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诗词 江淮文学┃颜值吕碧城 作者:江海滨
江海滨,徽州人,书画感知者,中国楹联学会书艺委员,曾刊载《书法》《中国书画报》《文汇报》《人民日报》等处。
颜值吕碧城
作者
江海滨
吕碧城如若在世的话,就136岁了。近年来,对我这位前辈女老乡传颂者莫名多了起来,过去这么多年经久不衰。莫名比我另外两个近代名人老乡周而复和江泽涵反而关注度更高,尽管一个文学家一个数学家,依旧抵不上一个女流之辈,一个非同寻常的风流人物。
当然,我晓得大家关注不是源于她的才智传奇,而是她的八卦颜值,都说吕碧城是民国的“王祖贤”,美貌堪比倾国倾城,如若不是意识形态历史态度观,吕碧城在世的话相当于如今吴仪的风度和颜宁的高度,或许恰恰是因为生逢其时被袁总相中为其效力,在当时也是实力和身份的彰显,同时也是吕碧城身后不被社会广泛认知和关注的缘故吧?亦如胡适类比鲁迅。
我想,吕碧城六十往生,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佛学者究竟不算太老,我们见到的往往都是她最富有青春气质的时候,假如吕碧城活在当下,以她白富美的豪门质地和才华横溢,不知道她又会艳遇怎样的传奇抑或无奈,她会更洒脱自在还是更悲欣交集呢?估计在上山下乡岁月,吕碧城说不定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个普通平凡的知青吧?我们如今社会能如此关注吕碧城,不论是136岁的她,还是60的她,还是风华正茂的她,想来都有不同的品味和偏爱,但一定也是社会人性情愫的真切反思与纯粹初心之向往。
不过活着的吕碧城和往生的吕碧城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和观照是不一样的,我敢肯定。
但对于如此集美貌才华人品于一身的吕碧城,世界各地也有不少个人组织自发对其进行学术性专题研究,涉及诗词佛学商业书画行旅思想人生等多元视角的纵深探微,都有不错的成果。作为这样一位女权运动的首倡者和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并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女子,与秋瑾被称为“女子双侠”,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资本家。
我们更愿意承认她被词学家龙榆生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柳亚子:“足以担当女诗人而无愧”。诗人易实甫:“诗文见解之高,才笔之艳,皆非寻常操觚家所有也”。她12岁时写下诗句,“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
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未知?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浸把木兰花,谈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毫兴,写入丹青闲寄。”1943年,吕碧城写下最后一首诗,“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
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章太炎夫人汤国梨评价她:“冰雪聪明绝世姿,红泥白雪耐人思。天女散尽尘缘绝,留得人间绝妙词。”吕碧城“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1943)安徽旌德书香门第。一名兰清(一说原名吕贤锡),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晚年号宝莲居士。
父亲吕凤歧,光绪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并与张之洞一起创办令德书院(今山西大学前身),后因不满时政辞官还乡。吕凤岐有四个女儿,据郑逸梅的《艺林散叶》记载,“清末民初,吕惠如任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美荪任奉天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碧城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吕坤秀任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教师,姐妹四人,同事教育工作。
”1892年议婚于同邑汪氏,次年订婚。几年后父亲去世,族人以其家遗产无后(无男子)继承为由巧取豪夺,并将其母女囚禁。
清朝律法规定,“户绝财产,果无同宗应继之人,所有亲女承受”。按此律法,吕碧城母女均不在第一继承人之列。据吕碧城所言,“恶族虎视瞵,叱使献所有”,“寒酸百回顾,挥泪出门厅”。其母只能带着四个女儿(吕碧城是三女儿)投奔在塘沽任盐运使的舅父严凤笙。不仅如此,这件事情过后,吕碧城遭汪氏退婚。
1903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招天津早期教育家傅增湘担纲兴办天津女子学堂,吕碧城有了奔赴女学的念头,但被舅父严辞骂阻,遂只身“逃登火车”,奔赴天津。后得知舅父署中方秘书夫人住在《大公报》社,便写信向她求助。
