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浦康平经典作品分析 他是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

2019-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到日本的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原研哉.田中一光等大师.殊不知,有一位生性低调内敛的平面设计大师,被人们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他就是杉浦康平.如今,日式风格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日本设计中独有的简约.空灵甚至是其背后的禅宗意境让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实,日本的设计远不止"留白"那么简单.杉浦康平,这位来自日本的设计大师,就以古朴典雅的风格诠释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亚洲文化.杉浦康平经典作品分析 他是日本设

提到日本的设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原研哉、田中一光等大师。殊不知,有一位生性低调内敛的平面设计大师,被人们誉为“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亚洲图像研究学者第一人”,他就是杉浦康平。

如今,日式风格的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日本设计中独有的简约、空灵甚至是其背后的禅宗意境让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实,日本的设计远不止“留白”那么简单。杉浦康平,这位来自日本的设计大师,就以古朴典雅的风格诠释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亚洲文化。

杉浦康平经典作品分析 他是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

东西方中的探索

和众多自学成才的设计大师不同,杉浦康平可以说是正统学院派出身,只不过他一开始学的是建筑。1955年,23岁的他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建筑科。本可以按部就班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但他却开始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杉浦康平经典作品分析 他是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

平面设计师杉浦康平

当然,建筑学的背景为他的平面设计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的是,建筑中追求的空间感与立体结构成功地融入到了其平面设计中。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我们仿佛在游览一栋建筑,错落的排版与设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杉浦康平经典作品分析 他是日本设计界的巨人:杉浦康平

杉浦康平作品

就在毕业的第二年,杉浦康平就凭借设计的唱片套作品《LP JACKET》获得了日本宣传美术奖。这组唱片套封面充分结合了唱片的音乐特点,封面设计与内容本身相得益彰。这组作品让他“一炮而红”,并成功开启了他的平面设计之路。

杉浦康平《银花》

在设计生涯初期,杉浦康平一直在朝着西方抽象主义的方向进行探索。他将光、声音、波纹等元素进行抽象化,再于设计之中体现出来。他另辟蹊径,让“无形”变为“有形”,让“无声”变为“有声”。他对传统的日本设计充满了怀疑,因此还被其他日本设计师视为“异端”。

1964年和1967年,杉浦康平得到机会两次前往西德的乌尔姆设计学院(Ulm Institute of Design)担任客座讲师。这些欧洲游历的体验,大大改变了其设计观念。从以往模糊不清地去跟随欧美的设计概念,一味地去靠拢,他作为一名日本人的意识开始苏醒:他开始试图将日本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观融入到欧美现代设计方式之中。

杉浦康平在同系列的书籍中总会让设计元素之间产生呼应

“在乌尔姆,我曾就我自己、我的本质是什么自问自答,发现我就是日本人啊。”身为一名日本人、亚洲人,他终于在多年之后开始回归本真,他开始关注亚洲文化中复杂而古老的符号及视觉语言系统。而在这过程之中,他的目光又逐渐放远,试图于“混乱”的视觉语言中求得一种世界的“秩序”。

从此以后,经历过东方与西方文化洗礼的他,开始真正地走入设计的更高境界,开始以哲学性的思考探求设计的本质。他的“混沌与秩序”、“万物相对应”、“二即一”等设计思想开始在一次次创作中走向成熟。

杉浦康平《都市住宅》

以哲学做设计

杉浦康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设计巨人,不仅仅是其作品呈现出的奇思妙想与精美工艺,更是因为在一本本书籍背后,都是他一次次深度的思考在做支撑。

杉浦康平《银花》

“书籍是信息的空间”

从1970年开始,杉浦康平开始着手进行《银花》杂志的封面设计工作。《银花》是一本介绍日本传统文化和亚洲民间艺术、工艺的杂志。在一年春、夏、秋、冬四册中,他将杂志封面视作“内在世界的外溢和展示”,用不同字体、字号、排版来表现不同主题,而几个主体之间又有着暗线的相互联系。

杉浦康平《银花》之“春”

这些封面与以往我们看到的“常规”封面完全不同,放大的图像元素与排版繁复的文字相融合。封面之于杂志,如同脸孔之于人--这样的思想来自于他对中国古代“观相术”的感悟。如同“观相术”一样的杂志封面,能让读者们从封面就能看到杂志内页的丰富内容。

