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乐之城音乐赏析】文化时评 | 衢州成为爱乐之城 你准备好了吗?
音乐与歌声,可以变得像街头的空气一样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吗?过去,这是许多衢州人在梦中的瑰丽想象,只能戴上耳机或远走他乡假装实现这个梦想。而现在,梦正在一步步点亮现实。
上周,包括“好听衢州”礼乐·草原音乐会“五月红”名家经典专场,“为人民歌唱”——红色经典歌剧赏析晚会,江山市文化礼堂全民大合唱,首届衢化“中央道公益音乐节”等音乐节会竞相上演。
如果回溯时间轴,可以发现不久前还有彰显传统之美的“美丽浙江”民族室内乐独奏重奏音乐会,嗨翻年轻人的吾悦广场系列流行音乐节,都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时间,信安湖畔长歌起舞、乐音不绝,古典、流行的音符久久回荡在衢州上空,时代赋予了本土音乐人越来越多展现自我的舞台。有人不禁感慨,衢州正在迈向一座“爱乐之城”。
事实上,这一切的变化肇始于“好听衢州、好看衢州、好玩衢州、好吃衢州”品牌战略的推出,其中“好听”即指衢州的音乐之城建设,其目标之一是“月月有活动、周周音乐会”。
置于“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宏大江河中,音乐可谓是滋养心灵的轻逸之舟,它短小精悍,表意明确,易于传播,好的歌曲可以浪遏飞舟,唱出人民的心声和时代的呼声,激荡起心灵的震撼和穿透时空的回味。
衢州需要音乐,正如一座美丽大花园中,不能缺少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圃一样。只有乘着歌声的翅膀,这座城市才能变为让人慕名向往的诗和远方。
当然,我们必须正视,追梦路上,衢州的音乐发展也存在诸多短板。例如,音乐人才良莠不齐,创作氛围不温不火,精品寥寥无几,演出场所和培训机构档次不高,产业链未能形成气候。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衢州音乐发展进程中的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顶层设计的规划和政策推动,更需要音乐人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积蓄起改变现状的斗志毅力。
曾几何时,衢州古琴文化山高水长,涌现出了赵抃、徐伸、江朝宗、毛敏仲等在中国琴学史上有影响力的著名琴人,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雅风留香。到了现代,“琴音”依然不绝,常山县在短短两年间,孵化培育出了渐成规模的钢琴产业。这一冥冥之中巧合的乐脉“传承”,都注定了衢州音乐崛起的强劲势头。
另一方面,衢州也活跃着一定数量的音乐爱好者和唱作群体,他们有才华有潜力。同时,衢州的音乐教育也在走进千家万户,少年儿童中学习器乐、声乐人数比例逐步提高。西区的衢州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浙江音乐学院与衢州的交流协作日渐紧密……当这些“地利、人和”相遇“好听衢州”的“天时”,爱乐之城的蓝图似乎已经浮现在三衢苍穹之上。
衢州能成为爱乐之城吗?也许,这已经不是问题。我们更该追问的是——衢州成为爱乐之城,你准备好了吗?大势已至,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