此信巧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所见,对其文采连连称许,并亲自拜访,将其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后师从严复,都有对东坡书法和碑帖融冶的共鸣同振。1904-1908年,她在《大公报》上发表诗词作品,因格律谨严颇受诗词界前辈的赞许。
她又连续撰写《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文章,兴女权,宣传女子解放,提倡女子教育,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从此,吕碧城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
在此期间,秋瑾慕名拜访吕碧城,两人订为文字之交。秋瑾去日本从事革命运动,吕碧城留在国内办报,与秋瑾遥相呼应,由此成就了一段“双侠”传奇。除此之外,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李鸿章之侄李经义等纷纷投诗迎合,对其推崇备至。她以女儿之身出入自古男性主宰的社交场所,成为清末社会的一道奇谈。
1904年,在英敛之、吕碧城以及严修、傅增湘、卢木斋、林墨青等津门名流的筹备与支持下,天津道尹唐绍仪等拨款赞助成立北洋女子公学(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吕碧城担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
1905年,英敛之收集吕碧城与其两位姐姐的诗作,编印成《吕氏三姊妹集》,并亲自为之作序,称三姊妹(大姐吕惠如、二姐吕美荪、吕碧城)为“硕果晨星”式的人物,更赞誉吕碧城为“祥麟威凤”。1906年春,学校增设师范科,遂改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在治学方针上,吕碧城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但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学生大多是官宦、富商人家的闺秀,且经常中途离去,最终真正完成学业的寥寥无几。
1907年7月,秋瑾遇难,吕碧城与友人设法将其遗体偷出掩埋祭奠。后创作《西泠过秋女侠祠次寒山韵》、英文版《革命女侠秋瑾传》等纪念挚友,险些使自己陷于险境。1908年,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招收完全科,学制四年。由傅增湘提名吕碧城出任该校校长,为历史上中国女性任此高级职务的第一人。在此学习或听课的学生有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邓颖超等。
1912年,北洋女子公学停办,改为河北女子师范学校,吕碧城离职。同年3月,受聘为民国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1915年,袁世凯蓄谋称帝时,吕碧城辞官离京,移居上海,涉足商贸,将家乡徽州的清香绿茶转运到德国赢得不菲利润。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四年后回国。
1926年,吕碧城只身出国,漫游欧美,达7年之久。她将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先后连载于北京《顺天时报》和上海《半月》杂志。1930年,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
1943年,吕碧城香港辞世享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将骨灰与面粉和成丸,投入南中国海,与水族结缘。吕碧城的传世诗集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樊增祥读了吕碧城诗词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不能相信“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如此词句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再看看她的《定风波》——
梦笔生花总是魔,昙红吹影乱如梭。浪说鬘天春色靓,重省,十年心事定风波。
但有金支能照海,更无珊网可张罗。西北高楼休著眼,帘卷,断肠人远彩云多。
除诗词歌赋外吕碧城尤善丹青、能治印、亦擅书,其画在清末民初的画坛上自成一家,拟马钦山笔意采用斧劈皴和没骨法写就的山水扇面,浓妆淡抹总相宜,构图简净、线质劲健。12岁时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准,后也是辛亥革命后南社的重要成员,成员都是当时社会各界名流学人,不逊当时西泠印社声誉,黄宾虹也在其中。
但其书名、画名终究为文名所掩,其父吕凤歧书法亦然有东坡遗风魏晋风度,温婉可人且卷气宜人,吕碧城书法必然受到父亲影响启蒙,传承了良好的人文基因和文人质地。
清廷慈禧太后画师缪嘉蕙(字素筠)见到碧城信札后说:“今观书法秀逸,笔力遒劲,大有须眉之概,想见挥毫落纸时也。”足见其对吕碧城书法的钦佩和赞赏。吕碧城书法之所以有此秀逸遒劲须眉气概,与她豪迈不羁的心性相关,也与她人生经历的不断锤炼锻造有关,同时也与她不同寻常的理念眼界和不断突破超越自我的追求有关,这也是她执着坚毅的信念使然。
