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枝访谈 李金枝:炉火纯青 千娇百媚
洛阳是著名的九朝古都,历史上有很多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戏曲底蕴亦相当深厚。洛阳戏曲学校成立后,先后培养出了一批有成就的豫剧演员,李金枝有幸成为该校的第一届学生。 1974年至1980年,李金枝在洛阳戏校受到了严格的科班教育,告别学生生活时,她认为这六年的学习使她终生受益无穷。
李金枝从艺三十年来一直虚心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塑造的很多剧中人物都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领衔主演的代表剧目《泪洒相思地》演出已达两千多场仍经久不衰。因在豫剧表演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曾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化表演奖”和“文化新剧目奖”、“香玉杯”艺术奖、中国豫剧“十大名旦”、河南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三八红旗手、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和奖励。
1991年她主演的《风流女人》一剧中的骑车、背人两个折子已被编入了中国戏曲学院教材,其艺术成就得到了专家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2006年在豫剧《江姐》中成功塑造了江姐的良好形象,受到广大观众好评。2007年在全国第八届艺术节参演的《常香玉》中饰演中青年时期的常香玉,荣获了文化部“文华表演奖”和“观众最喜爱演员奖”,2009年该剧荣获中宣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因在全国性文艺大奖中成绩显著,2010年12月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11年4月荣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作为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大师的弟子,李金枝不仅学习恩师高超的演唱艺术,而且继承了大师的做人风范,严以律己、为人谦和。在2007年参加全国艺术节期间,因连续紧张的排练和演出,她体力透支病倒,不顾医生的住院静养要求仍坚持边治疗边排练,以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出色完成了艺术节的演出任务。
她用自己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品质影响和教育着团里的同志,以弘扬豫剧文化的艺术家情怀培养了11名青年演员,通过自己的倾囊相授让豫剧艺术代代相传,在中华戏曲传统艺术中发扬光大。
作为河南文艺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青年表演艺术家和民进会员,三十年来,李金枝每年都参加“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季,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都带领着剧团的同志们走乡进村为群众演出。
每年多次参加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统一战线组织的各种重要庆典和纪念性文艺演出,及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的专题演出和访谈等活动。
2006年9月,应邀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组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梨园飞歌”的演出。今年6月,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个人演唱会,在河南省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演唱会上献上了她的精美表演。
在汶川地震及抗洪救灾等巨大自然灾害面前,李金枝总是带头报名参加赈灾义演并捐款十多万,还资助了四名贫困儿童,负责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生活费和学费。她用自己的艺术才华和深情为民的实际行动树立了民主党派成员的良好形象,为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金枝还非常热心民进工作。经她耐心引导和精心培养,将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刘艳丽发展成为会员。她在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职责,通过深入调研,先后提出了关于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关注食品安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司法环境、解决省直文艺院团全额工资发放等提案和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2010年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她与胡总书记交谈时也不忘立足本职履行职能,向总书记提出了进一步弘扬豫剧传统文化艺术和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的建议,受到总书记的称赞。
李金枝一贯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学习,面对繁忙的演出任务,坚持挤时间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理论方针政策,并积极参加民进省委会组织的主题学习、座谈研讨等思想教育活动,注重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履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进会员的职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人物档案] 李金枝,女,49岁,民进会员,河南省豫剧一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关链接]
踩着锣鼓点 为戏剧而生
俗话说,一个贵族需要三代换血,这话虽偏颇但也不无道理。梨园界仿佛也有这样的现象:一个特别优秀的演员,家中总有一些亲属与本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金枝的父亲是洛阳地区豫剧一团的主要演员,在演出剧目中常担任男一号;母亲是花旦演员,在金枝出生的前几个小时母亲还在舞台上演出。
出生后的金枝是在剧团长大的,剧团就是家,后台的衣箱就是床,剧团的叔叔阿姨就是亲人,在舞台幕条边看戏玩耍就是童年生活的全部记忆。没有人悉心地照料她,她随着剧团过着漂泊的集体生活,像一棵小草依附着剧团这棵大树生长。
到奶奶家度假时,才几岁的她就会穿衣、梳头、洗脸、叠被褥,有板有眼,一点也不找大人的麻烦。奶奶心疼的搂住她 :“你真是个小铁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不知遭了多少罪呀。”
1974年,洛阳戏校招生了,母亲赞成她去试试,亲自给她洗了脸,梳了头,换了件干净衣服,李金枝和一个同学蹦蹦跳跳去了考场。第一道考题是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她毫不怯场,歌声像泉水一样流了出来,唱到“不落的太阳时”,老师示意她多唱几遍,她便像上台阶一样一次比一次声音高,那宽广甜润的声音换来了考场围观群众的掌声。
第二道考题是自由选唱,金枝唱了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的唱段《只盼着深山出太阳》,老师在微笑,她也傻傻的陪笑,心中感到老师在欣赏她。
果然,又经过几次复试,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洛阳戏曲学校,开始接受系统的戏曲教育。 1983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省委宣传部安排她与汪荃珍等人在省会拜常香玉为师;1985年,她参加了全国第五次剧代会。
1989年,她受偃师市豫剧团之邀,去主演了现代戏《娥眉女》,该戏荣获香玉杯艺术奖。 1991年,李金枝以演出豫剧《风流女人》摘取了“第八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同年,李金枝又荣获了文化部第一届“文华表演奖”和“香玉杯”艺术奖。
一个身居地级市豫剧团的演员,登台十年,就把一个演员所能获得的专业上的最高奖项一一拿下,真是奇迹。而她,当年仅仅2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