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事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再然后事情你知道吗
小时候学的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说的是谁?其实更多的隐喻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谋士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又被称为冢虎,什么叫冢虎,冢为坟,意思指站在坟丘上的老虎,可见其别名多么霸气,世人只知卧龙 凤雏,亦不知还有冢虎,幼麟(姜维)。司马懿作为曹魏的大都督,当时他层次和蜀汉诸葛亮相当,诸葛亮也称为“卧龙”先生,且与司马懿有些一生之敌的感觉,所以才会出来冢虎一称,事实上这也是一个能力的评估。
这一绰号离不开司马懿隐忍持重,令人可敬又觉可怖的形象。这位伟大的政治家维护了三代魏国的帝王,是一个极具雄心的人,也是对抗诸葛亮不慌不忙的一个英雄。后到其死后,其子司马昭,以有夺曹魏天下,立自己为帝的野心,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但是司马昭一直都没有登上帝位,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炎,晋武帝,一个正史对他评价还很不错的皇帝,先后收复蜀国和吴国,完成三国时期的大一统,正史不吝赞美之词地夸赞司马炎道:聪明善于谋划,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才能抚平周边各国,让国内不起祸乱。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可他却犯了一个葬送了自己的江山,掩盖了他一生的功绩的错误,那就是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傻儿子。
这位傻儿子名叫司马衷,是司马炎的正妻杨皇后的二子,可他们的大儿子不幸早逝,那以后司马衷就成了司马家族的嫡长子。司马衷8岁时就当上了太子,可能那时司马炎就发现了自己这个儿子智商有问题,想废了他重立太子。问题就是他过不了杨皇后这一关,杨皇后说:“孩子还小,只是脑子发育的慢,长大后就好了。再说了,长子继承皇位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你今天乱了规矩,以后你的子孙都向你学习,司马家的江山不久彻底乱套了吗?
司马炎对这个儿子很是担心,主要以后的江山不能交到一个傻子手里,但是杨皇后所说的长子继承击中了他的软肋。想当初,司马炎的父亲也不想立司马炎为太子,相比身为长子的司马炎,他更喜欢二儿子司马攸。是众大臣一起劝阻说:废长立幼是大忌;不立长子不吉利等等才好不容易劝住了司马昭。想起这些往事,司马炎的内心动摇了。
杨皇后为了让自己傻儿子能在王位上坐稳,接着又把当朝的大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娶给了司马衷,傻儿子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政治筹码,司马炎越来越难办了。其实有种说法是当时司马炎在儿子当中一个没看好,倒是看好了小孙子司马遹。
为什么看好这个孙子,其实也是出于司马炎的私心,因为这个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后,应该考虑传种接代的问题了,但是司马衷是个傻子,那方面也是不懂,为此司马炎不得不将自己平时挺喜欢的一个才人送给司马衷,叫他行成人之事,在那位才人的引导下司马衷终于让那位才人怀孕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司马遹。
司马炎为何喜欢这个孙子,是因为宫里有次失火,司马炎站在外面看,这个小孙子就说了,您生为皇帝这个时候站在外面太危险了,万一有人乘乱行刺您,怎么办,当时宫里的人忙着打水救火确实挺乱的,从此司马炎对这个小孙子很是喜爱,有意要把他作为未来继承人来培养。但是历史并没有给这个孩子机会去显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
关于这个傻子皇帝最出名就是那句“何不食肉糜”?是有一年闹了饥荒,没有粮食吃的百姓扒树皮,吃草根,更有甚者为了填饱肚子去吃观音土而被活活胀死。
消息一次层层上报到了皇帝这里,在得知这种消息后很是为他的百姓们担忧。
苦思冥想后对着身边的人问道:“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没有米粮可以充饥,为什么不去吃肉糜粥呢?)你们听听这是个皇帝该说的话吗,没米粮吃了,叫老百姓相互吃尸体,反正那也是肉啊。
可是谁都没想到贾南风后来野心爆棚,司马炎死后没两年,他的儿媳妇贾南风就发动了政变,把杨皇后的父亲杨骏给杀了,太子司马遹,也被杀了。
贾后乱政,让地方上的藩王不安分了,于是愈演愈烈发展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可怜的晋惠帝司马衷被野心勃勃的亲戚们抢来抢去,受尽了惊吓,吃尽了苦。最后让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司马家族辛苦创下的西晋王朝,也在此次动乱中衰落下来,很快就灭亡了。
众观司马懿一生,苦尽甘来,为了自己家族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机关算尽,一生中那么多的对手让他小心翼翼的活着,自己终于熬死了他们,自己终于把司马家推到了权力的顶峰,还记得倪大红老师演的司马懿吗,当中搂着孙子司马炎教他那句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其实也是他司马懿一生的写照。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再到司马炎三代人的苦心经营,也没挡住历史的演变,最终发展为“八王之乱”以及后来给我们汉人带来灭顶之灾的“五胡乱华”历史总是这样惊人的重复,你夺别人的江山,别人后来也会夺你的江山。天道有轮回,你看他饶过谁!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