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全王秋杨别墅】当张宝全 遇见王秋杨
王秋杨当时才19岁,张宝全大她10岁。他们是在1987年一部军队投资2万元拍摄的片子《一百首歌》时认识的,王秋杨当时是南京军区最年轻的编剧,张宝全是个有才的小兵,当时是整部剧的编剧、导演、制片主任、作词兼作曲。
据说两人是一见钟情,拍摄中张宝全当即就求婚了,王秋杨以为只是开开玩笑。结果后来在回程及下飞机后,张宝全又两次求婚,19岁的王秋杨甚至都没问问家人意见,点头答应了。
毫无疑问,张宝全是极其有才的。用王秋杨的话说“是个全才”,她崇拜他。张宝全插过队,做过五级木匠,然后跑去当兵,钻过猫耳洞,出过诗集,还写过剧本,干什么都像模像样。但两人的结合,无疑差距太大。年龄大10岁不说,王秋杨还是军区司令员的女儿,被父亲如珠似宝地疼爱。
让两人相爱的这部片子,成为张宝全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敲门砖,作为当时的笔试第一名,他成了谢晋的得意门生,而这时的王秋杨,也开始在北京广播学院念书。
求婚成功的5年后,两人终于结婚了。1991年,张宝全作为随军家属调到北京,这是至今仍让他耿耿于怀的一件事。1992年,张宝全决定下海,他一直念念不忘的电影梦是一个原因,因为挣够50万就能拍片子了。“那时,谢飞的《本命年》投资也不过70万,一集电视剧的投资也就是两万多元。
”为什么不能曲线救国呢?张宝全想。另外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张宝全想证明“王秋杨没有嫁错人”。于是,王秋杨留在北京小打小闹做些贸易,张宝全只身南下。
说到下海淘金,最火的地方是海南。冯仑、潘石屹这些房地产大腕都是在这趟赶海大潮中掘到第一桶金的。跟这些已经呼风唤雨的人物不同,因为张宝全当年没有多少资金,所以他大多是做中介型短、平、快项目,从买卖土地中赚取差价。
后来,可能因为父亲是船长,他把自己的生意锁定在海运。不管怎么样,海运也算大有可为,因为那么多的人涌到海南,粮食、物资也都开始涌进来。张宝全的海运公司一度规模不小,被评为海南海运十大纳税企业。
下海赶海,自然有涨潮,有退潮。1993年,海南神话开始破灭,一批地产大腕全身而退,转战京城。张宝全结束海运生意后,手头有了一些资金,1994年回到北京,他开始重谋出路。自此,夫妻两人才算真正聚首,而今典的故事,刚刚开始。
今典的苹果熟了
张宝全在北京开发房地产之初,缺乏房地产开发资质,只好与本地有开发权的公司合作。耗费了近一年时间,历经两家公司,立项后项目都无疾而终,被勒令下马。痛定思痛后,张宝全决心自己成立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公司。
还是夫妻档共同作战,张宝全任董事长,王秋杨是总经理。两人性格互补,张宝全定战略、拿方向、激情飞扬,王秋杨做事有条理,执行力一流,他们出手的第一个项目是1997年的今典花园,出现慕名而来排队选购的现象,风光无二,张宝全和王秋杨终于有了当上有钱人的感觉。
此时的张宝全,手上宽裕心中不慌,他开始尝试为今典打造经典和标志化的建筑。于是,在今典二期,他开始融入小区环境、景观等概念,后来的二期被命名为“空间-蒙太奇”小户型2代。
连大建筑师张永和也买了两套。1998年,张宝全抓住福利分房政策结束之机,大打经济适用房概念,“今日家园”项目同样大获成功。后来,今典集团最著名的项目:苹果社区终于来了。在建设苹果社区过程中,张宝全还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的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这种文化先行,以文化包装社区的举措,还真是文化人张宝全的强项。
发展到现在,苹果社区,苹果派、今日美术馆、柿子林会所,包括二十二院街,都已成为今典的经典,它们既是商品,也是作品,具备了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高度融合。
