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是好还是坏 杨宇霆勾结日本帝国主义了吗?
杨宇霆比张作霖小十岁,比张学良大十六岁,受张作霖的信任和重用,是奉军核心人物。1924年11月17日,奉系军阀张作霖邀国民军首领冯玉祥在天津日租界下野皖系首领段祺瑞家中会谈,决定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到北京主持政务。史称“天津会议”。图为天津会议时的合影。左起:梁鸿志、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卢永祥、杨宇霆、张树元,站立者吴光新。
知识分子眼中“高明”的杨宇霆
在《蒋廷黻回忆录》中,记载了他1920年代参与的一次东北研究旅行。在这次旅行中,蒋廷黻拜访了东北最高军政长官之一的杨宇霆,而杨向蒋透露了他对于东北问题与中日关系的一些基本立场。
杨宇霆认为,东北的既定政策是避免和日本公开冲突,他不欲阻止日本扩大其经济利益,他让日本从其创办企业中获得好处,而目的是要比日本进步快。日本迈一步,他一定要迈两步,中国内地移民到东北的人数每年约一百万,时间对中国是有利的,“中国人一天天的多起来,日本最低限度不能反对我们在东北办教育,创立中国学校。
日本最低限度不能反对我们发展农业,日本将高兴我们发展农业。在许多方面中日的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你们关内的同胞没有力量予我们军事援助,也不必促使我们和日本公开冲突”。蒋廷黻以为杨宇霆这番话“是对的,是高明的”。
可与蒋廷黻这段回顾相对照的是胡适在1934年日记中所写下的:“杨宇霆若不死,东北四省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胡适日记全集•第七册》,58页,杨氏与中国一流知识分子的交情似乎很不错,章太炎也曾在1926年说过他对杨的一份复函“甚为满意”,孙中山则在1923年致杨氏函中说杨“名言谠论,度越前伦”,“东省自得执事与诸贤助理,军民两政日臻盛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