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红琼气象 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干旱

2017-09-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干旱灾情历史罕见 气象部门积极应对--访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访谈背景自2009年7月我省部分地区发生夏旱以来,我省出现了夏秋连旱叠加冬旱.由于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导致我省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旱情持续发展,此次旱灾具有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仍持续等特点,是我省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为此,3月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主持人:请问此次贵州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具有什么特点?嘉宾:在经历了一个晴热少雨的夏秋后,仍然没能盼来久违的雨水,等来的却是有气象资

干旱灾情历史罕见 气象部门积极应对

——访贵州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

访谈背景

自2009年7月我省部分地区发生夏旱以来,我省出现了夏秋连旱叠加冬旱。由于大气环流持续异常,导致我省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大、旱情持续发展,此次旱灾具有时间长、范围广、旱情重、危害大、仍持续等特点,是我省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为此,3月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省气象局局长向红琼。

主持人:请问此次贵州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具有什么特点?

嘉宾:在经历了一个晴热少雨的夏秋后,仍然没能盼来久违的雨水,等来的却是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为干燥的一个冬季,土地龟裂、山塘河流干涸、植物枯黄、干旱持续蔓延,数百万民众面临饮水困难,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正是由于贵州2009年7月以来夏、秋、冬季降水持续异常偏少、气温偏高,造成了贵州历史罕见的干旱灾害。

一是时间长。根据全省已建的84个县(市)气象站的监测资料显示,由于长时间雨量偏少,我省发生夏秋连旱叠加冬旱,出现了长时段的干旱天气。在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期间的24个旬中(10天为1旬),有22个旬降水偏少,与常年同期降雨量比较,我省大部地区偏少2~7成,其中省的中部以南、以西地区偏少5成以上,突破了气象最低记录。

另一方面,由于温度持续偏高,特别是入冬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偏高0.5~2.7℃,有19个县(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个别站2月份甚至出现了35℃以上的高温天气。

地面蒸发量加大,其中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区蒸发比历史同期偏多3成~2.7倍。截至3月8日,全省9个县(市)干旱日数达150天以,其余县(市)的总干旱日数累计在100天以上。干旱日数之长,历史罕见。

二是范围广。自2009年夏季,我省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开始出现夏旱,一直未得到明显缓解;进入9月份后,由于雨季结束期提前,降雨持续偏少,干旱范围逐步扩大至全省,特别是省的西部出现大片的重旱区。到今年2月,全省普遍出现重旱。

三是旱情重。据3月5日气象干旱监测,全省70%以上的县(市、区)为重旱以上。干旱的范围和强度均突破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极值,尤以省之西南部最重。无论何种土壤类型和土层深浅,20厘米土层容积含水率极小,为2%~6%,土壤中已无水分可用。

四是危害大。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温度偏高,造成山塘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植被干枯,严重影响到人畜饮水、森林防火、农业生产、水力发电等。部分地区山泉水井枯竭,小溪断流,村民百姓取水用水十分困难,部分城镇供水水源紧张,饮水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特重干旱,作物长势差,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水果、茶叶等受到严重影响,大幅度减产已成定局。长时间的干旱导致江河来水量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水电发电量急剧下降,加上供水限制,部分工矿企业停产停工;2月以来,气温回升快,无明显降水过程,大风天气多。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节节攀升,达4到5级,火灾频发。加上我省村寨民居木房多,野外用火、农村刀耕火种、节日上坟烧香、燃放烟花爆竹,使得我省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1114万人受灾,595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50.6万公顷,森林火灾频发,仅1~2月发生森林火灾1033起,过火面积9280公顷。我省一二型水库,有的水位已下降到死水位,2月全省水力发电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2.7%。目前,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3亿元以上,给社会经济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尤以人畜饮水问题最为突出。

五是仍持续。贵州历史气候规律特征表明,我省雨季开始期在4~5月份,3月份是一年中相对少雨期,历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3毫米左右。根据贵州省气象台预测,3月8~9日全省阴有小雨,但雨量不足10毫米,10~13日全省无降水。

在目前长时间严重干旱的情况下,有限的几次降雨过程,不足以形成径流,难以有效缓解当前旱情,全省大部分地区旱情仍将持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春旱发生概率大,干旱将进一步加剧,人畜饮水、森林防火、春耕生产、水力发电等将面临更大困难。

主持人:是什么原因造成贵州持续干旱?

嘉宾:贵州持续干旱是近期气候异常的结果。导致贵州持续干旱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阻断了来自南面海洋的暖湿气流;同时北方冷空气虽然强度大,但是主体偏北,很少南下,在贵州境内冷暖气流少有交汇,造成降水持续偏少;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高)。

自2009年6月份以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导致印度季风偏弱,贵州受其影响,降水偏少可能性较大。三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

主持人:贵州气象部门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和手段应对这次旱灾?

嘉宾: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我省旱情,省委、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提前多次对抗旱救灾工作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全社会紧急动员,全民“抗旱保民生”工作迅速展开。气象部门坚决落实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各级气象台站严密监测旱情的发展,作好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发挥好“消息树”的作用,为抗旱救灾提供可靠的气象科学依据。

自2009年7月以来,各级气象部门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汇报旱情发展。省气象局先后制作各类气象服务材料几十期,内容涉及干旱监测、高森林火险气象条件、干旱对生产生活影响等,尤其在1月28日《降雨偏少仍将持续》的专题材料中指出“我省继2009年秋冬降雨总体偏少30%后,未来大部地区降水继续偏少5成到1倍”。

同时,积极开展干旱的公共服务。先后安排多个工作组深入县、乡、村实地调查旱情,多次召开新闻媒体通报会,通报当前旱情发展以及未来天气预报;通过电视、网络等发布十多期森林火险预警,通过手机短信实时为公众和相关部门提供高温干旱预警等信息。

此外,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把握一切有利天气条件,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增湿工作,尽力缓解旱情、减轻森林防火压力。自2009年6月至今,全省共组织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9架次,利用地面火箭、高炮开展人工增雨1120次,对缓解旱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干旱的进一步发展,气象部门全体紧急动员,于2月24日、27日、3月2日分别启动了干旱四级、三级、二级应急服务响应,同时提请省政府启动对应的干旱灾害应急响应,并向社会发布了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将继续严守抗旱救灾第一道防线,充分利用科学设备严密监测干旱的发展,积极做好具有针对性的专项预报,利用各种手段展开干旱气象服务,为全省抗旱救灾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密切监视旱情变化,抓住有利时机、不惜一切代价,充分利用飞机、火箭、高炮,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最大程度减轻干旱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