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忍耐 【历史】走近《德川家康》 忍耐尽头即不朽 (序章)

2019-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写东西其实不算我最喜欢的,也不算我最讨厌的事情.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我并没有把写作当成任务,而是是享受其中,将其作为一种能在群英荟萃之中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可笑的小资本来维持自己可怜的尊严.时过境迁,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我所不喜欢的事情,写东西的时间越来越少.德川家康忍耐 [历史]走近<德川家康> 忍耐尽头即不朽 (序章)去上海旅行的时候,朋友提及一位叫郭栋楠的神奇的人物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纵使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也应独坐钓鱼台,专心去做至少我不讨厌的事情.而这种对不讨厌甚至喜欢的事情的专心,想必会很被

写东西其实不算我最喜欢的,也不算我最讨厌的事情。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我并没有把写作当成任务,而是是享受其中,将其作为一种能在群英荟萃之中有别于普通学生的可笑的小资本来维持自己可怜的尊严。时过境迁,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我所不喜欢的事情,写东西的时间越来越少。

德川家康忍耐 【历史】走近《德川家康》 忍耐尽头即不朽 (序章)

去上海旅行的时候,朋友提及一位叫郭栋楠的神奇的人物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纵使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我也应独坐钓鱼台,专心去做至少我不讨厌的事情。而这种对不讨厌甚至喜欢的事情的专心,想必会很被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所需要吧。近期在看《德川家康》,打算每周更新书评。希望大家监督,谢谢。

德川家康忍耐 【历史】走近《德川家康》 忍耐尽头即不朽 (序章)

德川家康是日本德川王朝(江户幕府)第一任君王(征夷大将军),他在日本混乱的战国时代,扫平群雄,开创历时二百六十余年的长期政权,而以七十五岁高龄逝世。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已矗立起大和魂的精神堡垒,然而一八六七年德川王朝被西方世界英法美荷四国舰队的巨炮摧毁,还政天皇,明治维新时,曾一度受到日本人的憎恨,认为日本所以受到屈辱,都由他们造成。心理状态跟中国在辛亥革命时,人人厌恶清王朝一样。

德川家康忍耐 【历史】走近《德川家康》 忍耐尽头即不朽 (序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失败,尊严扫地,过去所有累积下来的光荣和骄傲,全成梦寐,日本人发现他们所处的时代,竟跟三百年前德川家康所处的那个时代——诡诈、斗争、生死间不容发,简直没有分别,于是激起再度反省。日本文坛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山冈庄八崛起,透过历史的理解,面对当代日本所处的环境,开始撰写《德川家康》在报上连载发表。

我用专门形容英雄豪杰石破天惊的“崛起”二字,形容山冈庄八,是因为他用一支笔,重新唤起迷惘中的大和魂,使日本人再建信心。

山冈庄八具备雄厚的历史知识,从德川家康的祖父、外祖父开始探索,直追寻到德川家康建立的全日本大一统的幕府王朝。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由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

”忍耐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有巨人才知道什么是忍耐,似勾践战败后,甘心当敌人的奴隶,韩信被流氓强迫从裤裆下爬过去,他默然接受,这种缩回拳头式的忍耐,一个人如果不够坚强,就绝对无法忍受。

当盟主织田要求德川家康杀妻杀子的时候,德川家康毫不犹豫地立即动手,只有懦夫才会轻率地拔刀而起,血流五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悲壮的,使烈士动容。但历史上多少政治领袖往往宁为瓦全,而等待有一天,把碎了的璧玉,恢复原状。

曾有入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大仲马在他出神入化的巨著《基度山思仇记》中,最后一句话,就是:“等待!”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

日本战国时代,英雄豪杰辈出,包括丰臣秀吉在内,也只有德川家康深深领悟到这个奥秘。作者山冈庄八在德川家康精神深处,提炼出这个奥秘,指出它就是由弱转强的基因,使战后的日本人终于在断瓦败壁中站起。

孤立的忍耐没有力量,而必须发自明智的抉择,熟读《三国演义》的中国读者都记得“让徐州”一幕,刘备是徐州州长,当吕布狼狈前来投奔时,刘备把他安置在小沛,而在不久一次对外战争中,吕布袭据徐州州城,刘备遂被敌人击败。

