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自驾一日游攻略】“南昆山木舍品21号民宿”建造纪实之二——方案
“南昆山木舍品21号民宿”位于南昆山花竹乡二坑村21号,是“木之舍”自行设计和监制的第一家乡村民宿。
之前并没有设计民宿的经验,尤其是这种由泥屋改造而成的乡村民宿。
虽然筹划已久,然而在选址落实之后,执笔之前,仍会思前想后,显得满腹踌躇!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种种疑问:主体如何改造?内饰材料如何甄选?灯光及软装如何设置?设备如何安装等等诸多问题纷纷如期而至!但自己亦深知要把心中的设计理念,梦想与情怀都付诸其中显然有点不切实际,受到的各种干扰亦是显而易见,所以亦只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竭尽所能吧!
近几年来一直留意“乡村民宿建设”这一板块的发展动向,浏览过不少的有关书籍,亦住过或者参观过一些民宿,能让自己十分喜爱的并不多,在广东尤为罕有!
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乡村民宿在老房子的改造及建设过程中,改造后的建筑物的外观风貌必须与当地一贯以来所沿袭下来的民风民情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与原有的自然环境相共融,不至于显得突兀,除此之外重点要在其“宿”字做文章、下功夫!所以外观“修旧如旧”,内装“敞亮舒适”自然便成了这次“南昆山木舍品21号民宿”改造的初衷。带着这样的期许,我展开了本案设计:
一、主体设计(结构,外观)
原有房子的主体为一幢两层传统的泥砖木瓦坡屋顶混合结构的建筑,两层合计实用面积还不到140平方米,且两侧的耳朵房较为低矮:其中一间为杂物房;一间为厨房。
据业主雄哥介绍,此房子建于六十年代,距今亦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环顾四周亦算是当地保护得较为完好的泥房子。年初之时,雄哥的老母亲仍居住在此,但岁月始终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站在老屋身旁仍会依稀感觉到其历经过岁月洗礼之后的沧桑,面对这种仍旧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古老房子很容易就会唤起心中对往昔岁月回忆片段的种种情愫!
然而原有建筑的先天硬伤着实令人侧目:低矮的层高;吱作响的木结构楼板;细小的窗户;潮湿狭窄而又阴暗的空间……
已经离现代都市人起码的居住素求相距甚远,“大动干戈”已成必然!
第一步是主体“升顶”,主体的改造将控制在建筑原址的边缘线之内,并尽可能让原有外墙保持完好;在主体内会因应重新规划后的格局搭建起一个钢结构骨架。这样木梁、瓦楞板条、新旧墙体与新造钢结构之间便会形成一个新的刚性构筑物,并支撑着屋顶以及新增建筑体量的荷载,把坡屋顶高度由6m总体提升到7m,两侧耳朵房的坡顶走向及格局亦会调整与主体一致,并形成“一字型”的坡顶主体结构,这样首层的净空可以由原来的2.
2m提升到2.7m。
因为二层为坡屋顶结构,空间自然会显得更为高挑宽敞。考虑到对“黄泥土墙”的情有独钟以及新旧墙体的统一性,故将整个新旧墙体整体重新挂上钢网后用黄泥等混合材料作粗批荡处理,屋顶再盖上旧瓦(旧瓦比新瓦更来得结实,耐用且富质感)。如此,“修旧如旧”便基本可达到预期效果。
窗开启的位置以及大小尺寸、比例、材质亦需反复推敲,因为窗开大了并不符合这种乡村泥房子的气质,开小了又会显得采光面不足。
于是权衡再三,从客家围屋的外观装饰中获取灵感,在每个窗套边加上一个宽180mm厚30mm的白色边框,这样的细节处理,让外立面更显精致且有秩序感,黑色的窗框、白色的窗套这种黑白搭配的调子镶嵌在粗批荡的黄色泥墙之上,相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改造后的室内实用面积约达至210平方米左右,而空间尺度、比例、采光、隔音等硬性指标亦得到显著的改善!但要满足不同时段不同来客们的各种需求,又要在改造后的并不宽敞的空间之内能做到面面俱到实属不易!
共规划出5间带独立卫生间的套房,其中一套为复式的首层将做成日式的“榻榻米”,二层三个房间均配有独立的观景平台。这样既确保了客人的私密空间又可以让其与大自然有一个更亲密的接触,并使室内外空间有一个良性的互动!
首层更配有一个9m²的厨房;一个15m²的下沉式茶室(虽然只下沉了450mm,但下沉式的空间是自己一直想要打造的,在这里得以实现真有点始料不及);一个30m²挑高约7m中空的客厅……
下沉式茶室的吊挂铁壶
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二、室内设计
主体规划既毕,很自然便要进入到室内设计的阶段,然而一个合理完善的主体格局自然能为室内设计提供一个尽情施展的平台,就好比模特儿的好身段之于各式服饰,怎么穿怎么有!剩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为主体结构穿衣挂饰了!
