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波刘晖 他把造福百姓视为美妙的事业——“追忆廖俊波”系列报道之三

2018-0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记者 刘晖 黄旭辉 郑金富 吴建琼 郭婷婷4月的闽北,春意盎然.政和东涧村的花卉长廊,紫藤花正在怒放;郢地村的牡丹园,又迎来了穿梭的游人;"白茶小圳"石圳,也到了春茶采摘的时节--可是,乡亲们盼望的廖书记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把"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视为"美妙事业"的廖书记,给乡亲们留下了无尽的念想与思忆."他就跟我们农民一样"65岁的余金枝珍藏着一张和廖俊波在茶园里拍的合影照片.那是2015年的采茶季,廖俊波到

□本报记者 刘晖 黄旭辉 郑金富 吴建琼 郭婷婷

4月的闽北,春意盎然。政和东涧村的花卉长廊,紫藤花正在怒放;郢地村的牡丹园,又迎来了穿梭的游人;“白茶小圳”石圳,也到了春茶采摘的时节……

可是,乡亲们盼望的廖书记再也不会回来了。那个把“让23万政和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视为“美妙事业”的廖书记,给乡亲们留下了无尽的念想与思忆。

“他就跟我们农民一样”

65岁的余金枝珍藏着一张和廖俊波在茶园里拍的合影照片。

那是2015年的采茶季,廖俊波到石圳村调研,看到茶园里余金枝和几位村民正在忙碌,也加入进来:“小时候我采过茶,阿姨,我来搭把手。”他一边采茶,一边和大家聊起茶事:“我们的茶叶卖得好不好?都卖到哪?能赚到钱吗?大家有什么困难可以和我说说,我也来出出主意。”茶园里,不时响起爽朗的笑声,旁边有人也随手按下了快门。

“他就跟我们农民一样。”余金枝说。

在建阳赤岸村,村民丁本钟也有一件珍藏——廖俊波的名片。

今年3月初,丁本钟来到武夷新区管委会,找领导反映回拨地的落实问题。正当丁本钟在办公室门口踟蹰时,便听到一个人热情地招呼:“进来,坐坐坐。”那人一边请丁本钟进门,一边关切地问,并拿本子记录下每一个细节问题。“当下我不知道他是谁,只是觉得他这么热情,这么细心,或许能帮上忙。”丁本钟说,“直到他递过来一张名片,才知道眼前这位笑容满面的人是新区的书记,是市委常委、副市长。”

“太亲切了,他没一点官架子。”丁本钟说。

在乡亲们眼里,廖俊波是“自己人”,没有距离。因为在廖俊波心里,乡亲们的事都是天大的事。

在东涧村,85岁老人魏品琳回忆:那次廖书记在凉亭里和我们拉家常,闲谈中老人们说起饮水难题,村里的水是从山涧里引来的,一到雨天,就成了黄泥水。廖俊波立马征求身边住建局负责同志的意见:“大家看看,这个问题我们能解决吗?”两个月后,村里的饮用水过滤池建成了,村民们再也不为雨天饮水发愁。

同心工业园区建设,土方量巨大。有一次,一场暴雨过后,高处的泥浆涌进了村民家里。廖俊波听说后,立即赶到村民家中,边组织转移安置、清理淤泥,边跟乡亲们道歉:“对不起啊,给你们带来麻烦了,请大家原谅。”

又有一次,征迁村民向他反映:“我家茶园种的是梅占,价值高,都按统一标准补钱,这不合理啊!”廖俊波把这合理诉求记下了,很快就给了村民满意的答复。

寻找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政和,是闽东北交界的一块红土地,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带领老区苏区的乡亲们摆脱贫困,这是廖俊波走马上任政和县委书记后最大的梦想。

打造工业平台,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农村电商,借助“互联网 ”实现“弯道超车”……廖俊波一次次深入乡村调研,和一线干部群众一起梳理思路,寻找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在他的支持下,油用牡丹项目落地高山区镇前镇郢地村。2014年4月,郢地开出了第一朵牡丹,“北花南栽”意义重大,基地负责人朱曦兴奋地拍了照片发给廖俊波,同样欣喜的廖俊波回了8个字:“辛苦付出有了收获”。如今,郢地百亩牡丹观赏园已经开始接待游客,数百亩油用牡丹也即将进入盛产期。

