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后脸怎么烂了 奥托·斯科尔兹尼和营救墨索里尼 最大的谎言
在1943年9月10日罗马战区状况大势底定之际,斯图登特将军的任务仍有最重要的一项需要执行,那就是救援墨索里尼。因为9月9、10日两日的战斗,德国已经正式和意大利现政府撕破脸。在10日当晚开始,斯图登特将军的航空第9军司令部幕僚们,在军情报参谋首席郎古特上尉的率领一便不眠不休地进行,这一行动最终成就了一名欺世大盗。
整个行动的军事特种作战部分,将完全由德国伞兵主导与执行,也就是对皇家之原山巅的空降突击以及对皇家之原旅馆的攻占,扫除任何的抵抗。而配属给司徒登特将军的SS特工队员,以其追踪专家的特性,其在本行动中的使命为在空降突击展开之后,尽速找到墨索里尼的下落,并确保其人身安全,因此计划中所安排的意大利将领,将随SS特工队员行动。
斯科尔兹尼及他的队员还有重要的一项任务,亦即当作战任务圆满成功之后,将护送墨索里尼安全抵达普莱笛迪马勒,然后飞往德国国。最后面的这项任务,让斯科尔兹尼在本次行动中的地位占尽了便宜,甚至成为最后篡夺了全般功劳的主要关键。
在斯科尔兹尼战后的回忆录中,大言不惭地陈述道,整个作战计划的细节是他本人以及他的副手拉德SS中尉,共同构思制作出来的,而伞兵方面仅只提供技术性事宜的建议。斯科尔兹尼甚至指出,伞兵人员的态度保守,第9军航空军幕僚人员对于他制定的计划感到过分艰难几近无法执行,而持否定的负面态度,整个行动被视为不切实际,他们(第9军参谋)试图说服我,以DFS230滑翔机在这样的高度降落,根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从没有付诸实验过。
] 斯科尔兹尼这样写道,仅由于他个人的坚持,认为滑翔机可以降落在格兰萨索峰山巅上,才终于说服了司徒登采行了他这个“十分大胆”的计划。
从军事专业的角度言之,空降突击是一门专业性极高、牵涉到技术细节之极其复杂的特种军行作为,凡未能深入接触过该专业领域的人,根本无法体认到此类的行动需要备齐何等之一般条件、又该满足什么特殊因素,斯科尔兹尼缺乏相关意识与知识,能够制订出如“橡树行动”般高技术要求与高难度的完美空降突击行动,换言之,其欠缺做出如此作战计划的充足条件。
反观德国伞兵,早在大战初期即已在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有过类似的大胆缜密的机降突击行动,并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而当时的条件并不比现在好到哪里去,甚至在攻略克里特岛的水星作战时,德军的空降突击团的机降突击所展现出的大胆与创意,都令盟军方面感到惊讶,而其在该次作战中死伤之惨重,也表明了德国伞兵并不畏惧高伤亡率。
是以,无论从任何面上看,本次滑翔机空降突击作战,实仍出自德国伞兵之手是无庸置疑的。
DFS230着陆时不仅有减速伞,而且在机首还有三具火箭来帮助着陆
接下来所发生的事件,成为本次作战中的“罗生门”,战后众多的说法与回忆,出现了若干不同甘的版本,而其中相互矛盾与与抵触之情节多有所在,以致无法拼凑出一个具有公信的全貌。目前在西方战史办中普通认同的说法,仍是以斯科尔兹尼的版本为主,斯科尔兹尼以其尔后在1944/1945年冬的“突出部会战”中,担任穿着美军制服、使用美军车辆之特种部队“装甲第150旅”指挥官的角色,而颇受美国军方的注意,甚至盟军方面一度盛传其任务为“刺杀艾森豪”!
