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晖太萌产业基金 专访太平洋产业基金执行合伙人刘晖:
他,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公派留学英国的20人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名就读商学院的人。
他,回国后即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就职,负责招商引资,十数年间将世界500强中的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引入中国,包括宝洁、露华浓、百事、雀巢、美标等,还为宝洁、海飞丝等跨国品牌起了中文名字。
他,1991年涉足私募股权行业,并于1995年与AIG全球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办规模1.65亿美元的中国零售投资基金。
日前,太平洋产业基金执行合伙人刘晖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谈起了他超过25年的在华投资经验。
《第一财经日报》:太平洋产业基金主要都投资哪些领域?投资回报率如何?
刘晖:太平洋产业基金主要针对零售/消费领域。如果把消费品行业比喻成一个枣核,我们关注的是枣核中间的部分,也就是消费群体较广的行业,比如快速消费品、零售、食品、教育等。
同时,我们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也会找一些相互之间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企业,帮助被投企业之间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在旗下零售通路中发现哪个牌子的产品卖得好,就会沿着通路向上游寻找相关厂商进行投资,同时尝试把该品牌的产品引入我们所投资的其他渠道。
在我们已投资的34家企业中,有7个已经完全退出并且变现,平均每笔的回报是成本的2.8倍,年均回报率(IRR)为109%;另外3家企业已经成功上市,暂时还处于锁定期。我们的其他在华项目大部分是2007年以后投的,平均持有时间还不长,投资组合比较年轻,距离退出还有一定的时间。
《第一财经日报》:你的背景和经历都很特殊,在进入投资领域之前,在中国的消费品和零售领域,你有着2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什么让你决定转入投资领域?此前的从业经验对你的这一转型有何影响?
刘晖:我回国加入外经贸部的时候,中国还没有超市,没有现在市场上这些国外品牌,甚至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者”。我在外经贸部期间负责招商引资,将10亿潜在消费者这个概念介绍给了国外的企业:当时的中国有10亿人口,就算每人只吃一块儿巧克力,只用一瓶香波,也能创造巨大的消费发展空间。这个概念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的企业,我就亲手引进了30多家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发现中国市场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通路,这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瓶颈。当时,中国的流通渠道非常薄弱,跨国企业在中国能够生产商品,但是难以销售。当时宝洁的应收账款账期长达270多天,就是因为当时中国没有连锁企业。当时在中国销售产品,都是经过一级、二级、三级渠道,最后到几十万个小商户中一家家地收钱,收款很难。
但是,我相信中国的零售市场迟早会追上西方国家,流通领域里蕴含着丰富的市场机会。因此,我在1995年和AIG合作做起了中国商业基金。当时中国零售业刚刚起步,超市和百货才开始出现,百盛、国美都还只有一家店。
由于进入得早,我对这个行业非常熟悉,也有广泛的人脉,谈合作、谈投资都很方便。同时,我觉得这个市场“看得见、摸得着”,随着广大的农村市场的逐渐开发和老百姓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拥有丰富的发展潜力。
《第一财经日报》:在专注投资消费品行业时,同其他VC/PE相比,太平洋产业基金的竞争优势何在?
刘晖:过去20多年,我从招商到打通零售业通路再到对消费品行业的投资,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我和我的团队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了解,知道如何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以好孩子集团为例,企业为什么要选择与我们合作?理由很简单:我们能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帮助它们挖掘增长点、提升效益和企业价值,而不仅仅是“摘果子”。
在我们投资好孩子之前,我们和企业已经有5年多的接触,对企业本身和企业创始人很熟悉。当时,好孩子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婴童车的生产商。它以出口为主,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也有很畅通的出口渠道,在美国已经占有30%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更大,建议好孩子在保持出口优势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第一财经日报》:据我了解,太平洋产业基金拥有一支内部运作团队,其成员全部是相关行业的资深专业管理人士。部分成员甚至曾是知名跨国企业的高管,他们加入太平洋产业基金的初衷何在?在投资项目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刘晖:这个团队目前共有14人,成员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包括家乐福、沃尔玛、欧倍德、宜家企业的高管。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由于缺少这些高端管理人才而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这个团队能以顾问的方式或直接介入的方式,帮助企业提升到跨国公司或者国际型企业的水平。
对这些高管而言,我们的吸引力主要是可以为他们提供“二次创业”的平台和机会。这些跨国企业的中国高管,大多40岁左右,拥有10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在跨国企业中面临职业生涯的“天花板”。他们有创业的热情,但又顾及创业风险,直接加入民营企业可能又面临文化差异。因此,加入我们的运作团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带着这些企业管理专家去谈项目的时候,先不谈退出时我们能实现多少倍PE,而是谈我们如何帮助企业提升自身价值。比如,和零售企业谈的时候,我们先考察店面,然后由团队中具有跨国企业相关管理经验的成员为企业提出发展建议。这样让企业了解到双方出发点相同,容易达成共识,同时也为日后双方的沟通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财经日报》:金融风暴对于中国的消费品行业的影响何在?对于太平洋产业基金的投资有何影响?
刘晖:金融风暴的爆发,明确了中国经济靠出口无法维持增长这一现实,使得内需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太平洋产业基金的定位一直是针对内需型的消费品行业,金融危机后我们更加专注于这个领域。我们从之前的一些投资中积累了丰富的内需型消费品行业投资经验,这也有利于我们在这一领域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受金融风暴影响,中国经济短期内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投资者很难再有“搭顺风车”的机会。但是,我们认为符合下面两个特点的企业仍有较大的价值增长空间:一是企业效率有待提高,二是企业所处行业高度分散,有通过业内并购整合做大企业的机会。
此外,中国政府的一些刺激消费的方案也为我们带来了利好。比如家电下乡政策,就让我们旗下的家电销售企业(如汇银连锁)受益匪浅。
同时,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作为专注于中国消费品行业的投资机构,我们希望协助中国的中型民营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帮助它们成长为世界型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