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谌予经验集】增效?减效?变性?祝谌予妙用炭药(总结大全)

2019-01-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祝谌予老师不仅善用对药,而且还能妙用炭药治疗多种疾患,疗效甚佳,颇有独到之处,值得后人效法.现就个人所学得的,简单介绍如下.一.常用的炭药祝老常用的炭药有山楂炭.炒内金.焦曲.焦白术.苍术炭.枳实炭.大黄炭.陈皮炭.防风炭.黑升麻.木耳炭.莲房炭.荷叶炭.侧柏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乌梅炭.杜仲炭.黄连炭.栀子炭.石榴皮炭等.二.炭药的功用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古代医学家刘完素说得好:"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中草药

祝谌予老师不仅善用对药,而且还能妙用炭药治疗多种疾患,疗效甚佳,颇有独到之处,值得后人效法。现就个人所学得的,简单介绍如下。

一、常用的炭药

祝老常用的炭药有山楂炭、炒内金、焦曲、焦白术、苍术炭、枳实炭、大黄炭、陈皮炭、防风炭、黑升麻、木耳炭、莲房炭、荷叶炭、侧柏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乌梅炭、杜仲炭、黄连炭、栀子炭、石榴皮炭等。

二、炭药的功用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古代医学家刘完素说得好:“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中草药炮制方法有多种,统而分之,不外生熟两大类。生药性悍,多主泻,若体虚之人服之易耗损正气。而熟药性纯,多主补,炒焦和炭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些药物经炒焦和炭化后,原来的性味功用可能增强、减弱,或者完全改变。

大致说来有下面几种情况:

1.增强功效的有三类

(1)消食药物:如山楂、鸡内金、六神曲、莱菔子等,经炒焦和炭化后,消食化滞的作用增强,甚至能消积磨痞,另外还能止泻止痢。

(2)凉血止血药物:如地榆、槐花、大蓟、小蓟等,炭化以后不仅能清热凉血,而且还能增强止血作用。临床常常用以治疗赤白痢疾、崩漏、便血、痔血、尿血等。棕榈,味苦涩,能收敛固脱止血,经炭化后其性尤涩,固脱止血的作用增强。

(3)固涩药物:如乌梅能敛肺涩肠,生津止渴,炭化后固涩作用增强,且能止血痢,固崩止漏。石榴皮本为涩肠、止带、固精、杀虫之品,炭化后可用于止血、固崩,增强其固涩作用。

2.减弱功效的亦分为三类

(1)清热药物:如栀子、黄连、黄芩、黄柏等,炒焦或炭化后减弱苦寒药性。栀子本为清泄三焦热的药物,炒后苦寒性减弱,泻火的作用变缓。黄连本大苦大寒,能燥湿清热泻心火,用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用醋炒治肝胆虚火,酒炒清上焦之火,姜炒清中焦之火,用盐水炒泻下焦虚火。

虽然炒法不同,但总体来看,黄连的苦寒之性皆可减弱,药效也有所改变。黄芩炭除清肺热外,还可安胎止血。黄柏味苦,性寒,能泻肾经相火,又清膀胱湿热。盐酒炒黑后制虚火,又治热痢下血。

(2)行气药物:炒或炭化后能减弱耗伤正气的作用,并能止痢。如陈皮炭、枳实炭等。陈皮炭多用于理气、宽胸、止泻。枳实炭多用于通滞、下气、消胀止痢。

(3)泻下药:炒或炭化后能减弱悍烈之性,起到缓泻的作用,如大黄、黑丑等。大黄,又称将军。苦寒,有毒,苦峻力猛,善走于下,泄热通腑,推陈致新,荡涤宿食,下瘀血,破癥瘕。炒炭后峻下力缓,又能止血止痢,也可起到解毒的作用。黑丑,又称牵牛子。味苦,性寒,有毒,为苦寒峻下之品,能逐痰消饮,通利二便。炒用泻下力缓,可防伤泄元气,亦使毒性减弱。

3.药效有增有减的药物,可分四类

(1)止血中草药:如侧柏叶,苦涩性寒,能清热,燥湿,凉血止血。而侧柏炭则寒性减弱,收敛作用增强,可用它治疗各种出血(其中包括寒性出血或冷痢)。又如荷叶、莲房、藕节,一般常用以治疗热性出血,可是炭化以后凉性减弱,收涩作用增强,多用以治疗各种出血。

(2)解表药物:炒用一方面使疏风散寒的作用减缓,另一方面又可增加理血作用。如荆芥炭和炒防风均有疏风达表、入血透气的作用,常常用以治疗皮肤瘙痒。说明这两味中草药的疏风作用减弱,而理血止痒的作用增强。

(3)健脾燥湿药物:如白术、苍术经炒、炭化后,燥湿的作用减弱,而健脾止泻作用增强,寓有补泻之意。

(4)其他:滋补药,如杜仲、木耳,炭化后补益作用略有减弱,止血作用增强。

4.改变药性 一些中草药

如山楂、麦芽、地黄、枣仁、蒲黄、苦杏仁等,经过炒、炭化后原有的功效发生改变,甚至相反。生山楂有消食降脂、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山楂炭除有消积作用外,又有止血的作用。生麦芽可消食、利乳汁,而焦麦芽除用于消食外,又有回乳的作用。生地有滋阴凉血的作用,而熟地炭却有滋补肝肾,生精补髓,止漏固精的作用。蒲黄,生用活血化瘀,炒用化止血。

枣仁,生用补肝滋肾,醒脾,炒用安神宁心。生枣仁治嗜睡,炒枣仁治不寐。苦杏仁,有小毒,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炒杏仁,无毒,专治咳血。三、适应范围 祝老除用炭药治疗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和胎动不安外,还擅长治疗泄泻、痢疾和皮疹等。

四、典型病例

根据祝老经验,笔者经多年验证,取效甚佳,列举典型病例如下:张某,女,3岁。1980年8月3日初诊。

主要症状:患儿近日腹泻稀水,时下糟粕,色青黄,味臭难闻,一日泻下五六次,脘部不适,腹胀且痛,纳食不佳,小便短赤,脉象滑数,指纹色赤,过风关,舌苔白腻,舌质赤。

辨证:脾胃虚弱,湿热内停,食滞不化,以致泄泻。

治法:健脾燥湿,消食化滞。处方:苍术炭6克,山楂炭6克,焦六曲6克,川黄连3克,车前子6克(布包),益元散6克。2剂,水煎服。

二诊8月5日。小儿服药后腹泻减轻,每日1次,腹部略痛。脉象如前,指纹红,舌苔白,略腻。继服前方,加台乌药6克。2剂,水煎分服。三诊8月7日。药后诸恙皆除,病获痊愈。按语:根据泄泻病因、病情的不同,治疗亦异。

察小儿平素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正值夏秋之际,又感受暑热,湿热蕴于肠胃,稍有饮食过量,则胃纳不消,食滞不化,发为泄泻,故以健脾利湿、消食化滞为主。方取苍术炭、车前子、益元散以健脾利湿,入川连以清热,取山楂炭、焦六曲以消食化滞止泻。何以用炭?其意在于固涩燥湿,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