战后斯科尔兹尼特别遭到美军监管以接受美军情报部门的特别审讯,于是其说辞列入在美方正式的档案纪录中。
让我们先来看德国伞兵方面的记录,这是战后伞兵第2师战友协会所出版之队史《伞兵第2师之路》(Der Weg der 2 。Fallschirmjaer-Division)上的故事。
基本上而言,滑翔机机降突击造成了意大利守卫部队全然的奇袭效果,不仅其无法回神反应,以采取对搞空降突击的即时措施,更甚者,意大利士兵们受到此一突如其来的入侵行动的惊吓,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就在如是的状况中,后续的滑翔机陆续着陆在旅馆周围各处。
这是,在旅馆房间内的墨索里尼,听到了外面传来的骚乱,有着滑翔机着陆触地的声响,还有伞兵突击队下机后传达指示的呼喊,便走到了窗前一探究竟,就在他的眼下,一队伞兵突击队正对着他楼下旁侧的旅馆入口冲来,其中包括了斯科尔兹尼与他的SS手下。
伞兵突击队员三两下跨过大门台阶,冲入了一楼大厅,率先的伞兵瞟见在长廊的尽头,两名意大利守卫站在一扇房门前,当即对着该扇门冲过去,这两名警卫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骇到不知如何反应,就被伞兵一把推开,房门打开后,就见到墨索里尼同样吃惊地看着进来的德国伞兵,这一刻,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重新获得自由了!
后续到达的伞兵已经巩固了皇家之原旅馆的警备,并立刻将意军守备部队缴械,将他们集中于旅馆的大饭厅内看管。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并无交火发生,仅只有一组伞兵在冲向皇家之原旅馆途中,有人不慎扣动扳机而传出了一声枪响,所幸这声冷枪并未引发任何后续效应。根据伞兵的陈述,本次行动中,由于意大利守军并未实施抵抗,故意军索列底将军其实未派上用场。
就在机降突击部队降落在皇家之原平顶的同时,位于山谷内的地面部队伞兵教导营第2、第3连,先是切断了意军部队的对外通信联系,并在短暂的战斗后排除了路上的障碍,接着即对缆车站发动了一次大胆的突击,将该缆车站的建筑物不费吹灰之力攻占,战斗中意军产生了两名战死者。
伞兵随即以缆车站为中心,建立起牢固的防务,并控制了附近区域的状况。见到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营长莫尔斯少校即带着第3连连长修兹中尉与20员伞兵,立刻搭乘缆车前往和山巅上的机降突击部队会合。
在缆车上山的途中,尚有一座在半山腰的缆车站内有着意大利兵驻守,这些意大利守军见到莫尔斯少校和他的部下时,在完全出乎意料的状况下遭到解除武装。当缆车慢慢升至皇家之原山巅那头的缆车末站时,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正是格欧格。
冯。贝勒普希中尉的部下;时间为14。45时。于是,莫尔斯少校和格欧格。冯。贝勒普希中尉正式会合了。伞兵教导营两部任务群的会师,象征着橡树作战的全盘胜利成功。
墨索里尼被囚禁的地方
这是伞兵的说法,让我们来看看斯科尔兹尼版本与伞兵们的版本有了哪些差异。
正当麦尔维纳少尉将滑翔机降落于皇家之原旅馆旁侧,以斯科尔兹尼为首的SS特工队员夺机门而出,一拥而下。麦尔维纳少尉前往滑翔机上之枪座位置,立刻架好了MG15轻机枪,在机枪的掩护下,斯科尔兹尼一行人向旅馆狂奔而去,而意军宪兵索列底将军也在队伍中。
