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跳的时尚广场舞】广场舞成了民俗文化新时尚

2019-02-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节奏明快的音乐,缤纷欢快的舞姿.色彩斑斓的服饰--"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上海展演暨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决赛日前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16个区167支广场舞团队带来了为期四天八场精彩演出.[年轻人跳的时尚广场舞]广场舞成了民俗文化新时尚最炫民族风,最美中国情比赛一开始,舞台上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四天来,彝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壮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舞蹈轮番演绎,让上海市民领略到大美中国不同的地域文

节奏明快的音乐,缤纷欢快的舞姿、色彩斑斓的服饰……“我和我的祖国”——文化新生活全国广场舞上海展演暨上海市民文化节舞蹈大赛决赛日前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16个区167支广场舞团队带来了为期四天八场精彩演出。

【年轻人跳的时尚广场舞】广场舞成了民俗文化新时尚

最炫民族风,最美中国情

比赛一开始,舞台上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四天来,彝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苗族、壮族等20多种少数民族舞蹈轮番演绎,让上海市民领略到大美中国不同的地域文化。

民族舞来自民间,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审美,独特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艺术韵味,历来深受广场舞阿姨妈妈们的喜爱。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超过一半,很多新上海人自然而然就把自己原来居住地区的舞蹈文化带入上海,与上海本土文化进行交融。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把祖国各地的最美风情呈现出来,表达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中心舞蹈队就以一支《爱我中华》舞蹈,将傣、蒙、佤、维等多民族舞蹈融入其中,展现了56个民族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男女老少齐上阵

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最初大妈们的专利,到越来越多的白领、爷叔参与进来,参与的人群越来越广。夜晚、周末、假日,在街头巷尾总都能看到人们热情舞动的身影。广场舞,已然成了一种民俗文化的新时尚、新符号。

据悉,今年的全国广场舞展演要求30人以上,因此,不少白领团队受人数限制未能组队参加。但在现场,仍能看到不少团队中既有老年人,又有白领,既有女同胞又有男同胞。这充分体现了广场舞的人群层次越来越丰富,广场舞的包容性越来越强。

彭浦镇“澎之声”魅力排舞队平均年纪近60岁,队中既有妯娌又有姑嫂同台,六七位队员都同属一个社区,不仅方便大家排练完回去一起训练交流,万一有谁请假了,也不用再找老师补课,互帮互助,共同的爱好和团队意识促进了邻里关系、家庭和谐。

此次比赛因为对参与人数有一定的要求,队员们还从社区找了几位经常一起跳舞的同好参与进来,他们最后也成为团队的成员。尤其队里还有两位男同胞,起初还觉得跳舞特别不好意思,但如今社会的眼光变了,他们觉得同女同胞一起跳舞也很开心。

“他们不会不好意思,很喜欢跳舞,也喜欢展示自己,不让他们上台还会不开心。”队长魏芬笑着说道。

如今的广场舞,已经被越来越多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肯定、所喜爱,而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互动也为广场舞增加了许多乐趣和新意。

普陀区万里舞蹈团、徐汇区湖南街道艺枫舞蹈队、闵行区莘庄镇舞蹈队、马桥镇绚丽芳华舞蹈队等舞蹈团中都是既有年轻的舞蹈爱好者,也有社区的阿姨妈妈。其中奉贤区四团镇名婉舞的成员最大的60岁,最小的只有12岁,成为大赛中年龄跨度最大的一支团队。

广场舞门槛不高,灵动的舞姿、舞动的乐趣能让旁观者看了就有随之起舞的冲动,高矮胖瘦,不同年龄层次都能参与,舞蹈就是队员们交流的语言。

舞姿背后是家人的支持

队员们对广场舞的热爱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有的家人主动承担队员们的家务活,有的帮他们鞍前马后地拍录像、做后勤,比赛时还来拉横幅助威。

杨浦区四平路街道民族舞队章岚开心地说,家人都非常支持大家跳舞。“原来也有一人不太支持,觉得广场舞就是一群大妈随便跳跳,甚至是放着大喇叭的扰民行为。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多次观摩我们舞蹈队的演出和比赛,他们在队员们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逐步改变了对广场舞的偏见。”据其介绍,有的甚至还把老公、女儿也带入到队伍中来,一起锻炼,一起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

广场舞来自民间,参与性强,没有局限性,因此,它追求的不是高超的舞蹈技巧,而是整齐划一的动作美,及舞蹈内外暖人心的情感表达。赛场上广场舞爱好者们的倾情投入与纵情演绎,无不感染着在场的观众。如果深入关注跳广场舞的大妈大爷或者年轻人,观众们就会透过熙熙攘攘的表象,发现他们永不老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