任何人的反应都会是从此跟吕布不共戴天,刘备不然,他反而向吕布投降,而被吕布安置在吕布原住的小沛,这项满面蒙羞的决策,需要无比的智慧。桶狭之役后,德川家康不但不为盟主今川复仇(为故主复仇,是日本武士最崇高的情操,否则将被人唾弃)反而踉盟主的敌人缔约,这项一反武士传统精神的剧烈反应,跟刘备一样,都出人意外,忍人所不能忍,终于才能艰苦地达到既定目标,以至作者山冈庄八惊叹他的勇气。

一千余万字的《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

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它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因一直被封闭在艰深的文言文中,影响不大;而《三国演义》上的人物,却深入民心,成为影响中国人性格最巨的书籍之一。

同样德川家康的风范,也影响日本,德川家康深受丰臣秀吉的信任,丰臣秀吉推心置腹,坚信德川家康是道义之士,因之托妻寄子。对于政治性的效忠,一个绝对聪明的人,一旦发誓臣服某人,在他有生之年,绝对不能谋反。

——不过,也只有傻瓜才会这么做。德川家康终于负义,把丰臣秀吉的后裔杀尽。这使我们想起中国的司马懿,不同的是,司马懿是被迫自救,走上不归路,且由下一代动手。而德川家康却是主动地扫荡所有潜在敌人。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美国人过度的恭敬卑屈,曾使人警觉到不是一个祥瑞兆头。忍人所不能忍的民族,一定复兴;不是只会高叫激情口号,自陷灾难的民族所能比拟。德川家康几乎全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除了科举制度,他写中国汉字、作中国汉诗、吃中国汉药、崇拜朱熹、崇拜朱元璋。

问题是,朱熹不是一个活泼开阔的思想家,朱元璋则是一个愚昧的暴君,德川王朝终于颁布“锁国令”,中日两国遂开始共同命运,直到十九世纪,但结果却大大相异。

十九世纪几声舰炮,日本解除枷锁后,短短时间,迅速成长,而中国在受到更多炮击后,迟迟未能建立一个现代化完整国家。遂有入认为: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川家康的精神使日本复兴,中国却胜得凄惨,应验了古谚:登高必跌重。

原因之一是中国缺少德川家康这种无论崛起或没落,都贯穿着一股令当代和后世人慑服的精神,也缺少把这类英雄人物介绍给国人的文学作品。要了解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唯一的方法是阅读他们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而不是阅读学院派的经典著作。读《三国志》不会了解三国时代,读《三国演义》却会立刻留下三国时代的深刻印象。了解日本亦然,《德川家康》的文笔引入入胜。

《德川家康》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爱不忍释的超级长篇小说,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信息:这是日本式权力游戏教科书;在非权力场合,则是日本式商业游戏教科书。无论在台北、在香港、在内地,有一种现象是,中国商人和日本商人做生意,都会发现,日本商人精密的计算,往往只留给你仅够你活下去的利润,使你既不愿接受,又不敢拒绝,于是茫然失措。

在《德川家康》中,我们会了解,这正是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你只存在日本文化深层元素中才可以找出破解之道。

明治维新时代一度受到贬谪的德川家康,现在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已成为半人半神,被尊奉为“东照神君”,作者山冈庄八长期的竭力经营,不但使这位影响日本兴衰的德川家康凸显无遗,更把承继大和精神的本质完全呈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中国传统战争观念,价值连城;但是如果仅只从欣赏的观点,接触日本这个民族,也将有无限的惊异赞叹,使我们的生命,更为丰富。

上文节选自本书序的部分,作者很好的将日本的种种事迹与中国做对比,提醒我们英雄不分国界。诚然与日本的血海深仇不能忘记,日本法西斯犯下的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更好的去了解“敌情”魏源说过“师夷长技以制夷。

”日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应用的地方。虽然日本人窃走中国救心丸药方抢先注册成为日本专利为他们带来众多利益,使中国出现了自己的药材自己的药方却得给日本交专利费可笑现象的悲剧无可挽回。

但是私以为,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或许是应用了日本强烈危机意识的相机而破的文化精神,不断的更新学习,不断的进步。才会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让东京为之一振,感到岌岌可危的大城市。如果13亿人口都会借鉴、应用甚至融会贯通亚洲最发达国家日本的种种优良精华。

我觉得,纵使周围国家如何蠢蠢欲动。中国也大有“任尔容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的气势。有朝一日,我们的子孙后代们会像美国国民一样因为自己是本国人充满自豪骄傲与优越感。那是一个崇尚自由和平的东方不败,那是一个令世界为之景仰的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