张宝全的另一大手笔为亚龙湾红树林酒店,号称是“中国唯一具有巴厘岛热带风情的度假型酒店”。坐拥宽广沙滩和碧波万顷的亚龙湾,占地达150亩,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502间客房。目前,已开始营业。2007年7月,张宝全还拿到了三亚海棠湾的320亩酒店用地,打造精品酒店的集群效应,无疑是他的目标。
与其他将触角伸向全国,四面八方手眼通天的开发商不同,张宝全一直走得很稳健。他的主要项目都分布在北京(住宅和商业为主)和海南(精品酒店)。虽然盘子不能说很大,阵线也拉得不太长,但今典的出品,意味着开发一个成功一个,而且这些成功商业地产模式,为今典贡献了非常稳定的现金流。
坚韧意志受用无穷
张宝全怎么评价王秋杨?“今典集团的成功确实和我们的婚姻有很大关系,换个人当我老婆,还有没有今典集团不敢说。”“她自然、简单。结婚前话不多,小鸟依人状。结婚后发现她也未必小鸟依人,很有个性和想法。
”王秋杨是个直接爽快的人,很“真”。她热爱探险,一年至少有三个月在外面跑,忙着登珠峰,闯南极,走北极,穿越罗布泊等。每年年初,她都会给张宝全一份当年探险计划,张宝全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两个儿子也是。
王秋杨带两个儿子张牧遥、张牧远兄弟登顶“非洲之巅”乞力马扎罗山乌呼鲁峰,征服了5895米高度。弟弟张牧远还一举刷新登顶乞力马扎罗最小年龄者的纪录。以张宝全和王秋杨的年龄,谈及事业接班人还为时尚早,但夫妻俩共同认为,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让孩子证明“我能”,是让他一辈子受益无穷的事。
张宝全毫不避讳当初他们创业时有很强烈的创造财富的欲望。王秋杨的父亲当时是北京军区司令,对他们来说再回部队也很容易。但张宝全不愿意用这种方式,他不希望让人觉得自己是因为看上了她们家的背景,否则自己将一辈子活在这个阴影中。张宝全和王秋杨一起下海实际上是为了证明一件事,就是“王秋杨选的人不会错”。
当初一见钟情的夫妻两个人,爱好却截然不同。王秋杨爱往外跑,在高度、速度、危险中,追求新的体验;张宝全喜欢花鸟鱼虫、琴棋书画。但这似乎不妨碍他们的交流,每次外出回来,张宝全总是王秋杨探险故事的第一个听众,王秋杨笑着说,她会挑那些有趣的讲,把危险的忽略掉。
王秋杨是一个“炫耀财富不如炫耀经历”的奇女子,从1998年至今,每年花大约1/10的时间在全球行走,迄今为止,她已经成功登顶哈巴雪山、四姑娘山二峰、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慕斯塔格峰和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等山峰。同时王秋杨还是第一个到达南北极地的中国女企业家。
“空间的距离并不等于心之间的距离。”外出时,她一有条件就给老公张宝全打电话,随时把自己在外面的收获分享给张宝全。“不是待在一起就能沟通得好,有时候空间能让人沟通得更好。”王秋杨说。
而王秋杨每次远行,张宝全虽然从不同往,但总给她最大的支持。有一次她开车穿越西藏,座驾陆虎的轮胎报废了五个,每次都是张宝全从北京派人坐飞机,再跋山涉水地把轮胎送去,保证后勤。最后连王石、陆虎北京公司老总的陆虎备胎也被张宝全无情地卸了下来,及时送到王秋杨手里。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王秋杨现在还和父母、兄弟姐妹一大家人生活在一起。她说喜欢这种亲情的氛围,喜欢一大群孩子围在周围。王秋杨的两个儿子可能是继承了母亲独立的天性,他们从不粘着她不放,还总会骄傲地跟别人讲“我妈妈去登山了”,“我妈妈在西藏”,把她当成偶像。
只要有空,王秋杨也总带孩子出去玩儿,不会窝在家里。这时候,她会让孩子们自己提点儿有创意的方案,他们想做什么,妈妈就“跟着”他们一起去做。“我不主观设计什么,因为大人喜欢的孩子不一定觉得有意思。”□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