、整顿治安、奉命剿匪、被胡宗南任命为三省(川、甘、陕)九县(文县、武都、康县、江油、平奚、召化、青川、宁羌、彰明)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功过是非,林林总总,构成了他传奇的一生。
如今,民国17——21年魏辅唐先后开凿的由西沟到沈家坝、赵家坝、崔家沟、袁家坪四条大堰,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的新院子镇政府搬出后,县林业局继续办公使用;“三辅一唐”除辅仁剧社拆除外,都还被利用或居住着。
魏氏庄院是魏辅唐住宿和办公的场所,分为并排相连的两处。 老宅院始建于民国16年(1927),民国18年(1929)落成,分前后两进,共有房屋61间。
宅院背靠凤凰山,面对龙池山,有“凤凰遥对鱼龙池,神仙居所度晚年”之说。 宅院古朴、典雅。
地面由白石灰、油黄泥、沙砾、桐油、糯米粥混合精工细做而成,光滑而有弹性,多年来没有破损。檐坎是用5—6米长的青石条砌成,连台阶边的三角栏石,精料估计约有10平方米,檐坎面上的石板约在2—3平方米以上。
宅院前面原是小桥流水的鱼池,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亭子,供魏辅唐消闲品茶。
正房正中两根柱子的础石是一对精美而形象温馨和谐的石狮子,雄左雌右,它昭示着人世间红尘滚滚,繁衍生息离不开男女协调配合,共同负责。正房是魏辅唐母亲诵经念佛的慈堂。整个建筑无论雕花门窗,或者浮雕石刻,都非常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对称的两口青石水缸“太平池”平时养着金鱼,供观赏,急时用于防火。 在这套院子里,魏辅唐养育了五个女儿。
受传宗接代思想影响,他请“地仙”看过,“地仙”说这里背靠凤凰山,怀抱龙池山,凤凰戏龙池,只生女子不生男。往右靠一点,再造新宅院,背靠将军石,一定养儿男。 于是就有了新宅院。
新宅院原有三进。第一进主要用于粮油加工和仓储,已被拆除。新院子和老院子相比,更多地融入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近代建筑文化,简洁宽大,庄严肃穆,分前院、书堂和后院,由造型一致的两个四合院构成,砖木两层结构,整个建筑成轴对称图形,左右前后对称,上下对称,有点宫殿的韵味,建筑材料均为大青石、砖、瓦,檐坎、台阶由五六米长的青石条做成,天井地面全由石板铺筑,整齐划一。
柱子、楼梯、楼板、扶手均为木制,小方格双扇门窗相当精致,不管是青砖、青石或木制材料,至今都未显现腐朽的迹象,可见当时选料的严密。
整个新老宅院的建筑遥相呼应,宏伟壮观。大型材料的搬运都是人力采用滚木推、撬、拉的办法,可想耗资之大。 新院建成后,老院便成为生活区,新院正堂为政务活动中心。
紧靠新宅右边建有两进小院子,前面院子叫舍膳房,专门给穷人或路人开舍饭。但也有很多规定,如不供闲人、过路人只供一顿饭,饭后得离开,要想吃第二顿,就有人给你安排干活,等等。
后院是用膳房,专供所有下人做饭、吃饭。另有小灶供魏辅唐及其家人用餐。如有客人,招待一般在小灶上,并区别情况请陪客。 小院子右边的厨房外面是辅唐泉。
辅唐泉始建于民国26年(1937)新宅院建成后。它主要用于安全饮水和防备被围困时取水。此源头在一公里外的山岩中,用很深的地下暗道引流至此,道上覆土后植树,外人很难找到水流。
此泉天干雨霖都不浑浊,且保持水位。供附近200多人饮用。如今,尽管通了自来水,但人们依然习惯饮用该泉。再靠右边过一小桥就是他的骡马圈舍,解放后土改时全部拆除,复垦为农田。
骡马主要用于对外商品贸易的交通运输。 再靠右边过一小桥就是他的骡马圈舍,解放后土改时全部拆除,复垦为农田。
骡马主要用于对外商品贸易的交通运输。 正房右边的厨房外面是辅唐泉。 辅唐泉始建于民国26年(1937年)新宅院建成后。
