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光义 如何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对宋朝未来的发展意义?

2019-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我是宋太宗,大概干了三件事.一个,平定了北汉①;第二个,就是立了皇太子②;第三个,确立了两府三司制③.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就是"藩镇不得回易"④.这个对禁军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两次北伐幽燕也是很大的⑤.宋朝赵光义 如何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对宋朝未来的发展意义?① 灭北汉不但标志着宋王朝形式上完成统一,并且解决了中原法统问题. 北汉的前身后汉虽然仅有四年国祚,但从道理上是驱逐契丹.继承后晋法统的正统王朝.虽然转踵郭威灭汉建立后周,然而因为残余的北汉政权的存在,后周的法统仍不能说是完整的

如果我是宋太宗,大概干了三件事。一个,平定了北汉①;第二个,就是立了皇太子②;第三个,确立了两府三司制③。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就是“藩镇不得回易”④。这个对禁军的命运有很大的关系,还有两次北伐幽燕也是很大的⑤。

宋朝赵光义 如何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对宋朝未来的发展意义?

① 灭北汉不但标志着宋王朝形式上完成统一,并且解决了中原法统问题。 北汉的前身后汉虽然仅有四年国祚,但从道理上是驱逐契丹、继承后晋法统的正统王朝。虽然转踵郭威灭汉建立后周,然而因为残余的北汉政权的存在,后周的法统仍不能说是完整的。

宋朝赵光义 如何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对宋朝未来的发展意义?

宋朝的法统继承于后周,宋太宗攻灭北汉,才在后汉灭亡后二十九年后使分裂为二的法统终归一统,也结束了贯穿整个五代的晋梁争霸。 所以,灭北汉的意义与灭南唐、后蜀这样的不涉及法统问题的地方性政权截然不同。

宋朝赵光义 如何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对宋朝未来的发展意义?

远的例子不说,近的例子眼前就有个某霸权扶植的专门用来膈应人的岛夷政权。北汉历经郭威、柴荣、赵匡胤三代英主不能平定,倒不是本身实力多强,也是背后有当时的霸权契丹撑腰之故。可以想象,如果北汉苟延残喘不灭,那是比起后来同样得到契丹扶植的西夏更为头疼的存在。

(至道元年八月)制以开封尹寿王元侃为皇太子,改名恒。诏皇太子兼判开封府。自唐天佑以来,中国多故,不遑立储贰,斯礼之废,将及百年,上始举而行之,中外胥悦。

宋太宗经历了一系列与兄弟侄子争夺继承权的破烂事,最后终于立自己的儿子赵元侃为皇太子,即为日后的宋真宗。 不要觉得立个皇太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如引文所说,唐朝末代皇帝昭宗被拥立的傀儡皇太子以来,自五代到宋初长达91年,没有再出过一个皇太子或皇太弟!

(参考宋太宗是如何打破封建社会常规父死子继制度完成兄终弟及登上皇位的? - 红茶魔术猫的回答)因为五代军阀恐惧被储君取代,所以仅以亲王 京尹为事实上的储君,却没有勇气正式册封皇太子/皇太弟。

即使是宋太宗册立皇太子后,他都没有完全转变心态,当他听到百姓盛赞太子“真社稷之主也”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发牢骚“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但不管怎样,宋太宗册立皇太子标志着宋王朝的皇位继承摆脱了五代“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传统,重新回到了正统王朝的制度正轨。

(淳化元年十二月)左正言、直史馆谢泌请自今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诏从泌请,遂着力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

中学历史书中必修的宋代“两府三司制”就是太宗朝确立的。 所谓“梁太祖以来,军国大政,天子多与崇政、枢密使议,宰相受成命,行制敕,讲典故,治文事而已。”——即五代的传统,是皇帝与枢密使(崇政使)议政决策,而宰相只负责执行,实际上是侵夺了相当一部分相权。

宋太祖最初以亲信赵普为枢密使,而仍然续用后周的宰相,直到宋太祖拜赵普为相后,才重新将被枢密院侵夺的军国大政议事权还给中书门下。到了宋太宗时,才确立了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并立的体制,这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重要事件。

五代藩镇多遣亲吏往诸道回图贸易,所过者皆免其算。既多财,则务为奢僭,养马至千余匹,童仆亦千余人。国初,大功臣数十人,犹袭旧风。太祖患之,未能止绝。于是诏中外臣僚,自今不得因乘传出入,赍轻货邀厚利,并不得令人于诸处回图与民争利

@兴国公李过 的回答里也有提到,这里再简单展开讲一讲。 虽然宋太祖一边根据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三步走的策略,削夺原有藩镇的财权,但是另一方面作为过渡,又有意识地在边境诸州建立了一些小号的藩镇,授予其一定的财政及行政自主权——

太祖常注意于谋帅,命李汉超屯关南,马仁瑀守瀛州,韩令坤镇常山,贺惟忠守易州,何继筠领棣州,以拒北敌。又以郭进控西山,武守琪戍晋州,李谦溥守隰州,李继勋镇昭义,以御太原。赵赞屯延州,姚内斌守庆州,董遵诲屯环州,王彦升守原州,冯继业镇灵武,以备西夏。

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与之。恣其贸易,免其所过征税,许其召募亡命以为爪牙。凡军中事皆得便宜,每来朝,必召对命坐,厚为饮食,锡赍以遣之。由是边臣富赀,能养死士,使为间谍,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

然而到了宋太宗时,政权趋于稳固,于是重新收夺太祖给予边将的权利,最终完成了藩镇割据向中央集权的过渡。当然这个过程中,如对郭进的过激处理确实是令人可惜的冤案,但这毕竟是历史的行程。

⑤ 北伐幽燕,与辽国全面开战,这既是宋太宗的黑点,也是他的闪光点。 如上述①所说,周世宗、宋太祖不能灭北汉,都是因为不能奈何驰援的辽军之故。直到宋太宗攻伐北汉,阻援部队在白马岭重挫辽军,才配合主力最终攻克太原,完成统一。

从第一次北伐的闪击战促师夺燕,到第二次北伐外线战略分进合击,宋太宗确实也竭尽所能做了不同的战略尝试,然而因为在执行面上的问题,最终造成了军事灾难。反过来,宋军在防御战中的表现也告诉了对手,面对的中原政权不再是能够轻易灭国的后晋了。

宋辽战争具体的分析暂且不表,只能说宋太宗时代的战争最终证明了宋辽双方谁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能维持均势。这也是他的继承者宋真宗能与辽国缔结停战协议的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