杉浦康平《银花》季刊之“秋”

除了封面,他对书籍的“空间”也拥有着与常人完全不同的理解与体悟。书脊,这个书本中常常被人忽视的部分,在他的手上重获新生。他在书脊上印制了成系列的插图、文字,当这些杂志排列在书架上时,就会构成一整卷美丽的图画。而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是很多设计师忽略的地方--在细节之处展现设计之美,也成为了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杉浦康平对书脊进行了精心设计

“二即一”

上世纪70年代,杉浦康平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一同前往印度考察。由此,他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开始拓展至整个亚洲文化领域。中国、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来自不同国度的宗教思想、文字图像符号成为了其设计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杉浦康平设计了大量关于宗教的作品

在亚洲文化的熏陶之下,杉浦康平提炼出了“二即一”的设计思路。他的“一即二,二即一”来源于禅宗美学中“无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多”的观点,是其“设计是一个宇宙”观念的一部分。

杉浦康平曾说:“在中国,男、女、老人、小孩阴阳合一会带来圆满。人们认为混沌之初,一切是浑然一体的存在。”因此,他在自己的设计中将色彩、图像、自然界中的元素糅合重组,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其呈现--达到了混沌中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感。

在他的论著《造型的诞生》封面中,黑、白、红与明月、祥云、富士山相融为了一体;在海报《传统与现代技术》中,僧人、曼荼罗、佛塔一同闪耀着“灵”力的光芒。本是两个世界,最后于设计中达到了合二为一,不可分离。这样的禅学意境早已超脱出平面设计的范围,更是他对亚洲文化的总结与思考。

杉浦康平《造型的诞生》

“五感世界”

“一本书就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不是静止的,它是流动的,它要富有生命力,这样才能打动读者。”而一条鲜活的生命绝不会只有一种单一的感官体验,只有当眼、耳、鼻、舌、身完全被调动,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质感。

杉浦康平《全宇宙志》

而一本书,如何做到五感皆有?冷暖色的协调运用,象征符号恰如其分地出现,规范化的编辑与错落排版的穿插进行,都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自然舒适的节奏感,让人能在一静一动之间去感受书籍,去体会书籍之美。

文字之美

普通人通过阅读去感受文字之间的美,而杉浦康平则于文字的结构中获得它独一无二的美。杉浦康平作为一名平面设计者,对文字执着的迷恋让他成为了亚洲文化的倡导者与先行者。

杉浦康平《亚洲之书 文字·设计》

在1975年《游》杂志8月刊中,他在封面上放置了几十个字体,写法、大小、笔触各不相同的“游”字--以此来呼应当月的杂志主题:反文学非文学。

杉浦康平《游》

有一次在北京,杉浦康平看到人们在打太极拳,他却认为是大家在用自己的肢体写字。文字的一撇一捺就像是人体的运动,充满着生命的灵力。在这之后,他进一步提出了“汉字的灵力”的命题。

杉浦康平和自己设计的《游》杂志封面

文字在他眼中,不仅仅是设计的一种工具,而是能够表达其思想观念的外在形式。一次次结构、一次次重组、一次次排版,都是每一个文字的新生。生命之光在其中闪现,人、自然、社会的关系在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诠释。

杉浦康平对文字的设计得心应手

在创作生涯晚期,杉浦康平不再满足于做一名杰出的设计大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亚洲文化,用设计为亚洲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他亲自游走于亚洲各国,通过自己的作品呼吁人们关注、保护珍贵的传统文化,传承亚洲文化之美。

平面设计大师杉浦康平

或许杉浦康平关于哲学、宗教的思考在普通人看来有些晦涩难懂,但当我们手捧一本本由他设计的书籍时,一切便都不言而喻了。装帧艺术往往被大家忽视,但为文字服务的装帧,或许是最有意义的艺术形式之一。

◆《全宇宙志》

这是杉浦康平设计理念的集大成之作。他将日本传统板式与网格系统相结合,将文字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的是,书籍的内页侧面、书脊均被精心设计,每一页都“有惊喜”。

从一本本书籍杂志的封面开始,杉浦康平通过设计为亚洲文化寻求到了一条光明之路。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让人们能在设计之间感受到文字、图像之美,体悟到更加深刻的哲学内涵。如此一来,杉浦康平毕生的努力便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