吕碧城书法放在整个民国和现代也是出类拔萃的,在世书家几乎找不到能与其媲美的了,她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丈夫气丝毫没有刻意霸气侧漏的飞扬跋扈,如刀光剑影的柔刚并济也有清风徐来的拈花微笑,有剑胆琴心的浪漫率性也有素雅静穆的落落大方。
其书流传于世的多为行楷,楷书联墨出自苏颜柳欧虞体并有溶冶,化合得恰到好处,不过于东坡丰厚、不过于阳询刻意、不过于公权紧筋、不过于世南松散,不就是碧城自己的形容体态么?如同溥心畬写字的容颜,不过溥之联墨只是单纯的柳体略显单一。
碧城的行草尤其手札特别耐看寻味,仿佛一个老学究或禅哲道人的手笔,不看其名一般都会误认为杨守敬、蔡元培、叶恭绰、严复、马一浮、陈垣、钱穆、沈曾植这样老宿才能写得出,有学养有气韵有性情有骨血,知道她更多汲取东坡风韵和郑孝胥型质,但碧城更以女性的特质韧化二者面目,孝胥本身定型惯性强化的个色特征由碧城人性羽化,并渗透到东坡雍容和自我本心,就化解了二位显著的典型性风范习性,经过理化反应在碧城身心,自然流淌出来的字果然不一样。
碧城的字也像她的为人亦如她的装扮,网络上流出的吕碧城服饰都是一些在今天看来都是特别前卫时尚芭莎的着装,我一直没弄明白吕碧城到底怎么如此扮装,今天再大胆洋气的女子哪怕男士也不敢如此着装吧?不过,吕碧城始终素颜尤其令人神往,也许她的书法如是颜值,不曾雕饰。
吕碧城深谙画理,这使她在诗词创作上对色彩特别敏感,善于以浓墨重彩描绘景物,突出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却也清逸而无艳俗气息。她刻画过日内瓦湖畔的樱花繁华艳贵,罗马古迹断壁残垣散卧野花夕照间的凄婉空色,也展示过阿尔卑斯雪山的云荒月冷,南溟芳树的红腴绿瘦,一景一物无不随形敷采,点染生动。
她的另一类以画笔描绘海外城厢叶落、山林秋早、雪窗红颤的景象,绝似李成寒林、范宽雪景、倪瓒疏枝的荒寒萧瑟之诗画意境,著色淡雅天然,澄明空灵。
可以这样说,在吕碧城之前还没有一位词人能将如此丰富的域外景致凝聚在笔端,或绚烂高华,或脱俗绝尘,令人一卷在手而目眩神驰。从其不多的传世国画观,都有传统南宗一脉文人画相通的颜值品味,有四僧四王的静远自然,更有宋元时空的高旷缜密,以书入画的笔墨流露出不俗的古典和超迈,比起同时代苏雪林谭雪影陆小曼宋美龄潘素似乎都要更深刻更成熟也更出尘。
吕碧城和袁世凯素无过节,相反由于袁世凯的襄助女学之举还颇有好感,对于袁世凯的胆识才干也甚为欣赏,因此与袁越走越近。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仰慕其才华,对她敬爱有加。但对于好友费树蔚的试探,吕碧城却笑而不答,后再提及,吕碧城答曰:“袁属公子哥,只许在欢场中偎红依翠耳。
”后来吕碧城抽身远走上海,在她看来“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比如梁启超、汪季新(汪精卫)、汪荣宝等,或早有妻室,或年岁较轻。吕碧城曾说:“我之目的不在资产及门第,而在于文学上之地位。
因此难得相当伴侣,东不成,西不合,有失机缘。幸而手边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耳!”不过,吕碧城提及的几位才俊在当时算得上精英豪杰富贵,梁启超袁克文汪精卫都是我们后来常常见到的风云人物,放在今天也许他们也都是云烟一缕,真的嫁给他们实时都是吃香的喝辣的体面而气派,相辅相成相夫教子,那么近代史当可能由此改写;要么吕碧城长大了我就成了你,近墨者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耳濡目染的吕碧城或许也会如同蒋碧薇等阔太太一样没事沉浸排场而非商场,才智心灵必然逐日耗尽。
不过,不嫁给这些个如今看来算是反面或激进人物也不是坏事,说不定多活二三十载也成了李青萍周炼霞李可染李苦禅,要么严凤英赵丹蓝萍们,吕碧城选择不选择也是她明智的选择,如若不涉及佛门是无法躲过这些现实俗世纠结牵念的,她走的是李敖夫人的道路,如若现在陈晓旭李娜的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吕碧城真的做得是对的,不然今天就没有如今的吕碧城再世,吕碧城也就不再吕碧城。
不过,不管怎么说,几位吕碧城提及的可称许男子都有一手出彩的书法品味,这一点或可无法磨灭也不可忽视,包括那位意识流里面昙花一现的“首长”袁大头。
最终吕碧城从道教修炼转向佛门,素衣吃斋,参禅论佛,翻译佛经,阐释佛典,弘扬佛法,差不多是吕碧城晚年最主要的工作。中年的吕碧城,大部分时间在海外度过,尤其栖息在瑞士雪山的时间最久,长达六年。这一时期的吕碧城,思想成熟,视野开阔,经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不断地向国内传递欧美见闻,让国人有机会了解世界。
在旅欧期间,吕碧城皈依佛门,以悲天悯人的慈悲情怀宣扬佛法,代无声的动物世界立言,谋求成立中国保护动物会,以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这期间她虽信佛,但并不盲从,对佛教教义中前后不一的矛盾说法不止一次地提出疑问,问道于国内大德,直到有了满意的回答而止。
年前邮购了中华书局再版、李保民等主编普陀山佛学丛书《吕碧城著作集》上下卷,恰巧又读到李保民的微博文章《我与吕碧城的不解之缘》颇感深情和亲切——上世纪30年代,吕碧城虽身在国外,与国内词学界的学人却保持密切的联系。
她与词学家龙榆生的书信往来尤多,一部分被龙丈后人保留了下来。十余前,我在编辑龙榆生书稿时有机会结识其哲嗣龙厦材先生,当他知道我热衷于收集吕碧城的各种文献资料时,颇为赞许,主动将碧城亲笔手札相赠,并神情庄重地对我说:“你与吕碧城有缘,手边的吕碧城墨迹所剩无几,这是其中的二张,你就拿去做个纪念吧!
