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大师和瑛姑关系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2019-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然绝对是瑛姑对不起一灯了,各位答主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瑛姑忘恩负义,毫无自知之明,人品堪忧,我也就不用重复了.我想说说一灯的选择.可能有些人觉得一灯太过圣母,但是我认为一灯的想法是金庸佛学观念的体现,从佛学的角度,一灯的逻辑是可以自洽的.一灯大师和瑛姑关系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我看到很多人说,瑛姑的孽种,一灯没有义务救,没把瑛姑杀掉已经极度宽容了.是的,这是事实,但是,具体情况没这么简单.一灯夜里去探望,发现瑛姑生了孩子.他一看,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一灯大师道:"那又何必见到方

当然绝对是瑛姑对不起一灯了,各位答主都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瑛姑忘恩负义,毫无自知之明,人品堪忧,我也就不用重复了。

我想说说一灯的选择。可能有些人觉得一灯太过圣母,但是我认为一灯的想法是金庸佛学观念的体现,从佛学的角度,一灯的逻辑是可以自洽的。

一灯大师和瑛姑关系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我看到很多人说,瑛姑的孽种,一灯没有义务救,没把瑛姑杀掉已经极度宽容了。是的,这是事实,但是,具体情况没这么简单。

一灯夜里去探望,发现瑛姑生了孩子。他一看,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

一灯大师道:“那又何必见到方知?这些日子中我不曾和刘贵妃亲近,孩子自然不是我的了。”

一灯大师和瑛姑关系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一灯在已经知道孩子非亲生的情况下,看到瑛姑带着孩子来求自己救人,是怎么想的呢?

我踌躇良久,见刘贵妃哭得可怜,好几次想开口说要给他医冶,但每次总想到只要这一出手,日后华山二次论剑,再也无望独魁群雄,《九阴真经》休想染指。

一灯大师和瑛姑关系 瑛姑和一灯大师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可见一灯犹豫,跟绿帽、孽种压根就没有关系,是为了九阴真经。

那最后一灯本已决定要救,为什么又不救了呢?因为:

哪知襁褓一解开,露出了孩子胸口的肚兜,登时教我呆在当地,做声不得。

一灯从一开始就知道孩子不是自己的,并不是看到肚兜才知道的,那为什么在先前犹豫时,孽种这个原因丝毫就没有对他造成困扰,但现在却突然情绪失控呢?

她从来没真心爱过我。我本来不知道,可是那天见到她对周师兄的神色,我就懂了。 她这片眼光教我寝不安枕、食不甘味的想了几年,现在又见到这片眼光了。她又在为一个人而心碎,不过这次不是为了情人,是为她的儿子,是她跟情人生的儿子!

这才是关键啊。孩子是老周的,并不影响一灯的决定。一灯先前迟疑了那么久,也只是在权衡九阴真经能否得到的利弊,并不是为了孩子的身份。而现在突然情绪失控,也不是因为发现孩子不是亲生(他很久前就知道了),而是“瑛姑根本不爱他,只爱老周”这件事突然涌上心头,钩起了他的痛苦,让他无法自制了。与其说他是为了孩子的身份不救,不如说他是因为爱情。

一灯接下来怎么做呢?

大丈夫生当世间,受人如此欺辱,枉为一国之君!我想到这里,不禁怒火填膺,一提足,将面前一张象牙圆凳踢得粉碎。

佛家的三毒是什么?痴、嗔、贪。数年纠结于爱情,并因为沉迷于情爱而失控,是为痴;因为男女关系而暴怒,是为嗔;为了九阴真经的名利而不愿意救人,是为贪。

大理段氏世代信佛,一灯此刻虽然尚未出家,但也是信佛之人。虽然从世俗观念来看,他的做法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在一灯自己看来,身为佛弟子,痴、嗔、贪,三毒全犯,就是修行不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罪。与其说他放任甚至鼓励瑛姑报仇是因为他觉得对不起瑛姑,不如说这是他要消除修行中的“孽”,这样他才可以放下,才能成“佛”。

有不少答主说瑛姑很坏,段皇爷宅心仁厚,人品太好,但这不是金庸要强调的重点,金庸是从佛家修行的角度去写这个故事的。最后瑛姑被他感化了。多好的一个割肉饲鹰的故事,跟欧阳锋那幅画,简直相映成趣。然后金庸成功装逼完毕。

顺便,我再多说几句:看待一灯瑛姑周伯通裘千仞的故事,不能局限于射雕,要和神雕结合起来,更不能只从绿帽出轨爱情杀子这些恩怨情仇角度看故事。他们四人,金庸写他们,写的是从“放不下”到“放下”的悟道。

一灯放不下对孩子的愧悔和修行不到的孽障;周伯通放不下对瑛姑和一灯的愧疚;瑛姑放不下儿子被杀的仇恨;裘千仞放不下杀人的自责。所以他们被放不下的执念折磨了多年。最后一灯坦然面对瑛姑的刀,放下了歉意;周伯通想通了去直面瑛姑和一灯,放下了愧疚;瑛姑看到裘千仞将死并且忏悔,放下了仇恨;裘千仞反省自身的罪孽,得到了宽恕,放下了自责。他们的灵魂因此才能得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人生就是修行,从看不破到看破,从执念到放手,从俗世纷扰到心如明镜,从红尘纠结到海阔天空。金庸通过他们的后半辈子,讲的是从修行到悟道的佛法,讲的是佛家大彻大悟的哲学。把他们四个人、两部书的故事从整体上去回顾,我想就会对金庸的佛学思想有更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这才是金庸的真正目的,我觉得题主和很多答主……还是看不透。金庸真正想讲的不是对错,而是孽障啊。他表面写的是爱恨情仇,骨子里要解的却是佛经……

当然,金庸老是在作品里强行植入佛学洗脑,这点……我说真的,并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