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导宠物宏 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

2019-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银保监会首发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半数案例与销售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违规销售保险产品有关.销售误导屡禁不止,既有损保险行业的形象,又严重影响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与销售人员的佣金模式有关.销售人员考核成绩时,大多以销售保单数量及金额为主要考核对象,缺失其他考核因素.受利益驱使以及业绩考核压力,销售人员有时不惜通过误导和诱惑等手段达到销售目标.误导宠物宏 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与此同时,保险销售人员从业素质良莠不齐.由于保险业销售人员准入门槛不高,各

近日,银保监会首发常见的侵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其中半数案例与销售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违规销售保险产品有关。

销售误导屡禁不止,既有损保险行业的形象,又严重影响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与销售人员的佣金模式有关。销售人员考核成绩时,大多以销售保单数量及金额为主要考核对象,缺失其他考核因素。受利益驱使以及业绩考核压力,销售人员有时不惜通过误导和诱惑等手段达到销售目标。

误导宠物宏 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

与此同时,保险销售人员从业素质良莠不齐。由于保险业销售人员准入门槛不高,各险企在业务扩张阶段又存在大量扩充人员现象,导致人员质素较差。再次,有的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本身缺乏“吸引力”,导致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夸大保险责任。

误导宠物宏 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

去年以来,保险业在严监管的氛围下加速回归本源,不少保险公司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形象,以保证行业走向正常的发展轨道。面对“旧疾”未除与新型风险的叠加,保险监管力度随之趋严。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下发的监管函,近九成涉及销售误导与销售欺骗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误导宠物宏 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零容忍”

而传统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属于需求低频且需主动消费的产品,自身获客能力有限。另外,在面对客户群时,销售人员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代表其背后的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行业,一旦发生违规销售行为,将会给保险公司理赔以及消费者信任方面带来更多困难。

因此,为有效遏制保险市场乱象,对销售误导、销售诱导等违规行为需保持“零容忍”态度。

对于销售乱象,监管者必须严厉打击。近年来,对银保渠道的销售乱象的治理,最明显的一大变化就是“驻点”人员。曾经,多数银行支行网点都会有保险公司“驻点”人员,在潜在客户有理财需求时,“驻点”人员便会进行销售,“理财变保险”“存单变保单”等现象屡见不鲜。

如今,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不仅不允许保险“驻点”人员直接对客户进行销售,更要求在购买时有完整的录音录像,通过可回溯制度来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监管部门下发的一系列关于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方面监管的通知、规定、指引等均进一步明确,销售人员不得有“夸大保险责任或者保险产品收益”等欺骗行为。

通过正面引导、反向倒逼、过程跟踪三个角度督促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杜绝销售误导行为的产生。

对于销售乱象,保险公司应提升公司治理和人员管理能力,加强内控。最重要的是完善保险从业人员考评制度,以防销售人员通过“返佣金”或者赠送礼品等方式销售保险产品,严重违背行业道德,扰乱市场秩序。同时,应从源头防范销售误导风险,合理化设置保险代理人准入门槛标准,提升在职员工综合素质,摒弃以往“粗放式”人员发展模式,重视人员质素的提升。

对于销售乱象,消费者也需提高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在此次下发的案例中,不同销售渠道均出现了误导消费者购的违规行为。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购买一些简易的保险产品更加便利,但随之也产生了新的风险。

比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有效信息变得更为困难,许多个人及机构利用自媒体进行不实宣传或夸大收益等方式进行营销,这些违规行为对消费者来说成为当前需重点识别的对象。消费者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时应充分理解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好风险预防,同时,提升自身权益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