”面对老人动情的话语,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不停地摩挲着这两张历经六十余年尘劫的手札,难以诉说内心的激动。
以后,先生又让我看了著名植物学家、诗人胡先驌写给他父亲的好多信札,其中论述近代词人,经常提到吕碧城,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数年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女儿、著名旅日画家傅益瑶女士归国省亲访友,有一天我陪同她在上海游玩,中午在延安饭店进餐,不知不觉地话题聊到了吕碧城身上。
女士受益家传,除了对国画有很高的造诣外,早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文学素养迥异俗流,对唐诗宋词尤有心得。席间,她忽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信不信,吕碧城一定是你梦中的情人。
而我呢,也有梦中的情人。”说到这里,嘎然而止,微笑着不在说下去。好奇心促使我穷追不舍,女士拗不过我,报以“辛弃疾”三字,说罢,两人相视笑个不停。
形容才女的美,绝代风华这个词比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更为妥帖。中国自古便有将才貌双全女子誉为绝代风华之说,一位才女的美丽可以冠盖一个时代,风华绝代,这是对才貌双全女子最高的赞誉词。尽管风华绝代这个词如今已经落满尘埃,而我们却能从一帧民国才女照片黑白光影中领略绝唱。
照片中,年轻吕碧城身着锦衣华服,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咄咄逼人的英气,虽说是一幅黑白色的老照片,然而其衣饰的考究从黑白的像纸上依然是能够看得出的,镶嵌在衣服上的珠玉闪烁着熠熠的润光,更何况是穿在这样一位眉眼长得艳丽夺人的才女身上,就更加让人觉得大不同了。
她的目光锐利而坚定,时隔百年竟依然让人感受到她的强大气场,吕碧城的一生的确是人间一大奇观,在清末民初那个 灰调阴郁的天空下,她的美貌和才华竟然如此多娇。
吕碧城五官细薄,愈加显得气质冷清孤傲、骨骼清奇。她一生经历逃家、写作、办学、经商、全球旅行,致力慈善,最后皈依佛门,人生不可谓不传奇。如同一匹烈马肆意奔跑,百转千回,直到风景看透,回归平淡。不知道136岁的吕碧城有没有秦怡夏梦梦露赫本的魅力,即使有不知道可有我们对待张充和叶嘉莹杨绛这样的礼遇对待吕碧城;60岁的吕碧城我没见过,难免人老珠黄,如若张爱玲冰心苏雪林年老的样子,源于她过人的才华和历经,我们还会青睐她的美好;三四十岁时青春作伴的吕碧城应该是最完美的时候,也都是我们印象中吕碧城本该有的模样,如若没有她爆棚的颜值我们还会不会如此关注她?如若没有她那脱俗的才华和丰满的履途,我们还会不会依旧爱慕她?不论是颜值吕碧城还是才华吕碧城抑或美貌才华人品并存的吕碧城,真的穿越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愿意敢于亲近这样的非凡女子麽?吕碧城对于今天时代的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反馈和心态呢?她会问我们这个时代会好吗?是不是过得也很愉悦而自在?是不是也会与你我在微博网络互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说不定也会同傅莹一样有着《天边》的故事,或可也有风花雪月天作之合的源远流长?要么,在今天,她再也写不出那样的诗书画,也未必再依恋佛门,也许也就不再拥有我们彼此心仪的吕碧城吧?这就是注定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吕碧城吧?爱江山更爱美人。
说好不再八卦,毕竟吕碧城先生是位云山翰墨、冰雪聪明的大师,是我曾祖母辈的老乡先贤,按理是不能以此视角方式来述说她的民国城南往事,本想决意以学术层面来寻迹吕碧城的艺术人生,没想还是被她的颜值给带进沟里……
吕碧城,写下最后一个城字,我没有想象你什么年纪最俊美飒爽的容颜,浮现在眼前的却是南中国海一片平静和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