质朴、自然、素雅等等是材料甄选的大原则,物料的质感我尤为看重,因为在我看来只有合乎这种调性的质感材料,方可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并彻底放松的愉悦之感:素色砼地面 橡木原色 黄泥粗批荡墙面 白色乳胶漆质感的涂料等均为不二之选……凭借二十几年自己室内设计对物料判断的经验,几乎是在毫不犹豫之中迅速敲定。
其中“黄泥粗批荡”是材质选用的重头戏,在床靠背以及洗手间的干区墙身我都会大面积使用,我想这样既可以让室内、室外的元素有所呼应及延伸,关键是我要让这种满带泥土芬芳的自然、质朴的乡土气息在室内得以蔓延开来,让人的身、心、灵得以净化,让人情不自禁地去伸手轻轻触碰这种上帝赐予的恩物。
除了木壁板,黄泥粗批荡其余墙体均为纯白色的略带质感的乳胶漆涂料,甚至连二层的瓦顶也会喷成白色,这样就会让整个室内空间显得洁净明亮起来。
五个独立的洗手间虽然显得并不宽敞,但必须让人觉得明净,清爽而且舒适,用拉丝黑钢淋浴门套作为卫浴内干、湿区的有机分隔,湿区中的哑白瓷片与干区的黄泥批荡将会形成光滑与粗糙两种材质的强烈对比,再加上黑色不锈钢系列的小五金配件,这种“黑 白 黄泥色”的调子与外立面的色系简直是不谋而合!业主留下来的红色方砖显得厚重而质朴,用于干区的地面,自然很容易让人勾起对儿时老屋情景的回忆……
民宿的建设必须要在“宿”字做文章、下功夫,其中必须体现在设备的选型及软装配置上,考虑到山上常年潮湿以及冬季较为寒冷的因素,在全屋包括卫生间的干区都加装了地暖设备,让人好好回味一下这种赤着脚踩在暖暖的素色砼地上的感觉。
素色砼 原木 黄泥粗批荡再加上白色的质感乳胶漆仿佛已经为整个空间植入了“东方禅意”的DNA,所以在软装配置上基本都会遵循朴素、自然、简约的原则。
五个卫生间均配上智能马桶,以体现现代人居条件的高度文明。
唯一一间有条件可以安放浴缸的卫浴间位于复式套房的二楼,在其窗旁安放了一个独立式“桶状”黑白配的浴缸,来客便可以在泡浴之余尽览对面的环山竹海,想必是一种惬意畅快之事。
黑色电镀特制的不锈钢龙头及小五金配件可以充分提升卫浴间的品质感。
傢俱的选型基本以橡木原色的“现代中式”傢俱为主打,既简约而又干练。
纯中式的床头柜,衣柜亦会点缀其中。
日式和纸编成的圆型小吊灯,既轻盈又富韵味
剑麻地毯加上深咖色的帆布波打,是我挚爱的软装物料之一。
2mm厚钢板焊制成的“博古架”,焗上黑漆,便是中国古典元素运用现代材质去演绎的最佳例证。
这个造型的博古架在我的工作室“木之舍”也有一件,只是分隔的大小比例上略有不同,我喜欢它这个既纤薄而又富有刚性的矛盾体,既对立又统一。
圆形仿铜挂镜又为卫浴间平添几分欧式的浪漫情调。竹梯,木质挂衣架是一个房间的必配。
床靠背我会大面积使用黄泥粗批荡作背景,通过木壁板里暗藏光的照射去增加其质感,在墙上摆放的例如用筛子又或者是干竹梢等所构成的艺术装置,以增加其感染力,很自然就会成为卧室的一个视觉的焦点。
七米挑高的客厅中的一幅主墙,留给了好友福音画家沈忻去发挥,他将会在此即席绘制一幅抽象的巨型壁画。
三、室外景观及配置设施
主体的东南边是业主雄哥留下来让我们耕种时蔬的菜地,并不大,合共也就一百来平方米,且成高低落差分布。
临溪较低矮的一块,我把它规划成一个小型“烧烤场”,这样便让来客多了一个休憩的活动场所,加建的“洗涤间”就位于两块高低菜地之间。
主体的西北角加建了一个可安放空气能热水器以及空调主机的“设备间”,这样就会让整个建筑规划变得实用并有序起来。
与相对热闹的“烧烤场”相比,主体前面的院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用钢结构搭建起一个悬飘的临溪平台,可以让前庭显得稍为宽阔一些。
前庭的设计以“日式枯山水”为理念,地面用1200*300mm的条状烧面芝麻黑石成45°斜角“工字型”铺贴,刻意预留出的一些空间可以搁置几块大小造型不一的炭灰色花岗岩石,石块周边散铺上黑色小碎石,石头根部再植上一些苔藓作点缀。
质朴而又生机盎然,“禅意”顿现,想想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兴奋,除了二层三个独立露台之外,满铺上户外木地板的临溪飘台很自然便会成为来客们发呆的必然之选。
客厅落地窗对面的前庭,将会用竹子搭起一个棚架,日后会有两株紫藤安置于此,水缸是业主留下来的,种上睡莲或水生的绿植,想必亦是往昔岁月的一个美好的见证吧。
期待“南昆山木舍品21号民宿”在实施落地过程中有一个最完美的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