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筱祥吴良镛】清华大学吴良镛:建筑可阅读 城市有温度

2019-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科学>创新成就纪实背景介绍: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孙筱祥吴良镛]清华大学吴良镛:建筑可

——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人居环境科学》创新成就纪实

背景介绍: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何梁何利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孙筱祥吴良镛】清华大学吴良镛:建筑可阅读 城市有温度

清华大学 吴良镛先生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轴里,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及社会转型渐次展开,中国的城市以一种日新月异的姿态生长,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大大增加,人居环境从工业化时期的整齐划一到后现代化的特色创新,从钢筋水泥到追逐人文生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居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也在不断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文以载道: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突围

1978年11月24日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的一间破草屋内,18个农民拟定契约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没过多久,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进城的序幕由此拉开。

1980年以后上山下乡的知青返城浪潮兴起,约2000万知青和干部返城就业。此外,城乡集市贸易开放、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外开放战略实施及沿海经济特区的创办等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镇化的迅速扩展。

中国城市的星火燎原和整体崛起,不进推动了城乡的现代化发展,同样也带来了城市建设盲目开发、资源浪费、粗制滥造、环境污染以及特色丢失等一系列问题。人居环境问题开始凸显,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受到了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1993年8月,在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大会的学术报告中,吴良镛、周干峙、林志群等人提出“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系统。

1999年6月,在世纪交接之际,国际建协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会议一致通过吴良镛先生起草的《北京宪章》,宪章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建设一个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这一宪章被公认为是指导二十一世纪建筑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也标志着吴良镛先生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全球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从而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001年,吴良镛先生出版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建立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和实践模式,为实现有序空间和宜居环境的目标提供理论框架。2010年,人居环境科学作为原创性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获得“陈嘉庚科学奖”,2011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良镛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匠人营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践突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各类资源逐渐向城市尤其是大型城市聚集,交通拥挤、住宅短缺、破坏自然等“城市病”凸显出来。而首都北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早已发展成为特大城市,截止1999年,北京地区人口增加到1257.2万人,城市的系统功能越来越复杂,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确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和方法体系,保证城市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成为重中之重。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自1999年1月,吴良镛先生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点资助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正式立项,其主要课题即为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的发展规划研究,研究确立了地区规划的一些基本思路,如核心城市“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重新集中”的结合、明确划定保护地区或限制发展地区、“交通轴 葡萄串 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等。

2002年受北京市政府委托,吴良镛先生作为《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制定者,把他对北京区域规划建设研究的主要成果写进了新编修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了北京近10年来的建设发展。

此外,吴良镛先生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城市与地区的规划研究和实践,如广西省桂林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亚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天津、徐州、无锡、苏州等地城市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等等。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吴良镛先生对城市规划和人居环境建设的指导也推动了当代社会生态城市、人文城市的建设发展。

谋万人居——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

快速的城市化除了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外,还同时改变了城市环境面貌,文化传统和地方特色被冲淡,“千城一面”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成为主流。

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首次提出“注重人文城市建设”。

2017年5月,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着力打造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其中特别提出了“建筑可阅读,街区宜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人”为核心,将人居环境传承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

事实上早在20年前,以人为本、传承文化的旧城改造早已开始,以菊儿胡同为基点,吴良镛先生开始了探索旧城保护与发展、实现“改造更新、新旧结合”的试验。在吴良镛先生眼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建设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保留相对完好者,逐步剔除其破烂不适宜者,顺其肌理、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

在菊儿胡同的改造工作上,吴良镛先生将传统四合院与楼房单元的居住形制相结合;在建筑设计上,增加了厨房、卫生间等现代设施;在建筑形式上,借鉴南方建筑的色调,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结合,保持了城市风格的统一。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旧城改造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1993年该项目获得了“世界人居奖”与“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奖”,这也是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中国项目。

吴良镛倾心投入菊儿胡同改建工程

吴良镛荣获1992年度世界人居奖

吴良镛先生曾说:“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现如今,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学习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置业,然而,没有文化的传承和人文环境的塑造,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只会让驻留的城市居民毫无归属感。好的建筑和好的城市建设才能让人感受城市的温暖。

吴良镛先生早年投身抗战,目睹国破家亡,立志家园重建,秉持“谋万家居”的人生宗旨和“匠人营国”的事业精神,毕生致力于祖国的城乡建设。

作为科学家,创建人居环境科学,成为中国城乡建设的基础理论,为世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指引;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成功开展实践范例,建言政府决策,推进了我国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作为建筑教育家,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引领学科发展,奠定了中国建筑教育的国际先进地位。

吴良镛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创建一门学说,致力一生实践,成为一代大师;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声誉,为中国以及世界人居环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