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英雄刘文学 少年英雄刘文学的三个版本
1959年11月18日晚,现四川省合川市云门区双江村双江小学四年级学生、年仅14岁的刘文学,为维护集体财产,被地主分子王云学杀害。刘文学成了英雄。但53年后的今天,刘文学的故事仍有多种说法。
传统版:
“渠江水呀弯又长,有颗红星放光芒。少年英雄刘文学,他是我们的好榜样……”重庆市合川双江村55岁的村支书李天益放开嗓子唱了起来。
“这首歌是当时专门歌颂刘文学的,我们许多人都会唱。”旁边村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合声:“刘文学呀刘文学……”他们站在刘文学家老屋前兴致勃勃地唱着,但神情似乎有些掩饰不住的哀伤。
笔者走访之前所了解的当年刘文学遇害情况,与村民的说法大同小异: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分子王云学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王云学见事情败露拿出一块钱想收买他,可没有动摇刘文学保护集体利益的决心,他高声叫道:“不要你的臭钱!”就与王云学展开搏斗,终因年幼力薄,被王活活掐死了。
在场的村民们一提起刘文学,就很激动。“刘文学的爸爸死得早,妈妈对他非常严厉,把这个娃儿教育得听话得很,经常帮我们做事情,挑水呀、喂牛呀、捡柴呀,样样都做。”黄婆婆是刘的老邻居,从小看着他长大,“记得有年夏天,不知道是为何事,他妈罚他赤着脚、裸着上身在院坝里顶着太阳晒,晒得他在坝子里直跳。
可惜,为了一堆海椒就被地主掐死了!”老邻居郑开英愤愤地说,王云学太坏了!“这娃儿后来成了英雄,我们作为同村人,都为他感到自豪。”
流言版:
此后,笔者接到一中年男子的电话,他说他知道刘文学的“内幕”。“我叫熊琪,现在市内一家扳钳工具厂打工。早在1975年初,我落户在离云门区(现云门镇)有30公里远的龙市区石头公社当知青。我在那里待了4年,经常听当地老乡谈起刘文学的事。但他们嘴里的刘文学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英雄,而是一个和王云学一样偷海椒的小偷。”
熊说,当年他和记者一样也很吃惊,心想刘文学是大家公认的英雄,怎么会是一个小偷呢?“我从小就受正统教育。刚下乡时,曾想到他的老家去瞻仰他的墓碑。没想到,当地老乡竟异口同声地说刘文学是小偷。“开始我还不相信,可听多了,渐渐就信以为真了。”
熊进一步解释:“这种说法不光是我们公社的老乡,连刘文学老家的人也这么说。我和这些老乡生活了这么多年,了解他们的禀性,都是纯朴善良的人,我相信他们说的可能也是实话。”笔者好奇道:“你能说说当时刘文学遇害的经过吗?”熊开始激动起来,他说他听老乡们说,“刘文学出事那天晚上,生产队的村民都去看露天电影了。
他趁这个机会就挎了一个竹篮子到海椒地里,不料正碰到地主王云学也在偷。他见王比他偷得多,心里不平衡,就打算到生产队长那儿去告发王。王不服气,两人就发生了抓扯,没想到刘竟被王掐死了。”
“当时刘文学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没想到这英雄的称号竟然是假的,现在想起来觉得对他的崇拜有些不值,他充其量是那个年代造就的所谓英雄罢了。”
在江北一家餐馆里做事的曾西这样告诉笔者:“我和刘文学是老乡,都是云门镇双江村人。他的那些故事我都是听父辈们说的。”曾西说,“1959年农村正在吃大锅饭,家家户户都没有锅,只有收粪的船上才有锅灶。当时的地主分子王云学是个收粪工,天天收粪上船。
11月18日那晚,收粪工们一起偷了只羊到船上准备杀了吃。为了去掉羊肉的腥味儿,就打算用海椒除腥,于是大家就齐推王云学去偷。王在偷时,没料到被路过的刘文学看见了。刘就扯着他打算到生产队长那儿去告状,王当然害怕,就和刘打了起来,最后恶狠狠地用刘脖子上的红领巾把他勒死了,随后把尸体扔到了堰塘里。”
虽然和刘文学是同一村子的人,但曾西脸上看不到丝毫哀伤。“其实,刘文学死后,村里有些人并不伤心,也没把他当作英雄,甚至还有人拍手称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听不少老辈子说,刘文学生前有些野,做了些不讨人喜欢的事。比如,把别人地里的南瓜挖个洞,往瓜里填粪,有次还把教他的老师推倒在土坎下,摔断了手。”
最终版:
笔者来到当时合川县为刘文学修建的墓园,墓碑上有当时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题写的碑文“刘文学之墓”。“这个墓园是1960年,由合川县出钱,渠嘉公社(现已不存在了)的农民修的,全都是以挣工分的形式。”
“刘文学死后,每年的11月18日,都有不少小学生来扫墓。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扫墓的学生数以万计,密密麻麻的,整个墓园根本挤不下。到了90年代,人就少些了。现在就更少了,除了双江小学的人全部到齐外,其余小学都是派代表来扫墓了。”
“王云学被捕后,向公安局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经过,我才知道刘文学遇害的一切。1959年,正是"大跃进"时期,那时的学生都要参加集体劳动。11月18日那晚12点钟左右,刘文学在地里干完农活回家,刚刚走到这块海椒地,发现地里有一个黑影在晃动,原来是地主王云学在偷海椒。
刘文学望着王跟前的半背篼海椒,立即拉住他嚷着要向生产队长报告。王从身上掏出一元钱递给刘文学,"小兄弟,这一块钱给你,你就放我一马嘛。"刘不肯。
王就骗他说,又不是我一个人在偷,那边还有人在偷橘子呢。刘文学一听,这还了得,马上拉着王向更黑暗处走去。当他们走进一块红苕地里,刘才发现是王的诡计。这时王起了歹心要置他于死地,只是刘文学的力气够大,两人就打了起来,连红苕藤都被踩掉了整整六排。刘文学毕竟只有14岁,哪里是40多岁的王云学的对手,最后被他用背篼绳子勒死了。”李天益说到这里,声音都有些颤动了。
“王云学把他勒死后就跑回收粪船,船长见他蹲在地上卷叶子烟,向他喊:"王云学,恁个晚了,还蹲在那里干啥子?"船长哪里知道,此时的王云学正计划着,如何制造一个假象躲过这事。烟卷完后,王直奔红苕地,扛起刘文学的尸体扔进附近一个浅浅的堰塘,制造刘溺水身亡的假象。”
刘文学一夜没有回家,邻居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堰塘里发现了他的尸体。合川公安局得知后,马上派人到双江村调查。其实调查的经过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穿鞋的人少,几乎人人都打着赤脚,所以红苕地里到处是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在村里召开社员大会,要求每个人都到地里去对脚印。可以想象,当时的王云学吓得魂飞魄散,“他知道自己肯定跑不脱了,所以大家还没有对脚印前,他就主动自首了。十多天后,王云学就在合川体育馆被枪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