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荣严鹏 王向荣:在“严格”与“鼓励”间寻找平衡

2017-06-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提到风景园林学,相信很多人在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葱绿的植物,美丽的景致.在我国,风景园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创造了苏州园林等大批珍贵遗产.但直到2011年,这门学科才正式晋升为一级学科.为了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的发展,也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人才,一批师者也在讲台上默默耕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不久前北京市公布的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中,王向荣榜上有名.将国外"常识"引入中国王向荣与风景园林结缘已有30余年.1979年,高中毕业的

一提到风景园林学,相信很多人在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葱绿的植物,美丽的景致。在我国,风景园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创造了苏州园林等大批珍贵遗产。但直到2011年,这门学科才正式晋升为一级学科。

为了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的发展,也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人才,一批师者也在讲台上默默耕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不久前北京市公布的第九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中,王向荣榜上有名。

将国外“常识”引入中国

王向荣与风景园林结缘已有30余年。1979年,高中毕业的他考入同济大学建筑系,4年后,他又来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并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学位。随后,王向荣便开始了自己的师者生涯。

“中国的风景园林有深厚的历史积累,这是优点,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思维。”王向荣说,那时他们的学习和教学内容主要针对的便是中国的古典园林,视野十分狭窄,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几乎为零。

1991年是改变王向荣从教生涯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系攻读博士学位,并工作于导师的设计事务所。这段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让王向荣视野大开。

“上世纪90年代,国际范围内的风景园林学研究早已从庭院扩展到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研究,环境保护、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协调等内容,都已经成为风景园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向荣说,虽然这些内容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常识”,但由于国内研究的封闭,相关问题依然分散在不同学科中,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研究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末,学成归来的王向荣回到了北京林业大学。他开始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国外风景园林学科的发展状况,并着手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经过他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北林大的风景园林学科研与教学早已处于国内高校前列,与国外高校同步。

结合实际才能产生灵感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而至于怎样锻炼学生,不同老师有着不同的做法。

“实践能力缺乏是中国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该问题的产生不完全来自于大学教育,但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一定的弥补。”采访中,王向荣介绍说,在以前风景园林专业的学习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虚拟性的设计题目。由于没有机会亲眼看到现场,学生很容易陶醉在自己的设计图纸中,作出的设计也与实际相差甚远,甚至会为将来的工作埋下“考虑问题不全面”的隐忧。

基于此,在实践教学中,王向荣力求将真实的题目交给学生。“我们在北京市内寻找一些街区、公园、校园、广场或小区,给学生布置实际场地的设计训练,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对这些地点进行优化设计,学生必须反复到现场考察,使其设计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对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一办法虽然能解决问题,但却需要教师下足够的功夫,即要熟悉北京市地区规划。同时,实际操作之下,学生也会提出更多杂七杂八的问题,这是否会对教师产生一定干扰?对此,王向荣有着自己的理解。

“应该说,学生有问题是件好事。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的问题,较之在白纸上凭空臆想出的问题要更具有针对性,这些问题反而更容易解答。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难度’其实是降低了。”王向荣说。

兴趣不足的根源是信心缺失

不久前,一本北林大校内的学生刊物找到王向荣,请他撰写一段刊首语。在这段话里,王向荣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希望,其中第一条便是要找到学习的兴趣。

“如果缺乏兴趣,很难想象一个人能把一门学科学好。但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对所选专业是否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作适当引导和激发。”在王向荣看来,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有两个途径,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潜质和本专业联系起来。“学生有时并不清楚自己哪方面的潜质可以和专业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帮助他们寻找。”

王向荣口中的另一条途径则是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来不会打击任何一名学生的自信。”他坦言,目前的大学生一般只有20岁左右,缺乏专业知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某些高校教师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即用自己的能力去要求学生,对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是极其错误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打击了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的是正面引导,同时要善于看到学生的进步。”

采访中,王向荣坦诚,自己在学生的眼中是一个很严格的老师,但这种严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高标准要求上。“我会对自己的学生有更高期待,对他们说努努力会做得更好,但我从来不会否认他们的进步,因为在很多时候,学生兴趣不足的根源,其实是对学好这门学科缺乏信心,教师当然要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能以此为由,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其实并不容易。”王向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