在他的牵线下,一家花卉种植企业落户铁山镇东涧村,流转土地400亩,搭起了成片的大棚,种植玫瑰、文心兰等。如今,东涧已成了“花海”,在花卉基地的带动下,全村超过一半的人口从事花的产业,乡亲们年均收入从5000多元增加到1万多元。

在他的鼓励下,石屯镇石圳村的乡村游越来越红火,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连外村人也闻着商机而来。2016年,石圳村旅游收入超过百万元,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在外屯乡调研时,廖俊波得知不少贫困户苦于缺发展资金,想从银行贷款,却又没有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回到县里,他走访每一家银行,并带着金融、农业等部门的负责人实地考察,寻求解决办法。

最终和邮储银行达成共识,以沉淀在财政户头上的200万元政府扶贫贷款贴息为政府保证金,在全省率先推出“三农小额担保贷款”这一定制型信贷产品。短短三年,邮储银行发放支农信贷6000余万元,惠及农民700多户,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政和县因此被列为“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示范县”。

“我们最先获得了110万元的贷款,莲子种植的规模很快就上去了。”说到廖俊波,外屯乡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仁寿有着说不完的感激。

有一阵,莲田里的福寿螺成了灾,老乡们急,廖俊波更急。他到省上农科院、海洋渔业厅去请专家,采取了生态防治的技术。“建立套养基地,通过养殖甲鱼、鲤鱼来吞食福寿螺。”许仁寿说,这一办法不仅消除了莲田的福寿螺之灾,每亩还增收近千元。

如今外屯乡莲田成片,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游人络绎不绝。村民除了贩售莲产品,还搞起了农家乐。

“每年都给群众一个惊喜”

初到政和,廖俊波就听说了一件事:当地已经20多年没出过一个清华、北大生,许多有条件的家长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往外地就学。教学质量上不去,根源在哪?带着疑问,廖俊波叫上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夜访政和一中。

“书记看得很细,一间间教室、一个个办公室走过,从学生的作业,到老师近期在读的书刊。”政和一中校长魏明彦回忆,那晚,廖俊波在学校一直待到了晚自习结束,临走前他们还站在楼前小空地上聊了半个多小时。

魏明彦提的建议,廖俊波都上了心。他向常年在教学一线的妻子讨教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点,又亲自协调沟通,推进政和县中小学与福州名校结对子工作,同时加大了教育投入。

在政和期间,廖俊波每年必定参加高三毕业班的省质检分析会,与老师们一起分析解读各项数据。“会前,书记一定会找我要三份材料:学生的排名表、单科成绩的排名表以及政和一中在全市所处情况的汇报。”魏明彦说。

2013年,政和一中一位考生被北京大学录取;2015年,政和一中通过省一级达标校验收;2016年,政和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

“每年都要给群众一个惊喜”,这是廖俊波对政和百姓的承诺。大家感受着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也眼见着城市环境的日新月异。

按照廖俊波“建一座有归属感的城市”的构想,2012年伊始,政和启动了31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26.3亿元。小县城成了“大工地”,黄土扬尘,道路拥堵,诸多不便,但有一位退休老同志却压抑不住兴奋,写下了打油诗:“政和人民好福气,来了一个好书记……”此后的每一年,政和都有至少30个城建项目在建,年度完成项目投资在15亿元以上。

主街白改黑、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项目相继竣工;珠山湾、解放、同心等9座大桥相继建成;渡头洋、官湖洋、松源洋等3个城市新区骨干路网加快建设……

众多惊喜中,还有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2014年7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政和分院签约、揭牌。政和县医院成为闽北首个实现托管的县级医院,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

还是廖俊波担任邵武拿口镇镇长的时候,3岁的女儿这样问他:“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廖俊波很认真地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真心实意为百姓造福,这就是廖俊波始终不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