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医医德故事】历代名医医德
摘要:东汉名医郭玉,精通“针经脉法”,曾任“太医丞”,他对贫困的病人,格外精心诊治,一些达官贵人请他看病,效果反而不如贫民。人问其故,他说:“达官贵人养尊处优,身体虚弱,因而药效有限
东汉名医郭玉,精通“针经脉法”,曾任“太医丞”,他对贫困的病人,格外精心诊治,一些达官贵人请他看病,效果反而不如贫民人问其故,他说:“达官贵人养尊处优,身体虚弱,因而药效有限;再者,他们常常自以为是,不能配合医生治疗,效果当然大受影响”
三国神医董奉,看病不收费,但让病人病愈之后在他门前的山上种几棵杏树,几年之后,种的杏树达几十万株之多,形成“杏林”,今庐山杏林尚有遗址供人凭吊
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篇首列有“论大医习业”、“论大医精诚”等数篇有关医生道德方面的文字。 后世医家,从这些文字当中,获得了很大的效益
南宋名医陈自明,毕生研究妇产科,为数万名妇女解除痛苦他特别憎恨一些庸医的不正之风,说:“用心不臧,贪人财利,不肯便提伐病之利,惟恐速效,而无所得,是祸不及,功不大矣,他还批评“有医者得一二方子,以为秘传,惟恐人知之。 ”他所的《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流传后世
南宋名医王克明,身为朝廷御医,劫能眼睛向下,为民解忧,有一年,全国发生特大瘟疫,他深入民间,全力抢救,“全活着几万人”朝廷给他奖励,但王克明拒绝接受,
明代名医殷榘,给人治病完全免费;不论病者贫富,一律接受对钱物赠送他诊病特别细致,强调“视”和“验”,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被百姓称为“殷神仙”。
明代名医吴有性,在传染病盛行时,不顾个人安危,反复进入疫情严重的地区,每天出入于死体之中,详细观察和研究病因,找出对策,救治病人无数,最后他还写了名著《瘟疫论》
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的行医原则是“看贫不看富”,对穷人不受诊断费,还免费供应药物;对重病人,哪怕是百里之外,也要赶去诊治。 傅青主去世时,远道前耒送殡的百姓达千人。
清代名医徐大椿原先研究哲学和水利,后因当时瘟疫流行,就改习医学,他痛恨一些市侩医生的恶劣行径:“或立奇以取异,或用僻药以惑众或用参茸补热之药以媚富贵之人,或伪托仙佛之方以欺愚鲁之辈,或立高谈经论警世偷名,或造假经伪说瞒人骇俗,或明知此病易晓,伪说彼病以示奇。 ”他还大声疾呼医生看病应“一以惜物之力,一以全人之命,一以保人之家”,从而使当时社会医风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