旅馆前面有一组意军卫哨,索列底将军赶忙用意文对着他们叫首:不要射击!这组哨兵并未轻举妄动;斯科尔兹尼置之不理,直接冲入了旅馆内,他随即瞟见一间开着门的房间,那是是通讯室,里面有一名意军人员正在操作无线电机,但是该员并未察觉外头的任何异状,然后斯科尔兹尼用冲锋枪枪托将无线电机捣个稀烂,使其丧失作用。
这时,一阵奇怪的声音引起了斯科尔兹尼的注意,他发现有一架滑翔机重重降落在他们所在位置100公尺开外之处,这是他的副手拉德尔所乘的第4号机,现在距斯科尔兹尼着陆已经1分半钟了,斯科尔兹尼看到他的部下拉德尔、曼泽尔的等人从滑翔机中攀爬出机体;在此同时,斯科尔兹尼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孔出现在旅馆的一扇窗口,那就是墨索里尼,墨索里尼听到了外面的骚动前来察看,知道德军特种部队前来搭救他了,所以他向着斯科尔兹尼一行人点头示意;
见到这一幕,斯科尔兹尼这下可急了,因为墨索里尼将自己暴露出来,成为显著的目标,增加了自身的危险,所友斯科尔兹尼急忙叫首:“Duce,离开窗户!”墨索里尼立刻退步向后。斯科尔兹尼冲进旅馆内,却又碰上了一大群意大利宪兵,这些人刚刚午休完毕,正群聚走出旅馆,还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事件。
在这些人还来不及弄清状况之前,斯科尔兹尼与席威特少尉使用枪托强行在人群中打开了一条通路,终于进入了室内。当他一脚踹开了房门时,正正见到墨索里尼站在里面,和他一起的有两名着制服的军官,还有一位穿着西装的人士。这些人立刻被带出房间,以防任何对Duce不利的举动发生。
此时斯科尔兹尼的部下纷纷赶到了,他们马上接管了墨索里尼所在房间的安全护卫任务,见到一切底定,斯科尔兹尼即对墨索里尼说到:“Duce,元首派我来解救您了。”Duce显然感动万分,回答道:“我就知道元首不会让我身陷困境!
”然后紧紧握住斯科尔兹尼的手,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此时,窗户外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滑翔机陆续降落,并且也有伞兵冲进旅馆内,换言这,情势可以说完全在掌握之中了。斯科尔兹尼于是派人找来意大利守军的指挥官,这是一位上校,斯科尔兹尼要求他立即投降,指出德军的后续增援已经在路上了,前往格兰萨索的缆车也落入了德军手中,故任何的抵抗都是枉然的。
这位上校想了一下,说必须请示他的上级,也就是当时和墨索里尼一起在房间那位穿着西装的人士,他就是古哀里将军。 不一会儿,上校回来答覆:“我投降!”
斯科尔兹尼随即与该上校步出旅馆,上校将对其属下下达正式之投降命令,余下之投降事宜将由瓦尔格少尉办理。
这时在皇家之原旅馆内已经没有任何的紧张对抗关系存在了,负责囚禁墨索里尼的古埃里将军出现在墨索里尼的房间,不一会儿索列底将军也到了,彼此即在房间内攀谈起来。意军指挥官拿来一瓶红酒,打开了向伞兵们和斯科尔兹尼敬酒,称为“胜利者”干一杯。
墨索里尼要求德国伞兵不要以战俘待遇对待皇家之原的意大利宪兵们,因为这些军人待他还不错。这点不难办到,因为届时德国伞兵只要搭乘缆车离开,将意大利守军留在格兰萨索山上即可。实际上德国伞兵和意大利守军已经消弥了敌意,尔后墨索里尼在皇家之原旅馆前面和伞兵与SS队员合影时,众多的意大利官兵也参与其中,现场似乎一片欢愉的气氛。
以上所述,为斯科尔兹尼方面对墨索里尼获救过程所作的描述。与德国伞兵的说法相比,斯科尔兹尼陈述了较多的细节。可以确信的是,斯科尔兹尼的叙述中应该包含了大量的事实,将这些事实如实照说并不会减损斯科尔兹尼自我宣称主导整个突击行动的地位,反而有助于增强别人对他说法的认同。
