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高度 行走天目山步道 穿越森林王国

2019-08-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桥流水炊烟起,烟雨朦胧青石板,桃李芬芳醉春风,这是温婉又含蓄的江南.江南的春天雨水丰沛,水汽氤氲,成云致雨浸润厚泽的土壤,经年累月,河流纵横的江南平原孕育出了一座重峦叠嶂.耀目璀璨的森林王国--天目山.天目山高度 行走天目山步道 穿越森林王国2018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位列其中.步道全线长113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串联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公园.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庐山世界遗产等多处自然保护地.沿着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拾

小桥流水炊烟起,烟雨朦胧青石板,桃李芬芳醉春风,这是温婉又含蓄的江南。江南的春天雨水丰沛,水汽氤氲,成云致雨浸润厚泽的土壤,经年累月,河流纵横的江南平原孕育出了一座重峦叠嶂、耀目璀璨的森林王国——天目山。

天目山高度 行走天目山步道 穿越森林王国

2018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国家森林步道名单,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位列其中。步道全线长113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串联着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公园、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庐山世界遗产等多处自然保护地。沿着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拾级而上,一路饱览古树名木之美、庙宇古刹之胜、奇岩巨石之雄、历史文化之光,树影婆娑间,江南古陆的前世今生犹在眼前。

天目山高度 行走天目山步道 穿越森林王国

“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天目山源出昆仑,处浙江省西北部,呈西北向东南走势,逶迤于浙皖两省,主脉绵延至杭州,巍峨迭升,怪石林立,著称“浙西百山之祖”。主体东、西两峰近巅,各有一池,形若双眼,得名天目,始于秦汉,显于梁唐。此后的数万年间,任凭沧海桑田王朝更迭,天目山始终岿然屹立,俯瞰人间。

天目山高度 行走天目山步道 穿越森林王国

3.5亿年前的傲然崛起

天目山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3.5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蓝色海域。当古生代早期频繁的地壳运动在扬子准地台南缘钱塘凹陷处形成褶皱带,一只横亘浙西的斑斓巨蝶正羽化而出。直至燕山期,强烈的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酸性岩浆,凝结的流质固化成岭,天目山由此诞生。

古老的岩层风化交叠,宽谷与山间小盆地错列其间,山峰海拔1000米以上较多,河谷深切700-1000米,峭壁突生,峡谷众多,山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成为长江和钱塘江的分水岭。地表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汇集成溪,江河行地,顺势而下,一条流向南麓太湖源头,一条迈向钱塘江畔。

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天目奇山,也是探索中国晚近时代气候演变的重要样地。20世纪30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西天目山,在《中国冰期之探论》中指出:“浙江之天目、天台、雁荡亦有冰盖,其中较古者,皆有向平地流泾之痕迹。”揭开了第四纪冰川之谜。

世界罕见的森林王国

地壳碰撞、火山运动、冰川演变为这颗蓝色星球镶嵌上了一座世界罕见的森林王国。“大树华盖闻九州”,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系统一直是天目山的生态主角,拥有原始科属和孑遗植物,分布249科1044属2351种高等植物,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天目山特有种24种,是“天然植物园”和模式标本产地。“高、大、古、稀”,天目山的森林植被享誉国内外。

高——在天目山所有森林植被的生命演化中,数乔木金钱松最是奋发图强,树干直插云霄,傲睨万物,树冠恍若玲珑宝塔。天目山的金钱松平均高45米,最高约60米,相比于世界同类树种平均高度40米,天目山的金钱松更加引人注目,有“世界冲天树”之名。

大——天目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古柳杉群落,总面积约267公顷,最大柳杉胸径226厘米。沿森林步道两旁,柳杉胸径50厘米以上的2032株,100厘米的以上484株,树龄多在300年以上,最长已逾千年。

古——除了高和大,天目山还一种植物见证着1.26亿年间的草木枯荣,人称“活化石”古银杏。在漫长的生命史中,银杏曾受第四纪冰川期影响逐渐消亡,但天目山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银杏避难所。登高至开山老殿,远眺悬崖,其中一株古银杏世世代代已萌生出22株不同大小的次级树干,人们惯称此树为“五世同堂”。

稀——大自然对天目山的眷顾远不止于此。茂密的森林王国里有24种天目山特有种,92种模式标本植物,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种。这里存在着世界仅存5株的“地球独生子”天目铁木,因其分布区窄、受孕率低而濒临灭绝。天目铁木的生命密码正等待着人类进一步破译。

森林随风而舞,云豹林间穿行,黑麂小心藏匿,儒雅的白颈长尾雉绅士一般悠然漫步,绚烂的中华虎凤蝶舞者模样翩翩而飞。天目山古老的地质,优越的环境,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条件。你无法想象大自然是用怎样的力量,在江南平原上孕育出这片森林王国,还诞生了5024种动物精灵,绽放着世间生命的万丈光芒。

林木茂盛的天目山耸立在白云间

源远流长的吴越文明

天目山不仅仅是一座山。当人类登上食物链顶端,文明的火光也在这里蔓延。

5300年前,天目溪水蜿蜒而下。在距离主峰几十公里的下游平原,一个原始部落泽水而居,扎根而生,狩猎打鱼,耕耘治玉,繁荣发展,揭开了华夏五千年历史的神秘面纱——“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城市的出现是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良渚先民在一方天目水土的庇佑下用不起眼的石器和陶器述说着古老的农耕文化、玉器文化和王权文化。

由此后演,天目山所荫及的古代文明最为鼎盛时期,必定是吴越王朝。天目迤逦,山渊之精,吴越王朝的缔造者钱镠便出生于此。

吴越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在唐天祐四年所建,定都杭州。五代群雄四起,十国王权更迭,吴越王朝却在乱世纷争中求得生存百余年,得益于天目山这方水土。吴越国都属长江中下游平原雨水充沛地带,本应恐洪灾之患,但因拔地而起的天目山横亘其间,森林植被华盖千里,将水汽阻截于前。吴越三代五世保境安民,休养生息,奖励垦荒,鼓励农商,铸就了熠熠生辉的吴越王朝。

硝烟弥漫的革命圣地

天目山位于苏、浙、皖边陲,地处长江三角洲进出要道,战略位置尤显重要,北可控京、沪,西可掩皖东,南为金严屏障,是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后方战略基地,历来兵家必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杭州沦陷,1939年,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西迁天目山。是年3月,周恩来在抗日烽火中来到西天目山,会晤浙江省主席黄绍竑,共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大计。中共浙西特委秘密从安吉西迁天目山,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浙西行署相继创办浙西一中、民族文化馆、民族日报社、民族剧团、天目书院等文化教育团体。抗日民族文化全国称范,天目山一度成为浙西抗日中心,是苏、浙、皖抗日根据地组成部分,当时有“前方政治看浙西,后方政治看赣南”之评述。

两次天目山保卫战,挫败侵华日军妄图攻陷天目,直取浙西,打通杭徽国道的图谋。1945年,中共领导的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率新四军第1、3、4纵队转战天目山,为抗击国民党军顽固派进攻,肃清国民党残余土匪及地方武装,浴血奋战,彪炳史册。

立天为目,山靖人和。漫步天目山国家森林步道,犹如翻开一幅翰墨清香的上古卷轴,描绘着自然界数万年间斗转星移,日月轮回,探秘江南古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不朽传奇。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