它主要用于安全饮水和防备被围困时取水。此源头在一公里外的山岩中,魏辅唐用很深的地下暗道引流至此,道上覆土后植树,外人很难找到水流。
此泉天干雨淋都不浑浊,且保持水位。供附近200多人饮用。如今,尽管通了自来水,但人们依然习惯饮用该泉,认为其他水没有这水好喝。用辅唐泉泡茶可提高茶的品位,故有“莫道济南趵突水,更有魏公辅唐泉”之说。
魏辅唐的商队规模很大。他最初发家主要是靠种大烟,除本地销售很少的一部分外,大量的都运往四川成都、重庆。
大烟外面用木耳、天麻、香菌、蜂蜜等山货包装,由长短枪护送,旗号“魏团总商队”。商队有两个礼师手持注明送礼品名的礼贴,于沿途分送各州县的地方官员。礼贴和礼物分开送,防止送礼人员暗中作弊,礼物不到位而把事情办不好。各地官员收受礼物后明知“商队”有诈,在例行检查中只作个样子。
(现在风雨桥全景)
(魏辅堂修建的木头廊桥) 古镇青木川风雨廊桥
看来,青木川人很有怀旧情结。
回龙场是青木川老街的传统称谓,它依山傍水,蜿蜒800多米,形似一条巨龙,因此得名。 回龙场发轫于明代,形成于清中叶,繁盛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它曾是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最繁荣最负盛名的商业、文化交流场所。
唐世盛,就是闻名遐迩的“洋房子”,是20世纪40年代魏辅唐为发展青木川的商业经济,而精心修建的商品贸易货栈,在陕甘川一带被往来的人视为奇观。这座房子高大、宏伟,装点奇异,且是当年宁强全县乃至三省交界地带最先用砖木结构建造的,带有一种独特的雄踞霸气,强烈的显示了魏辅唐的特殊声势,增添了人们对房主的深刻印象。
唐世盛门坎的石条外圆内方,象征容纳天地;高大的木门安有铜环推动。门上面二层的壁匾中书有“复兴之声”,两旁有魏辅唐为抗战捐款的简叙和县长吴伯森题赠的时间。
三层有泥塑浮雕“鹿鹤同春”图。四层在“纱帽头”外塑增福财神、内塑魁星点斗两尊神像,留有两个龙头,张口向外排水。整个墙上或雕或塑的人物、字画、花草、鸟兽皆分类用彩料涂染,显得斑驳陆离,异彩缤纷,浮光耀眼,很有吸引力。
各楼窗户洞开,摆布整齐,唯底层临街三棱形钢筋窗条是从当时广元兵工厂走私运出,可谓来之不易。 院内窗户门楣采用古典装饰,楼道走廊曲栏回绕,正厅两窗中间用大圆板木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杜牧《清明》两诗,舟帆江水、牧童杏花的雕工非常精细,惟妙惟肖,极富诗情画意。
院中高悬五道金字大匾,汉中专员魏席儒亲书“履道崇仁”、“国栋家梁”;县长王孟周赠“望重乡里”;刘凤文赠“崇文尚武”;王慕曾赠“功在千秋”,呈现出一派富贵豪华的气象。
院中两口大石缸注水养鱼,缸正面皆刻“太平池”三字,背面刻“鱼龙变化”和“鸟语花香”,侧刻陶渊明的诗句及打造时间。
石缸是防火的安全设备,碉楼是用来应变架设机枪的,这都体现了魏辅唐的文以武备、有备无患的心态和作法。
“洋房子”最早开的是“唐世盛”绸缎商号,后来作为接待站,招待官府来人。解放前夕门口高挂“宁西人民自卫队部”的标牌,内设办公室,有全套沙发、高橱文柜、办公桌、穿衣镜、电话、留声机等专用设备。
紧靠唐世盛旁边就是辅友社,和唐世盛大院前面相连,后院相通,是对外经济交往与活动的中心,昔日的盛况可想而知。
辅友社原是钱庄,印发银票,在陕甘川一带流通。辅友社放贷款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农民,用于经商、置业和农事生产。
当时有规定,置业和经商必须付利息。农事生产视情况而定:当年丰收要付利息,歉收或遭灾第二年再付或减半付,如果接连遭灾,可免除利息,甚至本息全免。 为了青木川经济的发展,魏辅唐还是做出了一定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