我们可以从斯科尔兹尼的陈述中,一探行动执行阶段的大致梗概。必须注意的是,斯科尔兹尼将他所经历、或者所听闻的事实过程,经过细密编排,然后在许多关键的场合张冠李戴,或加强自己的重要性,以强调其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为何我们怀疑斯科尔兹尼的说词?由于斯科尔兹尼将伞兵策划、执行“橡树作战的”的地位与角色窍为为已有,而今日透过各方面的线索再指出,斯科尔兹尼此一陈述是伪造的无误,这就构成了吾人继续质疑其后续说词的先决条件。
三个疑点
两个版本中的分歧点在哪里呢?仔细比对,可以发现两个版本中确有两个最大这不同点,造成了尔后罗生门般的历史悬案。其一是斯科尔兹尼究竟带了多少SS队员参加本次作占。不同的来源有不同的数据,大致上不出15-20之数,斯科尔兹尼本人的记述则是18名。
这是因为计划中指派给SS队员的是两架滑翔机。但是伞兵教导营第1连连士官长波斯哈默的说辞,却很清楚的指出随行出任务的SS队员仅只有8名(含斯科尔兹尼);而波斯哈默连士官长是参与整个空降突击行动的当事人,也就是第1连士官长,其位置足以参与行动之若干细节的讨论与执行,他的记忆有着极高的可信度。
对于SS队员出击的人数的争议,将直接影响到第二个争议点,即究竟谁才是第一个冲进房内找到墨索里尼的人。
斯科尔兹尼自然宣称自己是首先解救墨索里尼的关键人物。由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斯科尔兹尼搭乘的第3号滑翔机,因意外情况而成为突击机队中第一个着陆的滑翔机,故斯科尔兹尼是为第一批突入皇家之原旅馆的人中的一个,系符合逻辑与事实发展的判断。因之在若干德国知名战史作家的著作中,也承认斯科尔兹尼所做出之首先解救墨索里尼的声明。
但是如果波斯哈默士官的8名SS队员说法系属实,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实际第一波着陆的第3、第4号机上,应只有第3号机上为SS队员,而第4号机将是伞兵人员才是,那么这第一波冲进皇家之原旅馆的人中,就有很大的可能是伞兵的战士,因为伞兵的任务主是以军事战斗行动掌握确保整个局势,以利斯科尔兹尼执行他的任务-保护墨索里尼的安全并护送其返回德国。
依照德国军人的惯性,当他们发现原定的第1第2号机未到,而自己已经先行着陆,他们当会主动前往执行缺席的战友所应担负之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率先冲进旅馆,立刻掌握旅馆内的情况。
于是从这里就出现了另一种与斯科尔兹尼完全抵触的说法,由负责执行“橡树作战”的德国伞兵那里传出,直接挑战斯科尔兹尼的版本。在战后德国伞兵的圈内,盛传此一率先冲入房内与墨索里尼接触的人,并非斯科尔兹尼或是他的SS手下,而是带着两员伞兵的一位伞兵少尉。
这就映证了波斯哈默的说法。由于滑翔机减少了两架,空降突击部队不得不将出击的人数进行了削减,顾念到伞兵第1连是为执行机降突击的主要任务,责任与使命重大。为了不使突击部队的战力受到过多的削减速,一个合理的处置就是要求SS特工队员亦跟着一并缩减;毕竟伞兵的突击行动一旦有任何闪失,那么斯科尔兹尼的任务再怎么重要也无从执行。
即使退一步说,跟随斯科尔兹尼出任务的SS队员正如其所说的数量适为18名员额无误,而首批降落的两架滑翔机上载俱为SS队员,但从斯科尔兹尼的记述中,仍可看出些许端倪,可以推论伞兵方面的说法仍具备相当的可能性。
在斯科尔兹尼的版本中,我们得知其在降落后率先突入皇家之原旅馆,但是显然其选择的入口并非通往墨索里尼被囚房间的正确路径,所以斯科尔兹尼才会先闯入意大利守军的通信室,捣毁了他们的无线电设备,然后还经过了一番周折,始找到墨索里尼所在的房间。
