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李江南 潘采夫:李敖从来都是一个“恶棍”
在写字方面,我中学时期有两个偶像,一个是王朔,一个是李敖。二十年过去了,王朔从一个玩世不恭的人变成了知识分子,而李敖从知识分子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人。
王朔正在什么地方归隐,但他并不像侯德健那样改行玩起了易经,他在思考问题,想明白一点就出来说会儿,不明白了再回去冥思苦想。这二十年他的打法从没变过,“要挑就挑比自己强的人,欺负比自己弱的人是不道德的。”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李敖一直在阳明山,一周六天闭门读书,傍晚站在山上看夕阳,形式上是隐居,但红尘之心从来没变过。带着清纯中学生小女友上“康熙来了”,带着防毒面具大闹立委会,在凤凰卫视老有话说,还在北大说坦克车,在清华谈千年盛世。现在又参观世博会,送儿子上学,顺带替儿子灭一下韩寒。他从世界走过,满世界留下了他的影子,这才是李敖。
我读李敖的第一本书是《传统下的独白》,也不知读了多少遍,很多篇目和句子至今都记得,《老年人与棒子》《十三年与十三月》《妈妈的梦幻》《张飞的眼睛》。二十几岁的李敖才气逼人,最牛的是对老年人下手毫不留情,哪怕对老师姚从吾也是语多调侃,论战文章读得我血脉贲张,而写起妈妈看电影那些事,又让我捧腹大笑。
青年李敖狂则狂矣,那副在台大穿长衫、老爸死时不戴孝的反叛,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对于“民主”“自由”“独立思想”有初步印象,第一个启蒙者就是李敖。不严格地说,他应该是我第一个人生导师,那时王朔对我的影响,主要在他的作品里对严肃和神圣的调侃,以及对坏孩子的浪漫生活的美好描述。
印象尤其深的是,李敖讲,他的中学老师被举报为“地下党”,他曾冒着大风险为老师做过事,萧孟能抛弃发妻,他曾路见不平计取萧孟能的财产给嫂子,殷海光穷困潦倒弟子们袖手旁观,是他为殷海光办了后事,胡因梦跟国民党有染,是他当机立断跟胡因梦划清界限,他还说,胡适是个老迂腐,陈水扁是他小弟,老蒋不是好人小蒋也不是好人,等等等等。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所有关于李敖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李敖的讲述,他对一切享有唯一解释权,他把我给洗脑了。
随着读到台湾资料越来越多,了解李敖的渠道增多,对李敖的负面评价多了起来,对一些事件的真相浮现出来,我开始费力地分辨李敖的真话假话,就像我对历史课本的态度,以及对很多历史事件和观念,都有一个痛苦的反洗脑过程。但少年的偶像是不能忘记的,我对李敖的评价,与我对李敖的感情往往无法画等号。
在我的理智判断里,李敖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畏强权,思想独立,能征善战,读书巨多,文学成就一般,政论影响巨大,文章适合中学生阅读(他自己曾说他的目标读者是中学生),由于对国民党蒋介石遗恨太大,他的历史著作以揭黑为第一要务,《蒋介石评传》不如他说的那么重要,《胡适评传》稍好一些。
他曾经穷困潦倒,他相信文化人要强大,就必须经济独立,所以他很贪财,甚至为敛财不择手段,夺萧孟能财产,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使得他后半生一直为自己辩护甚至泼污。他的热衷于自我宣传,亦是出于保持影响力和卖书的目的。
但在我的情感里,李敖虽然有种种污点,但他很硬骨头,在国民党监狱里被圆珠笔夹手也不投降,他当年不吊国民党,如今不吊民进党,以及只吊共产党,这都是他的独立思想。他不批评大陆,他赞美毛泽东千古一人,他说如今是盛世,我都理解成他的玩世、戏谑和反讽。
我不认为他想屈从于谁,想依附于谁,那样就太小瞧李敖了。我甚至想象,他的中学老师真的是地下党,经常对他讲革命的道理,还把小李敖发展入了党,他其实就是余则成啊。这样就比较容易解释它的言行吧。
我如今的评论文字,有一股子蛮不讲理,一肚子皮里阳秋和一嘴腔子热嘲冷讽,缺少理性和冷静的说理,这那都是从李敖那里来的。李敖的成名作是《老年人与棒子》,批判胡秋原、徐复观等对青年人动棒子,现在李敖老了,不能免俗地对韩寒挥起了棒子,于是很多人不满意了,说李敖怎么变成这样太让我们失望了。你们真不懂他也,他没有骗你们,他从来就是一个恶棍啊!