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圈显卡 你不了解的甜甜圈进化史!
甜甜圈,又称多拿滋、唐纳滋,它是一种用面粉、白砂糖、奶油和鸡蛋混合后经过油炸的甜食。最普遍的两种形状是中空的环状、或面团中间有包入奶油、蛋浆(泛指蛋打成的液体,卡士达)等甜馅料的封闭型甜甜圈。
无论是每年6月的全美甜甜圈日,还是作为辛普森一家最爱的甜点,都可以证明甜甜圈是美国最具有标志性的甜点之一。
究竟甜甜圈和美国文化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又有着怎样复杂的过去,我们就来说说甜甜圈的历史。
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带着甜甜圈的前身油蛋糕,登陆曼哈顿,将曼哈顿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
到了19世纪中期,一位叫伊丽莎白.格雷戈里的船长母亲,将油蛋糕改良成了一种甜面包,olykoek,传说非常好吃,加入了肉豆蔻,肉桂,柠檬屑等,将面团炸到外壳酥脆,中间湿润,口感接近于新鲜面团,不再是之前的干瘪口感,打包好给船长带上,能保存几天或几周,用来抵抗航行中的坏血病和饥饿。
大概是这个时候,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关于“甜甜圈洞”的争论。
一种说法来自于船员。作为船上越来越流行的食物,航行过程中,必须双手把控方向盘,稳定方向,就只能在面包中间挖个洞,挂在方向盘上,随手取食。所以,应该是船长发明了“甜甜圈洞”。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烘焙师,他们坚持,最早的甜甜圈是他们发明的。为了追求更柔和绵密的口感,面包开始加入蛋黄,但是,中心和四周很难达到同样熟的速度,导致半熟,中间是生的。这时候,他们尝试去掉了中间的面团,留个小洞,竟然很惊喜的得到了理想中的口感,酥脆的表皮,软糯的内心,也不会煎炸过度。
到了现在,这个争论,其实还没有结果。不管你相信哪种说法,我们都要感谢那个发明了甜甜圈洞的人,毫无疑问,他创造了一种很重要的甜点文化符号,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甜甜圈洞”造型。
不过,到了一战,美国才真正掀起了甜甜圈狂潮。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并派遣远征军赴欧洲参战。同时,慈善组织“救世军”征集了一批女性志愿者奔赴前线,为士兵们提供食物和基本的生活服务。为了鼓舞士气,志愿者们用简陋的工具开始制作甜甜圈。这样甜蜜温暖的食物最能抚慰士兵思乡的味蕾,以至于志愿者一天要赶制数千个甜甜圈以满足需求,而她们也因此被士兵亲切地称为“甜甜圈孩”(Doughnut Girls)。
与此同时,在美国境内,救世军还举办大型的甜甜圈义卖活动以筹集善款。1919年,救世军通过义卖,在短短两天内获得了50万美元的善款。
不过,到了二战时期,美国卷入实质性战役,大概是由于物资匮乏的缘故,救世军开始售卖纸质的假冒甜甜圈,赋予其“支援前线战事”的精神意义,完全依赖爱国主义的号召力来拉动销量,就这样,救世军依然通过义卖筹集了将近10万美元。为了纪念甜甜圈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六月的第一个星期五被定为“甜甜圈日”,并传承至今。
一战以后,甜甜圈声名大噪,成为了当时美国最流行的甜点之一。1921年,Adolph Levitt发明了自动化的甜甜圈机器,搭配预制面糊,可以在一小时内制造出960个甜甜圈,使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甜甜圈产业也自此兴旺起来。
在1919年,全美的甜甜圈销售额是每年500万美元,而到了1935年,销售额已经暴涨至3300万美元。在1930年美国的大萧条时期,甜甜圈以其低廉价格成为了多数人的日常食物。当时,贴心的店家时常会随甜甜圈附上一张纸条:“As you go through life make this your goal: Watch the doughnut, notthe hole.
”劝告人们“盯着你的甜甜圈,而不是整天盯着它的洞。
”就像乐观主义者看到一杯半满的水,而悲观主义者只能看到一杯半空的水,在萧条时期,想想“我还有个甜甜圈”,而非纠结于“我的甜甜圈缺了个洞”,显然是更明智的生活态度。
在那个年代,一个个炸成金黄色热乎乎的甜甜圈,帮助了美国人民度过了最贫穷饥饿时期。
慢慢的,传统的甜甜圈被制造商带到各个国家,为了让甜甜圈名字更简短,更好记,适合传播,doughnut也被简化成了现在的donut。国内甚至还举办了以“甜甜圈皇后”命名的选美大赛,完全确定了甜甜圈的招牌地位。
现在,甜甜圈店散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各国的烘焙师们也在各式的甜甜圈改良和创新,不管甜甜圈出现在哪,高档或是普通,传统或是时尚,都会是适合所有人的食物。
在美国人心中,甜甜圈其实并不只是一种好吃的食物,它存在于任何一家餐厅,或路边,只要有油、面粉、酵母,就可以创造出不同类别,潇洒地刷上糖釉,撒上糖粉,放上其他装饰物,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就能成为一颗甜甜圈;只要有了甜甜圈,再复杂难过的生活,也会充满无限希望和可能。
好嘞,故事就到这儿,生活嘛,管它什么开心不开心的,先趁热来一颗甜甜圈吧!
ps,想学甜甜圈的话可以来甜蜜时光进行学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