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之垂帘听政 京东的人事大动荡与刘强东的“垂帘听政”
刘强东总结京东物流亏损的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单量太少,内部成本太高。刘强东称,摆在面前的必经之路是,增加揽收单量、增加公司外部收入。
刘强东本人甚至在公开信中指导起了具体工作,“大爷大妈大姐大哥您寄快递吗?”这样朴实的建议确实指导性很强,直接对话快递员的“东哥”也着实很亲切;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刘强东本人仍在指导一线工作,这表明刘强东对于京东依然有着非常强的掌控欲,也说明当下正是京东的非常时刻。
这封公开信不仅是给快递员们看的,同样似乎也是在向外界宣告:刘强东仍是这家公司的实际掌舵人。
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对京东内部的管理中。
近日曝光的一封京东内部邮件中,刘强东表明京东要淘汰三类人,语气之坚决、不容挑战,是其一贯的独断铁腕风格。
京东商城轮值CEO徐雷已上岗10个月,在这期间,刘强东几乎没有对外发声,并尝试给徐雷释放更多的权力——这些做法明显是在淡化明尼苏达事件后突出的关键人风险,表面上“垂帘听政”,但他从未走开,仍是京东的实际掌控人。
春节过后,京东的氛围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在2月中旬的开年大会上,京东公开表示,“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京东是第一家公开表明要裁高管的公司,可见其裁员之决绝,当然,这也让京东一下置身于互联网公司裁员风波的中心。
从去年9月份至今,京东一直处于被动之中,从明尼苏达事件到被电商新星拼多多的追赶,旧闻还未被外界淡忘,新一年“996”负面消息不断,裁撤高管和人员优化又接踵而至,这家公司从没有同时面对过如此多的危机。
刘强东曾说2016年8月前后,是京东最困难的时候。在2016年的Q2京东的股价达到了上市以来的最低点19.51美元,几乎降到底,但是更大的隐患在于,公司的组织效率在下降,战斗力在下降。“这是他难以容忍的。他难以容忍一家公司慢慢变得平和、臃肿。”《财经》杂志这样评价道。
但显然现在才是京东最困难的时候。而从去年年初市值登上历史高位后,京东股价一路下滑,一度跌入到只有19.21美元,刷新此前记录,创上市以来新低。这一次,刘强东又重新像之前一样开始他的铁腕管理了,但京东能否顺利渡劫,仍是未知数。
和众多互联网公司不同,京东首先被开刀的是高管层。
在2月中旬的开年大会上,京东公开表示,“2019年将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京东宣布了三位CXO级别高管的离职。
京东的CTO(首席技术官)张晨和CLO(首席法务官)隆雨分别于3月15日和3月19日宣布要离职,接着是京东执行副总裁兼CPO(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在4月4日也宣布即将离职。
谁也没想到,刘强东“手起刀落”的速度竟然这么快。
CTO张晨的离开拉开了京东高管离职的序幕。2017年京东宣布“技术转型”,张晨彼时被视为推动京东技术转型的关键人物。但两年来,张晨似乎并未交出令刘强东满意的成绩单。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CTO在京东内部早已是个虚职”、“最后,张晨手里基本上没有实际业务,负责的都是内网基础设施,甚至OA系统”。
张晨离开后,CLO(首席法务官)隆雨、CPO(首席公共事务官)蓝烨相继离职。
CXO离职刚刚告一段路,京东又开始上演了“核心高管轮值计划”。4月9日,京东两位高级副总裁——7FRESH事业部总裁王笑松和3C 事业部总裁胡胜利也被调离原岗位。
据猜测,王笑松被调任可能跟7FRESH进展缓慢有关。对标盒马鲜生的7FRESH此前一直宣称3-5年内要开100家门店,而现在7FRESH开出的门店只有12家,今年最多开30家,远低于预期。
而胡胜利的调任可能与“二选一”无法突破有关。京东服饰一直是京东的软肋,一位在京东和天猫同时开店的大流量商家对搜狐科技表示,只要阿里“二选一”的政策不变,京东不论换谁来做服装的业务都无法突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王笑松和胡胜利的汇报线在12月才刚刚改为对轮值CEO徐雷汇报。刘强东此举,似乎是把刚刚释放给轮值CEO徐雷的权力重新收了回来。
3年前,刘强东在危机中重新执掌起业务一线后,京东商城的10为主要高管,集团总共18为高管直接向刘强东汇报。此后,刘强东密集做出了一些列铁腕调整,把公司重新拉回到战斗状态。
3年后,刘强东又在重复同样的事情。直接喊话快递员,回复执行部门的邮件,都在表明他正在直接指导一线工作。上一次在刘强东回归后不久,时任轮值CEO沈皓瑜调岗,而在现在的非常时刻,上任不满一年的徐雷的境况有些尴尬。
一些有危机感的高管,认为京东的变革是非常紧迫的。“公司一定要变,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现在每个部门都顶着巨大的压力。”
京东的裁员自上而下传递到了基层。
去年,京东曾大力扶持员工上报各种探索性项目,给出的政策是:凑够8个人就可以自立门户,项目负责人的岗位也能由T(技术)转M(管理)。
这个政策的负面影响是,每一层都希望自己部门里有更多项目,滋生了一批垃圾领导,整个部门几乎扩大了一倍。
而这批硬造出来的不少负责人,在此次调整中都将从总监将为部门经理,或者直接开除。
效率和创新力看上去像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有高管曾对《财经》表示,“我们不是不想创新,我们是不想犯错误。”一位前京东高层人士说,他离开时发现京东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犯错了。而另一位京东现任总监说,不少新业务亏损严重,一些业务的投入就像挖油井,眼看马上就要见油,但没坚持下去,撤了。
京东原本为了激活内部的创新力,才制定了扶植探索性项目的政策。目前看来,在接下来的进一步优化中,现有的探索性小组也将所剩无几。
今年已经是京东成立的第20年,其市值在今年1月份曾经一度仅仅只比拼多多略高出两亿美元,京东平台的活跃用户数,也已经被拼多多轻松赶超。它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新的故事。
然而尴尬的是,创新和高效,在形势紧迫下的京东难以兼得。京东此时更关心的是组织臃肿、增速放缓、活跃用户流失这样的更现实的问题,创新恐怕要放到一边了。
在4月12日的公开信中,刘强东再次强调,“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一定是一起拼杀于江湖,一起承担责任和压力,一起享受成功的成果的人。”
刘强东施加的压力早就传递给了公司的员工。《第一财经》援引采访对象的说法,“大家现在都在抢活儿做,因为生怕自己被周围人视为工作不饱和,那样就会有被优化掉的危险。”
不过在外界看来,京东此次调整释放出了一定积极信号。
一些投资人认为,调整、变化才有希望。资本市场的反馈亦然。近一个月,京东股价并未因人事地震出现暴跌,反而上涨了11%。此时的投资人,似乎因为刘强东的铁腕重现有了更多耐心。京东断臂求生需要勇气,但断臂之后走出难关,更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