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旦卓玛虾米 81岁才旦卓玛再唱山歌给党听
1963年,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的藏族姑娘才旦卓玛,被校园广播里听到的一首歌深深打动,那是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同年“上海之春”舞台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经由电台录制和播放,这首歌风靡大江南北,才旦卓玛这个藏族名字也由此家喻户晓。
昨晚,81岁的才旦卓玛在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创办六十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再次唱起这首歌。为了这场演出,她提前好几天回到母校参加排练,演出前一夜还录音到凌晨两时。
向民间学习,唱出独特声音
60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涌现了多位名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歌唱家。他们一边向民间学习,一边吸收西洋声乐理念和演唱技巧,唱响中国的美好声音。
音乐会上,84岁高龄的鞠秀芳登台演唱陕北民歌《五哥放羊》。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比赛中,鞠秀芳完美诠释《五哥放羊》《走西口》《兰花花》等传统民歌,一举夺得金质奖章。鞠秀芳的成功,离不开在上音学习期间来自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时任上音院长的贺绿汀就特聘丁喜才等民间艺人参与声乐系教学活动,榆林小曲《五哥放羊》就是由丁喜才改编的。鞠秀芳融入了当代演唱技巧,将中国民歌唱响国际舞台。
追溯上海民族声乐专业的历史,绕不开王品素的名字。1953年,王品素开始在上音探索民族声乐教学,先后培养了22个民族数十位歌唱家,其中包括才旦卓玛、何纪光、宗庸卓玛等。王品素曾说,民族演唱风格的形成,和民族的生活环境、社会条件、文化传统、民族性格、语言规律、音乐特点分不开。一个民族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有其相对稳定性,又不断向前发展。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常留柱表示,上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不仅能学到不同民族的声乐传统,还吸收了不同国家、不同声乐类型唱法的优点,最终树立了自己特色。
为人民歌唱,唱出真情实感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首唱者是任桂珍。当才旦卓玛听到这首歌时,下定决心要唱这首歌。她曾说:“这首歌的歌词就像是在诉说我的家乡人民的经历。我亲眼目睹家乡农奴的心酸过往,又见证了翻身做主人后的幸福生活,亲身感受到党的温暖。
我要把心里对党的感激之情唱出来。”于是,才旦卓玛找到王品素,希望能学唱这首歌。可是,汉语都说不利落的才旦卓玛,能唱好吗?王品素找来曲谱,一字一句帮她“抠”,还请来作曲家朱践耳指导。朱践耳和王品素一样,被才旦卓玛歌声里的真诚打动。如今,55年过去了,才旦卓玛唱起这首歌仍然十分动情。
为谁而唱?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刘辉认为,歌唱本质是表现人类的情感,表现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歌唱观,不要带有太多功利目的,单纯为艺术歌唱,为人民歌唱,才能唱出打动人心的歌声。”
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方琼介绍,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排演了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贺绿汀》等,还进行了全国巡演,收获好评无数。从课堂到舞台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飞速成长。今晚,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将在东方艺术中心举办上音原创中国歌剧片段暨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展现师生风采,传递充满个性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