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保卫战 千行长诗再现钓鱼城保卫战文学名家聚山城
活动期间,参会文学名家们前往钓鱼城古战场遗址采风。粱修昌 摄
人民网重庆5月11日电(王嫚 刘敏)时光已折旧,城墙已泛黄。上山二十五年,守城二十五年,巨人钓鱼的石台上,有太多的英风回荡……1300行的长诗,向人们再现了700多年前钓鱼城保卫战历史。
5月10日至12日,“钓鱼城中国名家笔会”在重庆合川举行。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知名诗人、作家、学者齐聚合川,对中国首部以“钓鱼城保卫战”为写作背景的长诗作品--《钓鱼城》长诗境界魅力、新时代长诗写作精神向度进行探讨。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迹。南宋末年,蒙哥兵临钓鱼城,这位几乎征服了欧亚的蒙军统帅,却在钓鱼城遭遇军民顽强抗击。持续36年的钓鱼城保卫战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震惊了世界。2012年9月,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钓鱼城》全诗1300行,由中国作协会员、合川籍诗人赵晓梦历时7个多月创作完成,是我国首部以“钓鱼城保卫战”为写作背景的长诗作品。为创作这部长诗,赵晓梦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准备,收集了多达几百万字有关钓鱼城、两宋、蒙古汗国和元朝历史相关的书籍资料,将长诗创作笔触聚焦在攻城者、守城者和开城者身上,选择了蒙哥、出卑三、汪德臣、余玠、王坚、张珏、王立、熊耳夫人、李德辉九个代表人物,以他们的名义“开口说话”。
1300行诗句,由此倾泻而出。
这部长诗今年初推出后,在诗坛引起强烈反响。研讨会上,参会的文学名家们对《钓鱼城》长诗以及新时代长诗创作进行深度交流。
“长诗最难的是结构,现在世面上的长诗大都是短诗合成,缺少一种内在的气韵。”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在研讨会上称,《钓鱼城》是诗人以长诗回忆历史的一份“作答”,可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变革中蕴含的思想面貌。
吉狄马加认为,长诗写作要走出一条可喜之路,是诗人们面临的挑战,“写长诗,必须要有创新,要有新的艺术探索。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为长诗提供诸多写作素材。”
著名诗人王杰平则认为,当下诗歌创作中长诗很少,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动态、多向的诗歌语景和碎片化的传播,使创作者很难向高度和纵深探寻;二是格局和胸怀所至种种的限制;三是题材选择,在当前背景下,大多创作者的笔触难成与之融入的辽阔。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创作者本身所拥有的人文高地意识和静心舍我的磨砺精神。
据悉,“钓鱼城中国名家笔会”由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中国作协《诗刊》社、四川省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指导,中共合川区委宣传部、合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合川区文联主办,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合川区钓鱼城研究院、合川区作协承办。除《钓鱼城》长诗研讨会外,活动还开展了名家钓鱼城古战场遗址采风创作名家进校园讲座、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山如画--中国名家钓鱼城诗歌朗诵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