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准备切腹 江户幕府大将军 德川家康 九
第九章:关原定乾坤 家康果断放弃了对上杉家的征伐,命令东北各路大名牵制上杉的动向,并且委任次子秀康为东北前线总指挥。家康自己则率军折返江户城,命令福岛正则等武功派大名先行赶回浓尾平原,占领有利地形,等待决战。
家康一面等待前线的捷报,一面向西军各大名发送书信,给予领地承诺,送出了无数糖衣炮弹,试图先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在内部瓦解西军。战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战斗之外,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必须同时是一个外交胜利者。
返回浓尾平原的福岛正则等人首先攻陷岐阜城,占领了东美浓,将美浓国一分为二,对西美浓的西军大垣城虎视眈眈。收到捷报的家康终于离开了江户城。家康命令世子秀忠率领主力38000人经由中山道前往美浓前线,自己则带领3万老弱病残沿东海道赶往美浓赤坂。
话说秀忠率领的近4万德川主力最终未能赶赴关原参与决战,而是被北信浓的真田父子牵制在上田城。且说前线东军将士看到家康的旗帜,士气为之大振。但是面对屯军数万的大垣城,采取正面强攻似乎过于吃亏。
如今秀赖母子掌握在西军手中,如果西军成功劝诱秀赖母子站在他们一边,丰臣主家前往前线参战,那么对于家康将会非常不利。而西军中很多大名收到了家康的劝诱信件。由于家康举世无双的声望,如果战事迁延日久,西军中难免出现东军的内应。无论是东军也好,西军也罢,都期待在短期内展开决战。而决出胜负最快的方式莫过于野战。
当年三方原之战时的武田信玄同样面临急于野战的需求,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令家康吃尽苦头,也令他记忆犹新。于是家康依瓢画葫芦,放出流言,声称东军将会绕开西军的前线大本营大垣城,直奔大坂而去。关原是家康的必经之地,历来有“不破之关”的美誉。
只要三成预先在此布阵,那么家康插翅难飞。三成自然不会放过这次良机。1600年9月14日晚上,三成率领西军主力撤出大垣城,赶往关原布阵。翌日凌晨布阵完毕。西军占领了关原一带的所有制高点,包括笹尾山、天满山、松尾山和南宫山,摆出了“鹤翼阵”。
东军则是在行军途中与西军遭遇于关原,阵型是以机动为特性的“长蛇阵”,所处地形是平原。毫无疑问,这场决战是西军的主场。难怪明治时代日本的德国军事顾问米切尔少校看过关原之战的布阵图后,马上断言:“西军必胜!
”想必当年布阵关原的石田三成也正是这样想的:“我们赢定了!无论如何都赢定了!”但是家康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此:他让三成沉溺于表面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假象,而实际上西军早已从内部遭到瓦解,根本无法有效发挥全部战斗力。无论是征伐上杉故意留出破绽,还是佯攻大坂,客场赴战,家康似乎都是在效法信玄的“引蛇出洞”策略。
15日上午8时,由德川家的井伊直政队打出了决战的第一枪。战事一触即发,双方随即点燃开战的狼烟。正午以前,西军依仗地形上的优势,一直稍占上风。此时只要友军配合出击,发动总攻,东军一触即溃。但是西军中实际参战的部队不到总数的一半。
南宫山的毛利秀元意欲下山参战,但是驻扎在山脚的吉川广家已经和德川家康暗通款曲。广家承诺阻止毛利军参战,家康则保证在战后保留毛利家的领地。广家以生火造饭为由,拒绝下山参战,同时也不让毛利大部队下山。
于是这顿饭就吃了一整天。南宫山上两万多的毛利军已经成为死棋的情况下,驻扎在松尾山的小早川秀秋成为了三成唯一的希望。但是早在家康抵达美浓前线之前,秀秋已经向家康表明了作为内应的心意。拥兵15000的秀秋是个投机分子,在决战前给自己预留了充分的余地。决战时刻哪边更有可能获胜,他就会投向哪边。
整个上午的作战过程中,松尾山上的秀秋始终隔岸观火。上午11时左右,焦急的三成点燃了狼烟,示意所有西军发动总攻。秀秋依然纹丝不动。更为焦急的是家康。“事先明明说好了内应之事,这个黄口小儿究竟在想什么?”家康越想越火。
情急之下,家康做出了一场豪赌:命令洋枪队向松尾山开火!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举动:如果秀秋头脑一热,挥师反击,德川军将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此时的家康已经别无选择,即使不作出这个冒险的举动,也无法取胜,只有赌一把了。
既然秀秋自己犹豫不定,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逼迫他做出抉择了。三成不断给秀秋发送进攻信号,表明西军急需秀秋的援助。家康敢于主动向秀秋开火,表明东军有必胜的把握。东军示强,西军示弱。兵法上说:“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有余。既然东军敢于进攻小早川队,就说明东军兵力充足。家康此举,与信长死后与北条交战中的咄咄逼人架势如出一辙。东军的德川军3万人一直没有参战,如今德川军向松尾山射击,表示德川军有参战的可能。
一旦德川军3万人投入作战,战局将会迅速扭转,也难怪家康会大胆地向小早川队射击。而实际上家康为了防备南宫山上的毛利军,根本没有打算将3万部队投入战斗。
这3万人的部队也都是老弱病残,仅以数量吓唬人而已。秀秋受到家康的催促后,即刻作出决定,向西军大谷吉继队进攻!于是战局在正午时分出现逆转,西军一溃千里。战至下午,决定天下归属的大决战在一天内便出分晓。东军完胜。几天后三成在伊吹山被捕,被带往京都斩首示众。
关原之战后,家康开始改变各路大名的封地,没收西军大名的领地,加封给东军大名。获得领地最多的是家康的子孙,其中次男结城秀康加赠57万石,四男松平忠吉加赠42万石。其次是丰臣系的外样大名,其中池田辉政加赠37万石,福岛正则加赠29万石。
再次是世代跟随德川家的谱代大名,打响关原第一枪的井伊直政仅仅加封6万石,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本多平八郎忠胜则是等禄转封,领地依旧是10万石,只是从上总转封到伊势。给德川一门加封大量领地自然不必多做解释,那是为了确保德川统治的根基牢固。
为何家康对外样大名如此慷慨,而对谱代大名如此吝啬?时人大多议论纷纷。家康临死前向继承人秀忠解释了自己分封领地的苦衷。谱代大名原本在德川家已经有相当的声望和权势,如果再给予大量领地,他们必然恃功自傲,轻视江户的主公,甚至可能图谋不轨。
外样大名虽然领地较多,但是由于并非世代跟随德川家,所以说话的分量较轻,不足以对德川构成政治威胁。谱代大名虽然俸禄相对微薄,但是手里掌握着参政议事的权力。外样大名虽然说话分量相对较轻,但是俸禄较高。有所得必有所失。不能把十全十美的好处给予任何一方势力,让他们各有得失,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同时也是互相牵制。
家康随意处置大名的领地,将分封的局面趋向于有利于德川的一面,确立了日本实际统治者的地位。虽然名义上丰臣家依然是德川的主家,但是君臣名分只是个空壳。在实力上究竟谁是天下霸主,各大名都已经有所体察。1603年,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开设江户幕府。1615年,德川家在大坂夏之阵中消灭丰臣家,完成了全日本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