必须指出,尽管斯科尔兹尼捣毁意军通信设施是必要的举动,但以当时突击部队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的任务区分中,这应该不是斯科尔兹尼的责任,因为他的头号使命是尽速找到墨索里尼:摧毁意军通信设施的动作,按军事逻辑而言,应是原定之第1、第2号滑翔机的先头伞兵的任务。
很显然斯科尔兹尼是找错了路,才会误打误撞地闯入无线电室,从这些记述得知,自斯科尔兹尼突入旅馆内,到他实际进入墨索里尼的房间,应该花费了相当的时间(斯科尔兹尼自己的记述是1分半钟,但实际可能为更久。
是否在斯科尔兹尼跌跌撞撞找路的这段间隔中,已经有后续着陆的伞兵抵达,先一步由较短的路径找到了墨索里尼,抢先保护了墨索里尼的安全,这就不无可能了。
这所以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伞兵老兵们隐藏这段史实的缘故,在于这位和墨索里尼率先接触的伞兵少尉,在二次大战结束后身陷东德统治区内,在西德的战友们深怕他的身份曝光,以其在本次行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可能会受到东德政府的逮捕甚至审判。
盖在东德政权下,他们对待纳粹犯可说不假宽恕,不像西方盟国顾虑冷战两极对抗之政治需要,以及一次大战凡尔赛和约的教训,许多纳粹战犯在判处了很重的刑度后,多被折半执行,甚至很多死刑犯最后也被赦免;社会主义国家方面便没有如此的宽容。
有鉴于此,伞兵战友圈内为了保护这位同袍,便很长时间姑隐其真实身份及其事迹,以免遭不测。这点在伞兵退伍将校,骑士十字勋章得主阿诺。冯。卢恩的大作 Die Bildchronik der Fallschirmtruppe 1935-1945第179页中也有所阐述。
冯。卢恩当时正任斯图登特将军的幕僚随员,本次作战结束后,其伴随斯图登特将军搭乘缆车上格兰萨索赴现地视察,他写出的资料应来自当年听闻参加行动的伞兵们的第一手报告,可信度极高。
二次大战结束后,在西方一片谴责、追究纳粹战时罪行的氛围之下,多数德国人急忙撇清其在大战中所曾扮演之积极性角色,或者故意谈化之,以免惹祸上身。就在这种普遍禁声的战后环境之下,德国伞兵的老兵们,不太有适当之时机或场合能上其站出来,驳斥斯科尔兹尼的说词。
等到事过境迁,能够畅所欲言的年代到来时,亲身参与之当事人多已凋零,少数健在者亦垂垂老矣。相对而言,斯科尔兹尼战后沦为美军阶下囚,在美军的监管下,斯科尔兹尼有恃无恐的恣意发表其回忆文章,对于其担任德军突击队指挥官的角色毫无遮掩,甚至还大加宣场,一时间西方人士普遍被其具渲染的文句所迷惑(斯科尔兹尼给了他们爱看的夸张又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相对于伞兵老兵圈方面的低调,政治性极强的斯科尔兹尼所端出的故事于是成为一家之言。
只是到了近年来,才慢慢有以伞兵为主体的版本出现,但世人已经普遍接受了斯科尔兹尼的故事了。第三个争议点,并不如前两者这么重要的是,意大利索列底将军究竟在整个行动中扮演何种角色。
伞兵的说法是索列底在其中根本无任何作用,盖意大利守军被德国伞兵的大胆突击所震慑,伞兵在不发一枪一弹的情形下就掌控了整个局面,所以无须索列底的出面劝解。而另一方面,斯科尔兹尼却历历的指出,索列底不仅和他们一起行动,还喊叫制止了意军人员可能的对抗行动,还喊叫制止了意军人员可能的对抗行动。
是否斯科尔兹尼为了增添其版本的精彩度,故意添加了索列底的情节,使行动过程平添格外的紧张程度,进而塑造出其无畏、勇敢的形象,这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橡树作战到了最后的一个阶段了,现在所应致力者,就是如何将墨索里尼平安送下格兰萨索峰。斯图登特的安排是两架菲斯勒鹳式侦察机担任此任务,一架由斯图登特将军本人的座机驾驶格拉赫上尉亲自驾驶,直接降落与皇家之原平顶上,将墨索里尼迳行接往普莱笛卡迪马勒机场,避免墨索里尼因停留于现在太久而出现变数;而另一架将降落于山谷底下,这架的任务是载运斯科尔兹尼飞往同一机场;换言之,斯科尔兹尼及其队员将随同伞兵一起乘缆车下到山谷后,再后再前往和墨索里尼会合。
但战争的磨擦的因素再一次发生了作用,格拉赫上尉的鹳式侦察机在其高超的驾驶技术操纵下,平安地降落于皇家之原旅馆的平顶上,但另一架在山谷中降落的鹳式侦察机在着陆时,将其起落架碰坏了,已经无法再度起飞。
格拉赫上尉在着陆后,立刻前往旅馆内和墨索里尼会面。并即报告墨索里尼,他将亲自由山顶上载运Duce前往普莱笛卡迪马勒机场。当下墨索里尼的反应是拒绝,因为墨索里尼本身曾经是一位飞行员,他自然了解在这种状况下起飞,其风险会有多高。
然而情势不允许墨索里尼有所选择,顾虑到意大利方面可能的反制行动,经由陆路脱离现地仍存在有极大的变数,尤其在提弗利地区,还存在有为数可观的意军野战师尚未归降,所以搭乘格拉赫的鹳式侦察机可是唯一最快脱离的方式了。
接下来,橡树作战即将上演出一场极富戏剧性的戏码,就在众人在皇家之原旅馆门前**拍照之后,伞兵一行人护送墨索里尼前往搭机离开,墨索里尼本人则由斯科尔兹尼及其副手拉德尔中尉近身伴随。上机前,墨索里尼再度向德国伞兵们致谢,只是从神情上可以看得出他的落寞,此时的他已经被自己的人民所抛弃、推翻,而营救他的竟然是德国人,想来令其本人不胜唏嘘。
此时合乎常理的安排,就是墨索里尼登上了鹳式侦察机后即行起飞,但此一单纯的行动却在这时添加了意外的变数,斯科尔兹尼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前往鹳式侦察机和格拉赫上尉交涉,他要求与这架飞机一齐起飞。格拉赫十分惊愕,就鹳式侦察机基本的载重而言,仅搭载墨索里尼在这个1500公尺高的平顶上仅只手帕大小的空地上起飞,就已经是十分棘手了,如果再加上体重超过90公斤以上的斯科尔兹尼,整个起飞将极度危险,甚至恐怕将危及墨索里尼的人身安全,但是这些显然都不是斯科尔兹尼考虑的重点。
短暂的谈话后,格拉赫上尉屈服了,他认请了这位鲁莽蛮勇的党卫军上尉背后一定存在着什么样的一股力量,而无法用军事与技术专业的理由加以拒绝,斯科尔兹尼便爬上了狭小的鹳式侦察机机舱内,挤进了墨索里尼座位后面的空间。
0就是这样一架小飞机,斯科尔兹尼非要挤上去,目的可想而知
斯科尔兹尼情愿以他自己的性命,甚至墨索里尼的性命做为抵押,以确保抢救墨索里尼行动的胜利光环不致被任何他人所占有!
现在一切的难题都落在了格拉赫上尉的手上,在这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高超的驾驶技术之下,虽经历了左起落架受岩石碰撞而受损的危急状况,但鹳式侦察机还是平安地载运墨索里尼与斯科尔兹尼至普莱笛卡迪马勒机场,再转至待命的HE111上,顺利地前往了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待伞兵教导营安全完整地与SS队员返回营地后,橡树行动至此完全成功。
德国伞兵再一次展现了其无与伦比的机动与奇袭之高度专业性,又再创造出经典的小部队特种作战战例,只是伞兵未料到的是,这一切的果实,竟最后为斯科尔兹尼及其SS特工队员给摘走了,这真是叫人遗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